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不断优化藜麦养殖技术,延伸藜麦产业链,让藜麦早日香上上海餐桌。”近日,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上海召开藜麦现场观察暨学术会议。研讨会上表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食品消费从“吃饱”升级为“吃健康”。高品质、高端、功能性特色蔬菜成为新需求。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营养功能开发利用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以藜麦、大麦等特色谷类作物为原料,开展营养功能特色作物和健康功能产品的种质挖掘与创新。创新等相关研究,为公民高品质生活提供科技支撑。
藜麦是一种单株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作物。具有高蛋白、高纤维、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点。但上海阴雨天气、台风等气候条件不利于藜麦后期的成熟和收获。因此,团队对藜麦幼苗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营养和功能性特色藜麦蔬菜。这道菜以藜麦幼苗作为食用部分。它不仅口味独特,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膳食纤维、叶酸等营养成分。是满足国民不断变化的饮食消费习惯的理想选择。
走进位于市农科院冲古基地的藜麦种植温室,一幅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据了解,该基地将于2022年开始种植藜草,主要探索相关配套种植措施和选育良种。这里的藜麦收获期短,平均25-28天收获一次,每年收获次数可达6-8次。值得一提的是,藜麦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对于上海盐碱滩涂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目前,团队成员已采集种质材料100余种,重点关注藜麦种质筛选及应用推广、藜麦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藜麦叶黄酮分离、鉴定及功能评价、藜麦蛋白资源等。在开采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同时,在青浦、崇明、金山等地基地,团队还完善了温室设施栽培和管理措施,为藜麦的优质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品尝环节,参与者品尝了藜麦牛奶、藜麦粥、冷藜麦、炒藜麦和藜麦汤,体验了藜麦的新鲜味道。研究人员介绍,团队建立了藜麦体外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优化了藜麦功能性活性成分的鉴定和评价方法,并积极探索藜麦馒头、饼干、藜麦等其他产品的研发。和酿造粉。
下一步,团队将结合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核心技术,强化藜麦来源优势,整合一二三产业,延伸藜麦产业链。同时,团队也将加大藜麦的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更快地将藜麦的美味和营养带到上海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文/摄影:杨晓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