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于丽丽
编辑|刘静
11月11日,《暗流汹涌》独家报道Kimi创始人杨志林被前投资人提起仲裁。
这只是整个事情的最新高潮。事实上,至少从半年前开始,Kimi、Circular Intelligence以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就已经进行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或许与一些人的想象不同,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可能不是杨智霖,而是张雨桐。因为她就是那个主线——真正把从循环情报到Kimi的故事和阿里巴巴近10亿美元融资案联系起来的主角。
作为前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宇同投资了小红书、神剑科技、循环智能等代表作。她是少有的在科技投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女性投资人。
关于她与Kimi的恋情,从去年开始就在一级市场逐渐流传开来。这几乎是投资界众所周知但未公开的秘密。
目前,杨志林被诉的仲裁案仍处于保密状态。 《暗流汹涌》采访了近十位接近Circular Intelligence、Kimi以及多名投资人的人士,试图从外部拼凑出这场纠纷的全景。
过去二十年,中国创投行业似乎还没有像Kimi这样的先例:在一个技术创新、投资巨大、商业化不明确的领域,一家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很短的一段时间。公司。过快的速度背后,必然会出现裂痕。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绝对的真相将很难完全恢复,但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一个人性在罕见的荒野中瞬间被放大的故事。
张雨桐:真正的关键女士
在Kimi这个200多人的年轻公司里,张雨桐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通常,她使用的昵称是“以太”——与米哈游的《原神》中的主角同名。游戏中,该角色被设定为一名旅者,“在自己的血亲和力量被天理维护者夺走后,不得不踏上漂泊寻找的旅程”。
很多人认为Kimi之争的焦点在于杨智霖,但张雨桐或许才是更挑剔的人。
截至今年4月,张的对外身份为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但事实上,投资圈里的人早就知道,她一直深度参与Kimi的运营,“就像公司的大管家一样”。尽管截至目前,Kimi的官方对外声明仍停留在“尚未加入”。
时间回到2023年底,不少尝试参与Kimi融资的投资人告诉《暗流波涛》,他们见到的第一个人往往不是创始人杨志林,而是张雨桐。
一位在AI融资相当活跃的FA曾告诉我们,当时有传言称“宇通要让Kimi出任CFO”,甚至还有“想当CEO”的传言。
这种猜测在2024年春节后达到顶峰。2月下旬,Kimi获得了阿里巴巴近10亿美元的融资。张雨桐被认为是此次中国大型车型史无前例的巨额融资中的关键人物。
一位知情人士曾告诉我们:“谈判一直持续到春节,导致春节放假,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者都在加班。”也有媒体称,Kimi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由新加坡的张雨桐牵头的。
但对于此次融资,存在两种声音。
积极的声音认为,张雨桐无疑是扭转Kimi局面的人之一:当时,基于缩放定律仍然有效,并且存在需要大计算能力的共识,但没有支持阿里的这笔融资,出来得晚,经验少,一度被低估。身家只有12亿美元左右的Kimi很可能会从牌桌上掉下来。至于问世较早、产品相对成熟的智普AI和Minimax,估值已跃升至16亿美元,并正在向20亿美元迈进。
不过,一些AI创业者认为,这是一笔“对投资人而不是创业者更有利的投资”——本轮融资完成后,阿里巴巴将持有Kimi约40%的股份。
不过,Kimi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担忧。
据《暗流汹涌》报道,Kimi不仅说服阿里巴巴改变策略——从小投资到大支持,还设计了一个相对理想的交易结构——这不仅让阿里巴巴成为Kimi的单一最大股东,还谈判了一些严酷的条件。条款,例如“AB 股份经过处理,以便团队保留绝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某FA负责人告诉我们,继阿里巴巴之后,腾讯也投资了Kimi。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Kimi的独立性。
总体而言,本次融资是一个不错的惊喜。之前在战斗中毫无优势的Kimi,一下子成为了大型模特大赛中身价最高的独角兽。而张雨桐在这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张雨桐的深度参与不仅限于融资,还包括人力资源等方面。
一位猎头告诉我们,直到去年底,杨志霖才最终决定聘用Kimi。但张雨桐就像是一张“复活牌”。 “如果采访卡住了,联系张雨桐,我们就能快速推进。” “如果你得到了她,基本上很快就会有计划。”
但即便如此,在阿里融资完成后的三、四月份,《暗流汹涌》向众多Kimi投资人询问张雨桐身份变更的情况,但他们却守口如瓶,“依然以官方版本为准”。
2024年3月下旬,我们向金沙江创投和张雨桐本人求证该消息。金沙江创投的回复是:“她一直是我们的老板,只是多帮忙了一点。”张雨桐自己也表示:杨智霖是我的师弟,我现在只是帮忙而已。
不过,近日有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雨桐和Kimi的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明确。
对于张雨桐身份模糊,一种猜测是,她与金沙江尚未就如何分配价值170亿美元的小红书的carry达成一致。 2013年,金沙江创投在斯坦福大学举办了中国留学生创业大赛。在20余支参赛团队中,张宇同和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林仁军仅投资了后来小红书创始人兼CEO毛文超。小红书也成为张雨桐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今年2月底,《暗流汹涌》听说投资圈流传着Kimi的套现论。但当我们向Kimi的一位投资者核实这一点时,他否认了这一点:“当然不是。”据该投资人介绍,张雨桐是继朱啸虎之后第二位根据绩效机制晋升为管理合伙人的金沙江投资人。他是一个“见过大交易、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人。
但很快,朱啸虎就打破了这一切。
朱啸虎:“耻辱!”
这场对抗发生在一个周五深夜。
2024年4月19日下午,《暗流汹涌》发表《朱啸虎向左,张雨桐向右》一文,其中提到了张雨桐离开金沙江创投的消息。
几个小时后,当晚11点19分,朱啸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非常严肃的消息:“作为投资者,GP对LP负有信托义务(fiduciaryduty、信托责任);作为公司董事,GP有对股东的信托义务(信托义务和信托责任)是不可触动的高压线!”
但几分钟后,朱啸虎很快就删除了。
一位接近金沙江创投的人士立即告诉我们:“这是写给张雨桐的。”
据他了解,不久前张雨桐和金沙江曾发生过争执。据该人士重构:阿里融资尘埃落定后,金沙江创投的一些LP逐渐听说了张雨桐深度介入Kimi的消息,纷纷前去询问,“金沙江这才知道张雨桐介入的深度,并让他们知道有人去调查张雨桐和月之暗面的关系。 “那个人特意要求我们隐瞒他的身份。
这时,一个人浮出水面:“基米共同主创”之一的王震,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张雨桐的丈夫。
王震是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中最独特的一个。 《月之暗面》的其他共同创作者——张玉涛、周新宇、吴宇欣——基本上都是杨志林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不过,王震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后来又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系。他还曾担任谷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从他的履历来看,他与杨智霖的互动似乎并不多。
在加入kimi之前,他曾担任新加坡领先独角兽集团(ADVANCE.AI)技术副总裁/CTO,也曾担任投资机构尚石资本副总裁。
一位AI行业猎头告诉我们,早在2023年,王真就在月之暗面帮忙,会和他沟通,但“王真不是业务的决策者”。
天眼查显示的股权结构显示,杨智霖持股78.968%,周新宇、吴宇欣、张玉涛、王震分别持股10%、5.957%、5%、0.075%。
不过,有法律界人士向《暗流汹涌》分析称,随着融资的不断稀释,“现在真正的股权比例是在开曼公司层面”。因为Kimi是带有美元基金的VIE结构,这意味着它不仅有一个持有美元基金的海外实体,而且还有一个国内的纯内资公司,中间还会有一个香港实体,并且那么“只有在顶层你才能看到真正股权结构的开曼公司和BVI公司”。
据上述接近金沙江创投人士透露,虽然从公开信息中无法获得张雨桐的持股比例,但张雨桐的股份疑似被纳入实际股权结构设计中,但可能是他人持有或以其他方式持有。形式。
至于朱啸虎为何深夜发怒,有投资者分析,他可能是后来才知道张雨桐和Kimi的实际关系。 “循环情报是张雨桐的项目,有关消息可能无法及时传达给朱啸虎。”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朱啸虎一直是金沙江创投的代言人,但他并不是金沙江创投的创始人。
金沙江创投的创始人之一其实是出生在新加坡的林仁俊(另外两人后来分别离开)。在2004年成立金沙江创投之前,林仁俊在美国创办了3家互联网软件公司,并在莲花软件公司担任高管。他投资过去哪儿网、趣加游戏、小红书等项目,后两个项目张雨桐也参与其中。
此外,金沙江创投的另外两位管理合伙人是:丁健,2005年加入,曾是亚信科技联合创始人,投资过地平线、盒子支付等项目;另一位是朱啸虎,是2007年加入的金沙江。2011年加入的张宇通,2020年2月成为金沙江创投第四任管理合伙人。
多位投资行业人士告诉《暗流汹涌》,几位主要合伙人中,接近半退休状态的林仁俊是张雨桐的导师。很多时候,她和朱啸虎的信息“可能不同步”。
另一位接近金沙江的人士告诉我们,金沙江在得知张雨桐的情况后,向张雨桐询问。这里需要说明一件事:基金通常与LP有严格的协议,即合伙人不得拥有被投资公司或相关企业的权益。据该人士了解,张雨桐随后否认了这一说法。
随后的结果,在外界看来,就是张雨桐的离开。她在今年4月回复《暗流汹涌》时,也否认自己加入Kimi:“确实,以后会有更多时间去探索AI领域的新机会,但现在还处于转型期”期间仍在基金中提供咨询和投资后支持。”
一位投资界人士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顾问形式”是基于她投资了小红书这样的项目,并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您离开,您仍然可以通过顾问的身份分享收益。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张雨桐还在金沙江创投时,朱啸虎就很少提及小红书;但近期,朱啸虎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小红书。昨天,他还带着江创投美元基金金沙LP参观了小红书总部。
《暗流汹涌》就此事尝试联系朱啸虎和月之暗面,但双方现阶段均拒绝接受采访。
陈其聪和杨智霖之间
与朱啸虎相比,循环智能其他老股东与Kimi之间的矛盾可能更早爆发。
循环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面向企业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人工智能软件提供商。也是杨之琳和张玉涛创业前工作的公司。
除了杨志林和张玉涛之外,循环智能还有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启聪。联创三人都有技术出身,在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相识。其中,陈启聪担任CEO,杨智霖担任负责AI及产品的首席科学家,张玉涛担任CTO。 2019年,Circular Intelligence引入了另一位营销联合创始人来揭露这一情况。
2018年,张雨桐代表金沙江创投投资循环智能后,华山资本、静亚资本、金沙江创投投资了PreA轮。随后真格、红杉、湾湾、博裕资本也参与其中。
一位AI投资人猜测,老股东与Kimi之间的“友谊之船”可能会翻覆:当所有人都知道Kimi的股权设计中有张雨桐的强势存在时。
在他看来,张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她是金沙江派驻到循环情报董事会的董事。如果她在Kimi有相关利益的话,就会让Circular Intelligence的其他股东心理不平衡。
其中,她所代表的——连续三轮投资循环智能、持股最大的金沙江创投或许是最令人失望的。不过,也有投资者补充称,至于老股东中金沙江为什么没有像红杉、真格那样同时投资Kimi,并不一定意味着金沙江或其他老股东没有得到机会,很可能是一次机会。投资判断。不同之处。 “毕竟在朱啸虎的公开言论中,他一直对大模特不抱好感,所以他们有可能会主动放弃。”
另一个冲突点来自于Circular Intelligence和Kimi之间的博弈。
一位熟悉Circular Intelligence早期的投资人告诉我们,张宇同作为Circular Intelligence的天使投资人,也是陈启聪的福气。这让张雨桐成为了杨智霖和陈其聪争夺利益时知道王牌的人。作为Circular Intelligence的董事会代表,如果她与某一方存在利害关系,那么她在对相关事项进行投票时就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除了张雨桐之外,杨智霖与老投资人的矛盾也源于一些流程问题。据《暗流浪潮》多方采访,目前有两种说法。
首先,杨志林在创立Kimi时得到了循环智能CEO陈启聪和大股东的支持。陈启聪还向公司股东发了一封解释邮件,通知了该计划,并得到确认和批准,但后来有人看到了月之暗面的估计。匆匆忙忙过后就后悔了,几个人碰巧一起耽误了没有签字。
另一种说法是,陈其聪可能前期就同意了,可能发了邮件,但没有组织会议。而且,早期老股东在签署豁免协议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反复。发现问题后,有人退出,其中包括五家机构中持股第一的金沙江创投。
关于循环情报应持有Kimi的股份比例,这也是双方的分歧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系的定义。
循环智能的一些老股东认为,这是一次分裂:都是AI公司,都有首席科学家、CTO等核心人员和资产的参与和支持。
但在一些《月之暗面》的投资者看来,《月之暗面》所做的事情与之前完全不同。一种是To C超级应用,一种是To B业务。基本上就是一种“辞职创业”。 。
此外,据一位同时与两家公司关系密切的投资者透露,豁免协议之所以被推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Kimi在后续融资中不受这些协议的约束。
一般来说,连续创业者如果没有获得之前公司的豁免同意书,一些投资机构是不会放钱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机构会同意稍后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赔偿。措施。 Kimi显然属于后者。
知情人士透露,Kimi去年5月左右获得了第一笔融资。这笔钱的到来也让签署弃权书不再那么紧迫。
一位AI投资者告诉我们,2023年上半年,所有投资者更关心的当然是拿到投资大型模型的门票,而不是让一切都悬在未签署的豁免上。在同意书上。
月亮和六便士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
从外部环境来看,这是AI新浪潮的产物,每个人都变得不耐烦,被巨大的FOMO情绪淹没。
对于大型模型创业者来说,这是一场需要5000万美元启动以及无限后续投资的游戏。这使得融资几乎成为创业初期最关键的战役,不能输。但时间窗口依然转瞬即逝:GPT4发布仅20多天,市场普遍认为基于大型车型的创业窗口期已基本关闭,首轮资本军备竞赛开启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投资人张雨桐进入大规模创业的历史机遇。
对于更多投资者来说,不仅要面对前所未有的重磅投资标的,还有中美冲突、美元基金萧条等时代背景。这让他们不仅在面对大规模模型投资时感到焦虑,而且很早就出现了相信技术还是相信市场的阵营分歧。这也体现了朱啸虎和张雨桐的不同选择。
时间的过度压缩只是一方面。
一位粗略了解事情经过的投资者告诉《潜流浪潮》:循环智能和Kimi不仅跨越了两代AI浪潮,而且前者的结构设计也很棘手,三人平等分享股权。这些都使得两家公司的核心人员和核心资产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于Loop的老股东来说,他们也有两代AI热潮带来的心理落差。月之暗面仅用了11个月就获得了单轮10亿美元的融资,这在之前的AI浪潮中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的领头羊商汤科技花了四年时间筹集了10亿美元,而旷视科技则花了七年时间。
也许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如果Kimi没有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可能就不会发生所有这些纠纷。这是一个人性在巨大利益面前瞬间被放大的故事。
在一位AI投资者看来,如果各方及时沟通,或许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至于持股,他认为“只要在披露清单或LDD报告中提及,并且投资者同意,就是合规的”。 “即使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在出票协议中注明并由股东签署。同意就好”,否则“可能违反尽职调查义务”。
至于Circular Intelligence董事对Circular Intelligence股东的责任,许多投资者认为他们也负有重要的尽职调查义务。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具体看待该协议。 “毕竟,当董事不是一份全职工作。相比之下,她对金沙江创投的责任更大。”
采访中,一些投资圈人士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理想的情况:早点离开金沙江创投。但他也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这个时候,一个有明星项目可承载的投资者就应该放弃一切,选择一家起步较晚、处境不佳的创业公司。” ,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对于 Kimi 来说,它所获得的资金和关注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所能获得的水平。但作为中国大车型激烈争夺战中最被寄予厚望的公司之一,没有人希望Kimi的故事受到损害。
据《暗流汹涌》报道,目前双方仍在谈判中。不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我们,“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利益问题,完全可以商量”。
多年前,张雨桐曾向《暗流汹涌》解释过她作为投资人的意义:“别人做明星,我做夜晚。”但在真正的选择中,想要抵挡明星的诱惑,确实太难了。
或者说,在一个到处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人们怎么能看到月亮呢?
(为了表达方便,本文中的Kimi基本上指的是月球的暗面)
图片来源|IC Photo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