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内讧、内讧甚至正面冲突的事例频频发生。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不必要的内耗,也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拖慢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如果追本溯源,就不得不说到目前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大部分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其巨头公司制定的。从一开始,他们就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点经过精心安排,让后来者难以逾越。技术总是在发展和传播,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在5G技术、自动驾驶、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得益于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成果的强大国际影响力,我国已开始主导一些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但在更多现有领域,中国企业却是“后来者”。据2024年初的统计,中国在全行业主导下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2%左右,远远不能与中国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市场产销规模相匹配。中国正在攻克国际标准制定这一关键问题,一些有实力、有雄心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由于国际标准的部分缺位或中国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其科技创新、市场产销实力不匹配,给中国制造带来了损失。相关企业也不容忽视。
不久前,联想向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EWHC)对中兴通讯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引发网络热议。该事件的结果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想象,两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面冲突,对于双方来说都将是两败俱伤。
今年8月,扫地机器人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追米和石头扫地也因专利纠纷在德国法院打官司。最终的结果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反思和警惕。
最终,该案判决石头当事人缺席德国法院,并禁止相关产品在德国销售、使用和进口。此外,四通科技的库存需要移交给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警察销毁,相关费用将由四通科技承担。石头科技还需要将召回产品以书面形式通知其直接客户,费用将由石头科技承担。
从行业角度来看,类似的商业纠纷似乎源于相应领域缺乏国际标准,导致各个地区的标准不同。当竞争变得激烈时,找合适的机会给对手吃点“猛药”是不道德的,但在相关行业却很常见。
从更深层次来看,国际标准的缺失或者新市场与旧标准的不匹配,导致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自相残杀”。这难道不是那些掌握国际旧标准的人做出的积极举动吗?寻找。
可以说,中国企业出海时因标准不一致而遭遇巨额损失的情况并不少见。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桂官向观察者网分析,市场上企业之间因专利而相互诉讼的现象屡见不鲜,类似的专利诉讼在欧美国家并未发生。很少。但通过具体事件,我们更需要看到如何寻求产业合作,增强整体国际竞争力。
例如,在上述石头与住米的诉讼案中,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国际标准的国内集中,积极寻求推动扫地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制定,从而求同存异,减少相互冲突的可能性。公司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在技术指标上追求更高的技术实现,在标准未规定的技术指标上追求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困境:话语权与技术、生产、营销实力不匹配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共同愿景,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中国的主题是“加强标准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口号不仅包含了国际标准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不难看出中国参与并主导世界标准体系的决心。
事实上,几乎所有行业都早已认识到这一点。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加强标准引导对于发展新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制定国际标准的过程中,话语权并不是简单地根据产能、销量、收入、知识产权数量等一系列确定的数字逐年分配的。 。每一次标准会议都像是一次“科技外交”。其背后是国家间、产业间的技术和利益博弈,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和长期的坚持。
尤其是在一些中国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产销等方面后来居上的领域,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话语权方面更难突破原有的壁垒。
以扫地机器人领域为例,据IDC统计,2023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为1852万台,其中中国和美国出货量最高,各占全球约1/4。市场份额。
但在国际标准话语体系中,两国的龙头企业并不相同。目前,美国制造商iRobot作为行业领先者,参与并主导制定了多项扫地机器人相关国际标准。
例如,iRobot参与制定了团体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擦拭(拖地)机器人》,该标准适用于具有拖地功能的独立拖地机器人,以及声称具有拖地功能的二合一扫地机器人。时至今日,这一标准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和指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比之下,科沃斯、四通、追米、小米、美的等全球市场份额与美国企业相当的中国企业,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几乎没有说到目前为止。
“由于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晚,国内企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龙头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受到阻碍,才意识到话语权缺失带来的危害。科沃斯国际标准研究专家尚云告诉观察者网,目前国内仅有科沃斯、四通、科沃斯三家企业。进入IEC家用清洁服务机器人工作组的人员约有30人,代表了全球相关行业的不同地区,但目前工作组仍以德国、韩国、美国为主。美国和英国的团队负责人是韩国庆熙大学的教授,目前尚无该教授背后的相关知识。产业支撑。 “这三家中国企业显然代表了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最高发展水平,但他们提交的相关提案却因为各种因素而屡遭拒绝。”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整个国际标准体系中非常普遍。
根据三大国际组织的官方网站及其最新年度报告,以及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对比中美三大国际组织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组织方面,不难看出中美在三大国际组织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上存在显着差异。组织参与程度位居世界前列。相比之下,中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更多,也更积极地参与各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然而,高参与度并不一定转化为影响力。真正能体现会员参与和配置标准化资源能力的是秘书处和主席职位,这两个职位中国比美国弱。
此外,在许多国际标准的原始语音体系中,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传统工业强国以及日本、韩国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美国。形成的综合障碍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压力。想象一下。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桂官向观察者网指出,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出海正在加速受国际标准影响更为明显。
首先是国际标准中缺乏相应产品的标准。国际标准包括安全法规中的基本标准,以及许多具体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总体来看,安全法规等基础标准较为完善,一般与法律、政策、法规的实施相结合,具有强制性;国际标准以技术标准为主,产品标准相对较少;由于国际标准的制定周期较长(一般为3-5年甚至更长),许多新兴产品长期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由于产品标准的缺失,很多企业的产品面临着无产品标准可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中国企业出海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不仅海外,国内企业自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能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资源。
其次,国外标准的合规风险较高。由地区国家集体制定的标准。其标准符合相应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和法规。在相应地区,其效能基本等同于国际标准。他们需要被识别并做出回应;技术组织制定的标准有联盟标准、协会标准,不同技术组织对标准及相关商标、专利有不同的许可机制。当产品涉及相关技术组织标准和知识产权时,必须进行重点标识;技术控股公司制定的民间标准,更需要关注合规问题。当此类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往往伴随着诉讼、罚款等额外措施时,企业面临着极高的成本。
此外,还需要关注一些特殊情况,包括特定国家针对我国特定产品和技术发起的贸易调查、境外展会涉及的相关备案问题、特定产品和技术的销售平台规定等。
遵守规则、参与规则、支配规则
“虽然国际标准的制定周期长、投入大、回报不能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董桂冠看来,对于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来说,国际标准化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自己的核心产品领域,如果无法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就只能充当国际标准的执行者。标准在后续实施中,只能被动遵守关键技术指标。最终会反映在市场上,那就是受制于人。
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DVD行业。 1995年,飞利浦、索尼等公司的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和东芝等公司的超密度光盘系统SD被IBM等计算机公司大力推广,统一了两种标准规范。经国际官方组织DVD Forum认可后,第一个标准形成。一代DVD标准规范,DVD开始大规模产业化。
当时,为了尽快实现产业化,中国迅速成为DVD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步步高、先科、爱多、马利达、新科、TCL等许多耳熟能详的DVD品牌迅速涌现。
据统计,2001年我国DVD产品出口总量为1050万台,2002年我国DVD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
然而,巨大产销量背后的严重问题是,DVD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全部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DVD的核心部件从国外进口,在国内简单组装。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逐渐成为3C专利联盟(飞利浦、索尼、先锋)、6C专利联盟(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等国外品牌的“专利提款机”。
痛定思痛后,中国在很多新兴领域形成了联盟组织,比如3C行业的闪联。通过共同制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中国增强了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应对国外竞争。
各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处于崛起过程中,不断强化标准化专业能力和参与国际标准的能力。例如,家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科沃斯,早在2009年就由董事长钱东奇亲自带队成立标准化研究工作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家电巨头美的集团还成立了以方洪波董事长为主任委员的集团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集团与事业部两级标准管理体系,成立了专职秘书处,推动集团标准化工作。技术标准工作,同时发布了集团标准化战略。
但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生产、销售、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相对容易。然而,将自己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提高到国际标准要困难得多,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早已设立了坚实的障碍。
像美的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近五年来研发投入近600亿元,参与了2000多项外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几乎涵盖了所有家电制造领域。其中只有70多个是国际标准,而且大部分是西方制定的。国家主导。
“除了少数新兴产业外,任何一个领域的‘后来者’想要做大做强,都需要经历遵循既定规则、参与规则制定、再到引领规则的过程。同样如此。对于美的来说。”美的中央研究院科技与标准所所长李猛向观察者网指出,企业如果不能参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就只能被动接受;当一个企业能够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时,意味着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转化为具有市场优势的主导产品;当一家企业能够牵头制定和修订一些标准时,往往意味着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能够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也是包括美的在内的所有领先企业的努力方向。
“农村”包围“城市”,增量影响存量
那么,面对国际话语权的固有壁垒,中国企业如何完成从标准“跟随者”到“参与者”再到“制定者”的转变?
李萌认为,要打铁,首先要勤奋,回归自主技术创新本身。这是企业提升话语权的基础。
比如,在空调制冷剂领域,美的集团创新研发的R290制冷剂空调,远比日本企业此前研发的R32制冷剂更加环保,形成了打破原有壁垒的基础。因此,美的牵头制定了R290环保的IEC国际标准。制冷剂相关安全要求的基础。
其次,从市场角度看,面对欧美先发企业在多个领域设置的话语权壁垒,中国企业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首先在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开拓增长。如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南美洲。用新的增量市场撬动发达地区现有市场,最终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标准的诞生,以及用增量技术冲击现有技术壁垒的过程。
对此,移动通信领域的成功无疑是一个典型案例。我国2G、3G、4G、5G技术标准制定中标准和必要知识产权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也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华为、中兴通讯等一大批全球通信巨头快速成长。
一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员工向观察者网分析,短短十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其周边的智能驾驶、电池、换电等服务从一开始就不乐观。现在它主宰了世界。有人说,这是利用新赛道、填补市场空白的优势,但从根本上来说,汽车仍然是汽车。为什么我们不从欧美日韩等传统燃油车霸主手中抢夺粮食呢?
比亚迪、维小利等新兴车企的发展路径是先立足中国市场,再向东南亚、中东拓展。拓展增量市场的过程,也是企业重新建立国际标准的过程。最终,当增量市场足够大,足以撼动发达地区原有的存量市场时,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制定的标准自然会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在他看来,特斯拉的成功也是如此。 2018年之前,马斯克受到美国通用、福特等传统巨头以及欧洲、日本燃油车企业的攻击。他没有产业链的支持,只能在“生产地狱”中挣扎,直到被中国政府引进。从中国增量市场开始,一路飙升。
另一个用增量市场冲击现有市场、用增量技术冲击现有技术壁垒,从而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经典领域是中国家电。
李猛举例说,今年上半年,美的联合马来西亚地方政府发布了冰箱除味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美的冰箱深入探索马来西亚市场时发现,当地市场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家庭人口众多。对冰箱的要求是容量大、储藏量大。冰箱可储存多种类型的物品。因此,冰箱异味净化的需求比发达地区更大。 。 “通过对这个市场特点的洞察,再加上美的冰箱在异味净化方面的技术优势,美的和马来西亚政府进行了合作,最终共同发布了这个标准,也将提供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将来。推广应用。”
美的牵头马来西亚冰箱异味标准启动仪式
此外,中国企业也不妨寻求建立新的全球科技组织。董桂冠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科技组织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在我国有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全球技术组织建立,进一步谋求产业协同。
目前,UWA、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等全球性技术组织已在中国成立,推动了HDR Vivid等创新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企合作将“中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企业要想单独打破这一壁垒,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而且各自独立作战。
为此,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更多的时候,需要国家机构主导,企业积极参与。他们首先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然后与相关国际组织接轨,逐步将“中国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从而使整个行业受益。
以全国音视频多媒体系统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例,董桂冠告诉观察者网,标委会作为国内微型扬声器领域的归口单位,一直致力于支持中国技术团队牵头制定相关国际标准。例如,2020年6月发布的IEC 63034是我国声学领域第一个自主提出、技术主导的国际声学标准。该标准重新定义了微型扬声器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阻抗特性、位移、幅频响应、失真度和功率等,同时提高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惠及中国领先企业积极参与的微型扬声器企业有瑞声科技(AAC Technology)、歌尔声学(Goertek)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今年9月,科沃斯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获批共同牵头制定我国首个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该标准包含了整个产品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和限值要求,包括安全性、性能等,目的是确立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的门槛,规范行业内的竞争,为现货市场提供有利的基础。国家相关部门检查。
科沃斯牵头《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启动会
同时,科沃斯研发的机器人大模型算法已在国家网信办深度综合服务算法注册,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域首个注册的大模型算法。
在科沃斯看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机构设立的国际国内标准项目的同步开展,国际国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有了显着提升。优先与国内联络点合作参与并主导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和修订也是企业标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之一。
事实上,早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就提出“要大幅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 ,国际标准转换率应达到85%以上”;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再次提出“继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转化先进适用标准,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85%以上的具体工作要求。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刘成阳介绍,近年来,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的国内技术同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根据国际标准化工作最新趋势和要求,制定了18项指标,对26个行业领域353家对口单位进行了评估。国内34家技术对口单位考核结果均为一级。
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地滚滚向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制造格局的重塑,中国企业慢慢进入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阶段。他们在很多领域都赶超了后来者,甚至占据了产销量的比重。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并开始逐步冲击原有标准中不能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部分。
注:围绕标准话题,首先要明确标准分类。第一类是国际标准,指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标准;第二类是外国标准,该标准是指由国家政府共同制定的区域标准,以及产品/技术组织制定的联盟标准和协会标准。前者是欧盟的EN标准,后者是IEEE标准,3GPP标准,USB标准,MPEG标准等。第三类是私人标准。是指由技术控股公司设定的标准,例如杜比设定的标准等。为了讨论,本文中的“国际标准”在狭义上是指“国际标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