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0 月 11 日的 Robotaxi 日,尽管特斯拉承诺在 2026 年推出 Robotaxi 业务,并将每英里运营成本降至前所未有的 0.2 美元,但它仍然迎来了股价崩盘,其市值一度蒸发了 670 亿美元,因为“只有愿景,没有干货”。
10 月 25 日,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股价飙升,市值上涨近 1500 亿美元。因为特斯拉当季电动车交付量达到了创纪录的 46.3 万辆,单季营收也创下了新高,顺便说一句,汽车毛利反弹到 17% 以上,利润超出预期。
显然,面对马斯克多年来拉掏的自动驾驶蛋糕,即使是华尔街也难以继续吞咽,但对特斯拉已成为一家成功的汽车公司充满认可。
在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交付中,中国占比接近 40%,在各方新一批“特斯拉杀手”的围攻下售出 18.1 万辆汽车。在最新的国内豪华品牌周销量榜单上,特斯拉又售出了 15,700 辆,与梅赛德斯-奔驰持平。汽车公司再次寻找孤独。
为什么特斯拉能靠得上两辆研发多年的“老车”,轮流在朋友的新闻发布会上卖得好呢?这已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面临的一个问题。
01 浪漫是面孔,实用主义是衬里
一个热点知识是,作为智能汽车的旗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并不具备智能化的优势。FSD已经很久没有推出了,车机的语音和导航功能也屡遭到吐槽。
对于这种线上没有赢过,也从来没有丢过销量的案例,一个经典的解释就是“品牌光环”——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先行者,特斯拉的信念加成太高了,粉丝太多了。
这不是一个错误的答案,但归因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市场的复杂性和消费者的能动性。答案应该结合历史进程和消费群体的变化来看待。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作为一家将大部分声音和未来想象留给自动驾驶的激进公司,特斯拉的 FSD 尚未能够进入中国。它在国内取得成功的方式实际上是赢得了保守派的支持。
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与此同时,高端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仍处于不到 10% 的低水平。
如果用创新扩散曲线来解释,从社会角度来看,纯电动车型已经成为主流购车者的需求。智能化,尤其是对高端智能驾驶的追求,尚未跨越鸿沟并被市场广泛接受。
没有高端的智能驾驶,却拿下了国内 20-30 万辆纯电动轿车和 SUV 双冠王,这恰恰说明特斯拉已经抓住了主流市场的主诉需求。
虽然 Model 3 和 Model Y 都是已经上市多年的“老车”,但特斯拉中国用户群的价格和风险承受能力与三年前完全不同
如果说 3 年前的特斯拉车主大多是先驱者,那么一小撮愿意花 30 万买新奇体验智能电动车的老韭菜;今天的特斯拉车主主要是保守派,他们注重预算,希望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占消费者的绝对大多数。
而吸引保守派的最好方法往往不是展示他们拥有丰富的功能和经验,而是迎合风险和成本
买车应该是安全的 - 汽车本身应该是安全的,质量稳定,汽车公司也应该长期稳定运营。成本要低——使用成本要便宜,购置成本也要让人觉得毛。
一般来说,买车本身已经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消费行为,而电动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快,形态尚未完全成熟,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经营生存问题,导致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风险较高。
特斯拉品牌价值在中国的关键体现是提供 20-30 万辆电动汽车的低风险选择。
虽然特斯拉在中国的智能性能因种种原因名不副实,但常年跻身主被动安全最佳之列,电池续航扎实,驾驶控制品质享誉全球,形成了强大的基础产品力量。这赢得了目前的“沉默的大多数”——那些更多地将汽车视为一种移动工具而不是下一代智能终端的人。
再加上电动车领跑者的行业地位、庞大的保有量、健康的财务状况、运作良好的渠道和周边生态,特斯拉打雷的几率足够小,这让它进一步成为“不会错”和“推荐”的购车选择。
特斯拉的智慧在于,特斯拉作为最知名的电动汽车品牌之一,很少向外界传达该品牌的溢价,而是迎合那些冲进商店购买该品牌并与该品牌算账的人。
点开特斯拉车主关注的一个公众号,里面花里胡哨的东西少不多,更关注的是车主的用车生活,朴实无华地凸显出一个“省份”。
最直观的省钱方法是省电。Model 3/Y 是在 6/8 年前开发的,但特斯拉一直在不断改进和更新他们的电驱动、车身轻量化和热管理系统,特斯拉工程师一直在优化哨兵模式等单点功能的功耗,因此这两款车仍然是同级别中功耗最低的。
每节省一度电,意味着充电成本在 0.3 到 1.8 元之间。
但光靠省电是不够的,因为国产车型往往使用大量的配置来叠加各种权益,以至于一辆售价 20 万元的汽车看起来值 30 万+。
不过,特斯拉并没有采用这种方法,面对产品力的相对下滑,特斯拉的选择是通过销售端补贴,变相降低购车成本,比如之前提供6000-8000元的保险补贴。在今年销售压力上升后,特斯拉多次延长五年免息购车金融政策。相较于其他车企的五年期财险政策一般为年利率2-3%,特斯拉的政策可以节省2万元以上的利息。
真钱优惠总是比配置更具吸引力。来自商店的反馈显示,五年免息政策是目前特斯拉最有效的促订单手段[1]。
当然,这项政策会带来成本压力,但特斯拉铁腕实施广进运动,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并以链主的身份推动产业链上游成本降低,反而让自行车销售成本不升反降,迎来了毛利率的反弹。
以上都可以看出,特斯拉是“前后不一”。尽管马斯克一再讲述关于硅谷自动驾驶未来的浪漫故事,但市场上,尤其是中国市场上演的,仍然是一套务实的剧本和规避风险的叙事。
特斯拉的功耗来自雷军“遥遥领先”认证
然而,经济环境也显著改变了国内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和收入预期,迫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考虑消费决策的短期/长期、显性/隐性成本。变得更加谨慎的城市中产阶级很难不重新审视价格实惠的特斯拉。
02 加法是过去,减法是正义
纵观特斯拉近年来的表现表,一个事实显而易见: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特斯拉依靠减法,把电动和汽车零部件做得足够好,做出了两次世界级的智能电动汽车爆炸。
相比之下,同期国内智能电动车的主流趋势是做加法:以更多的车型、更强的硬件、更丰富的配置、更多的混合定位、更大的尺寸等,在看似更大的潜在客群中获取用户。
在特斯拉的整车工程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还存在差距的早期,这种差异化的路线选择帮助国内很多车企,尤其是新生力量,暂时赢得了生存空间。
但是,权衡是,添加的越多,对市场上的长尾需求考虑得越多,车辆分配给主流需求的开发资源就越有限,BOM 成本就越有可能失控。
这时候,除了少数幸运儿外,一辆车要么会变成基础品质差、边功能亮丽的怪胎;要么成为价格太高、销量太低的吉祥物;要么变成看起来销量不错的鸡肋,但车企很难骑马,被迫亏损。
吉祥物之一
而当同一条路线越来越拥挤,僧侣多,粥少时,车企还是得回头来解决一个基本问题:车企要想留在赌桌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个热门。创造热门游戏的本质是有效地满足更广泛人群的主流需求。
像特斯拉这样的减法甚至比特斯拉更好,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最新表现。
今年,“因为补充能源太方便,所以不太关心能耗”的蔚来汽车,将降低能耗作为乐道品牌的关键议题。
该车型的标准版配备了 240kW 永磁同步电机,使用 60 度电池可实现 555km 的 CLTC 续航里程,并将功耗降低到每 100km 12.1kWh,可与 Model Y 相媲美。此前,尺寸与乐道 L60 相近的 ES6 配备了 75kWh 电池, 续航里程低了 500 公里。
同样,过去习惯于将大量工程和市场资源向智能驾驶倾斜的小鹏,今年也选择打出低功耗这张牌。小鹏汽车新车型Mona 03和P7+通过轻量化、热管理优化和电控技术进步,将每百公里CLTC耗电量控制在11.5kWh左右,接近特斯拉Model 3的水平。
降低功耗是造车过程中典型的减法,是一件困难但正确的事情。
降低功耗的重要方法:挑出细节
它是一个影响全身的基础工程,需要模型上各个子模块的参与和配合,需要大量的优化工作来检验车企的整车工程能力和三电技术。但与此同时,它降低了功耗并很好地实现了正循环
更低的功耗可以让车企用更少的电池实现相同的续航里程,这意味着车辆更轻(进而进一步优化了能耗和操控性),也意味着降低了整车的BOM成本(车企可以选择降价或加强其他刚性配置), 这也意味着用户每单位电池寿命的能量补充时间缩短了。
降低功耗的突破点的本质是,更多的国内车企正在探索和学习一套减材造车的方法论,并逐渐掌握为主流人群打造纯电动车型的产品定义能力。
反映在市场上,有更多受欢迎的纯电动车型,月销量超过 2 万辆的新生力量也更多。
03 尾声
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密切相关且略有误导性的概念。市场的真正需求是,汽车电动化是第一位的,而智能化(intelligent driving)的发展较晚,两者的发展频率不在一个同步。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车企在他们的造车项目中抓住的主要矛盾并不是电动的,甚至可能不是汽车。
然而,在支付了昂贵的补课费后,该行业专注于关键点的能力普遍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参与者生动地实践了“识别与处理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的辩证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造车的第一原则。
引用:
[1] 特斯拉Model Y:免息政策振兴销售 国家补贴可享 车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