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姨妈一提,沈月不会知道,小品的风已经吹到了中老年人身上。
国庆假期回到老家,阿姨看到沈月就唠叨她,说现在舅舅沉迷于手机短剧,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看。
看个短剧本也无可厚非,舅舅退休了,每天在家无所事事,更让阿姨生气的是,这几个月来,舅舅通过各种小程序在充值的“小金库”里花了2万块钱。
如果不是我去超市付钱的时候,叔叔的 “金库” 余额不够用,阿姨也不会知道叔叔痴迷于短剧到这个地步。
图 |各种暴政题材的中老年短剧
沈月叔叔每个月退休金只有3000多块钱,他给小品充值花的2万块钱,相当于半年的退休工资。
沈月有些难以置信,他平时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舅舅,突然变得如此“有钱”。
“钱花得这么容易,真可怕!虽然每次充值的金额看起来不大,但经不起很多次,一天几十块钱,一个月积累上千块钱!我姑姑抱怨道。
大叔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失控了,试图克制自己不要再充值,但每次看到手机APP里有新的剧情上线,他都忍不住又点了一次支付按钮。
“那些短剧,前十几集是免费的,我想我就看它们吧。结果,它一看就升到了顶端,突然开始充能。看完一集,心痒痒的,想继续看下一集,但根本停不下来!叔叔一脸无奈。
在以“中老年短剧”为关键词的社交平台上搜索,沈月发现年轻人的吐槽帖子随处可见——父母省钱,结果花了几千块钱买短剧。
有网友发文称,自己无意间发现妈妈看小品上瘾,不知道该怎么办,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类似烦恼:
“我妈妈也是,养老金的一半都在里面”;
“我妈追的短剧,39.9元,才8集,每集不到5分钟”;
“我妈妈花了一万多块钱买这个短剧,根本劝不动她,”......
更有甚者,有的老年人因为熬夜看小品,突然生病了,被送进医院......
“我只是担心我的孩子对游戏上瘾,我开始担心我的父母沉迷于短剧。”以下是有人如何描述他们遇到的问题。
顾盼也恰好在爸爸的微信上看到了缴费记录,这才知道自己花了5000多元看了这个短剧,但爸爸自己却坚称他没有交那么多钱。
经过深入研究,顾盼发现,部分短剧小程序在用户首次订阅后会默认自动续费,不再通知用户擅自扣款。对
互联网的使用非常陌生的中老年人无法防范这样的支付陷阱,他们不知道扣款的时候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短剧市场的混乱之一。
根据大数据研究院 2023 年 12 月的问卷调查,有一半的用户在短剧消费中遇到了虚假广告,40% 的用户在开通全站会员后仍需要额外付费才能观看其他剧,超过 30% 的用户在充值后下架无法使用。
对此,央视还曾报道,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完善、网路消费鉴别能力差等问题,诱使老年人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短视频平台相关问题被显著列出。
“一部短剧一般都是 100 集左右,有的就是两三百集,每集时长 1~3 分钟。想要完成一部短剧,费用往往是两三百块钱,也就是主流长视频平台一年的会员费。虽然有些小程序也可以收取年费,但年费基本都在几千元左右。顾盼说。
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对“切非菜”的意识较弱,不善于寻找免费的“替代”资源。
有鉴于此,短剧制作公司逐渐抛弃了年轻观众,展开了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收割”计划。
互联网是一个创造致富神话的幻想区。
无论是直播带货的兴起,还是短剧的突然崛起,这一点都在不断得到证实。
自从去年小程序短剧点燃竖屏观看热潮以来,短剧就稳稳地占据了热门赛道的前排,成为为数不多的吸引资金的领域之一。
据媒体报道,国内各大平台付费短剧的每日充值金额接近6000万元,而在假期期间,这个数字更跃升至1亿多元。
米蒙团队的《我八十年代曾是继母》和《贝先生觉得每一天对我父子来说都是珍贵的》这两部短剧,仅在寒假就产生了超过1亿元的营收,成为业内的神话。
短剧市场以时间短、投入少、回报快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起初,选手大多是草地舞台团队,但现在,专业演员、知名影视公司、顶级网红都在争相入局。
横店有个专门拍微短剧的楼盘,从去年9月开业开始就一直在市面上,几天就拍了一部电影,量产了“富豪老板”和“中年清洁工”的甜蜜虐戏。
在这里,时间被无限压缩,情感被无限放大,“致富”这个词似乎写在每一帧上。
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剧作家往往采用“快餐式”的制作模式,导致短剧质量参差不齐。
这
由疯狂杨哥公司三只绵羊出品的短剧《福烨,你的替身新娘是个大佬》被指以次充好,市场反响不佳,结局惨淡。
在短剧市场中,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
当《闪婚五十岁》《清洁妈妈无极归来》等热门模式出现时,不少类似的题材涌向市场,并尽快被批量复制,试图在中老年市场拓展版图。
但这些撞车短剧往往质量粗糙,剧情荒诞,目光只集中在中老年观众的钱包上。
基于这样的前提,“上街”也是家常便饭。
有自媒体爆料称,短剧制作公司杭州一盟因27部短剧上线全部遇冷亏损3000万元,只好宣布解散。
也有很多个体从业者从其他领域转战短剧市场,在经历亏损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职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短剧行业的外部数据吸睛,但实际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推流到平台的成本占了营收的 80% 甚至更高。
例如,一部收入为 1000 万的短剧,大约有 800 万,用于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和推广。
扣除剧本创作、场地租赁、演员工资、人工费用后,真正能盈利的微短剧并不多。
这8
天充值过亿的热门短剧《无双》的制片人曾表示,该剧的真正利润只有几百万。
这样一来,短视频平台就是最大的赢家。难怪一些短剧从业者说,大家都在为平台工作。
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在这场热血沸腾的短剧狂潮中,一些人凭借才华和机会登上顶峰,而另一些人则在汹涌的海浪中迷失了方向,成为其他人故事的背景。
在意识到舅舅已经成了“网瘾”后,沈月在耐心沟通并获得舅舅的点头和认可的前提下,暂时解绑了自己与微信和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并帮助他选择并安装了几款适合老年人娱乐消遣的免费 APP。
当提到那些利用算法、设计陷阱诱导老年人消费的小程序和直播平台时,沈月很是愤慨,但她对舅舅自己看小品的行为却更加开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我也有自己的电子芥末。
中老年人追短剧,跟我们年轻人看短视频、玩游戏很像,都是娱乐、放松、解压的方式。如果他们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我们就不必过多地干涉年轻一代。”
对此,顾盼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我自己不看小品,我总是觉得有点自卑和知性,但如果我真的试着看它们,我不一定会陷入其中。”
我能理解那些喜欢这些短剧的中老年人,生活已经相当疲惫了,他们想要快乐。从本质上讲,这些短剧和过去的短篇电视剧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和烦恼,比如感情纠葛、婆儿关系、职场纠纷等。
当电视不再是大家的观看场景时,被短剧攻击是正常的。”在
影视行业工作多年的资深媒体人刘刚表示,虽然自己是一个对内容要求极高,几乎干净利落的人,但看到长辈追短剧打发时间,他也明白了
“短剧的观众往往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人。对于中老年观众来说,制作粗犷还是制作精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这
短剧将娱乐化和商业化属性放大到极致,15 秒小反转,30 秒大进,让观众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释放。中老年朋友也在通过观看短剧体验“虐恋、重生、致富”等虚拟生活的同时寻求心理满足。
虽然这些快餐小品可能缺乏深度和艺术性,但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准确地抓住了中老年观众的心。”
(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的人名已更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