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立冬后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不降反升,原因何在?

今年11月7日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不降反升,气温明显偏高。下图中,颜色越红,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的现象越明显。

图片

11月14日,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福建、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0℃,仿佛仍是盛夏。广西、海南、湖南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刷新当地11月份最高气温记录。例如,广西桂林的最高气温为32.6℃。

图片

通常立冬前后,我国的气温下降得最快。为什么今年立冬后天气变得更热了?

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平坦,冷空气较弱,难以大范围南移;二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不仅带来温暖和炎热,还将更多暖空气推入我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气温异常高,气温反方向升温。

具体来说,近期,副热带高压在中低纬度范围巨大,控制阿拉伯海-印度-中南半岛-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南海-菲律宾和西北太平洋。比去年同期要大很多。

副热带高压对于南方的朋友来说应该很熟悉。我国南方夏季7-8月普遍出现高温,一般就是这个系统造成的。由于副热带高压内普遍存在下沉气流,有利于晴热天气的发生。并且副热带高压西侧和北侧边缘将有大量暖空气北移。

同时,在中高纬度地区,等高线基本呈东西走向,气象专业术语称为直环流。通常500 hPa的大气环流引导地面的天气系统。如此笔直的西风带造成的结果是,地面气团几乎由西向东“横行”,不利于冷空气积聚,缺乏南移动力。

通常强冷空气和寒潮发生前后,中高纬度地区常出现大槽,即等值线有明显的南北走向。这样一来,地面上的冷空气就无法顺利向东流动。这就像在河里筑坝来蓄水一样。当循环调节、大坝打开放水时,冷空气就会倾泻而下,形成寒潮天气(下图)。图为《对观学原理与方法》中给出的经典寒潮情景)。

图片

近期,冷空气如小河之水,无法积聚,主要骚扰新疆、内蒙古、东北三省。南方基本不受冷空气影响。

因此,以上两个因素叠加,暖空气较强,冷空气较弱,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入冬后气温明显偏高,尤其是南方,立冬炎热如初。夏季伊始。

不过,近期天气情况将会发生变化。强冷空气将首先影响西北地区。 16日至18日,强冷空气将东移、南移,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多地气温将从显着偏高恢复至正常甚至暂时偏低,也将创下秋后气温新低。最低气温大多出现在18日至19日左右。这股冷空气过去后,我国气温将会小幅回升。

但接下来的冷空气可能会继续压制大招。由于11月下旬的环流情况,中高纬度地区可能会出现前述“坝水”情况。一旦“开门放水”,就可能形成强冷空气甚至寒潮过程。请注意。

策划及制作

作者丨欣欣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回顾丨康艳艳 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规划丨何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15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