1. 首页>>模具钢资讯

帮助解释一下软氮化和硬氮化的区别 (帮助解释一下一提摩太前书)

本文目录导航:

帮助解释一下软氮化和硬氮化的区别?

楼主的疑问,是初学热解决者不大容易理清的一个概念性疑问,试着便捷引见一下,不对之处,请其它同行斧正。

1,硬氮化:学名‘渗氮’,也有人称为惯例氮化。

渗入钢外表的是繁多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

关于结构整机理论决定的钢种为含铬、钼、钛、铝等合金元素的公用钢,也有在其它钢种上启动渗氮的,例如不锈钢、模具钢等。

渗氮解决的温度理论在480~540℃范畴(既要坚持工件的心部的调质硬度又要使渗氮层的硬度到达要求值),解决的期间依照要求深度不同,普通为15~70小时,甚至更长。

渗氮的着眼点是宿愿取得较深沉度(0.1~0.65mm,也有要求更深一些的)具备高硬度的呈弥散状的合金氮化物层(即分散层),关于出现外表层的化合物层(白亮层)则宿愿尽或者的浅簿,甚至宿愿没有。

2,软氮化:学名‘氮碳共渗’,早期把苏联(俄罗斯)的液体法翻译为‘高温氰化’。

如今国际盛行的有气体法、无(低)毒液体法和离子法。

渗入钢外表的元素以‘氮’为主,同时参与了‘碳’。

碳的参与使外表化合物层(白亮层)的构成和功能获取某些甚至是显著的改善。

这里要强调一下,和渗氮不同的中央是:氮碳共渗的着眼点是宿愿取得必定厚度(普通为10~20μm,也有要求20μm以上的,目前试验室里据称在碳素钢上曾经到达的厚度为110μm)硬度高、脆性小、没有或很少蓬松等功能优异的白亮层,至于次外表的分散层,依照钢种和经常使用要求不同只管有时须要作某些调整,但处于无所谓位置了。

氮碳共渗的实用宽泛,简直笼罩一切罕用钢种和铸铁。

以碳素钢为例,依照氮碳共渗解决的温度分为铁索体氮碳共渗(520~590℃)和奥氏体氮碳共渗(600~720℃),解决的期间普通为2~6小时,前者取得的白亮层为铁氮化合物,后者快冷后在铁氮化合物层的上方还有一层含氮奥氏体+马氏体层(5~12μm)。

为了增强和改善白亮层的功能,我国的热解决上班者还驳回了在渗氮的同时又独自或组合参与硼、氧、硫、稀土等元素,做了少量的上班,并且大都不同水平的取得看得进去的成果。

这种探求,至今蒸蒸日上,是热解决上班者孜孜以求的热点之一。

3,‘软氮化’含意不是指取得的硬度比所谓的‘硬氮化’的硬度低,而是含有简便、省事、费用低的意思。

这方面的的常识和内容十分丰盛,楼主可以看看无关书籍、报道文章和其它网友的帖子。

常识在于积攒,缓缓来,不要着急。

检查原帖>>

氮化工艺氨合成率如何影响氮化硬度

氨合成率越低,向工件提供可渗氮离子的才干越强,氮化速度越高,有效氮化层的硬度越高.但过低的氨合成率,容易使合金钢工件表层构成脆性白亮层,反而使有效氮化层的硬度降落.所以,要依据不同资料不同氮化温度正当调理氨合成率,普通管理在15%-40%.实践中可参考关系热解决手册中的阅历数据.

氮化炉的氮化炉软氮化热解决

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度,在近年间在原氮化工艺基础上开展了软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新氮化工艺。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高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大批的碳原子渗入,其解决结果与普通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

目前国际消费中运行最宽泛的是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 启动高温氮、碳共渗,罕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出现热合成反响,发生存性氮、碳原子。

活性氮、碳原子被工件外表 排汇,经过火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取得以氮为主的氮碳共渗层。

气体软氮化温度罕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

氮化期间常为2-3小时,由于超越2.5小时,随期间延伸,氮化层深度参与很慢。

2、氮化炉软氮化层组织和软氮化特点:钢经软氮化后,外表最外层可取得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白亮层,它是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次层为的分散层,它重要是由γ`相和ε相组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mjg/1595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