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11月30日22时25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后,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和03号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国家队”征服世界的开始。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以下简称八院)研制。火箭总长约62米,采用两级构型设计。它是我国首款4米级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最大的单芯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6吨。
经过近五年的研发,经受住超强台风“摩羯座”的扰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终于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破茧成蝶”。成功发射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团队,手持新箭跨越千山万水,奋战“摩羯座”,在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上砥砺前行、做强做强。
如何打造火箭新模型?
新箭路、全三级无人操作、安全壳释放、兼容液氧的冷氦加压……论证之初,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为商业航天而生,运力倍增、成本低廉、高可靠性等特性已经出现在许多解决方案中。
“十年前,这还是我们手中的预研项目。我无数次梦想着点火和升空的那一刻,今天,我的梦想实现了。”八院欧跃峰说。从立项萌芽到工程实践,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一路困难重重。从方案论证到型号立项,从发射场地选择到发射载荷匹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团队成员心中的信念:瞄准世界科学前沿技术打造跨代开发的新型运载火箭。
不断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八院的赵志杰熬夜写论证报告,“3.8米”的瞬间出现在纸上;八院专家曾文华一次又一次推翻总体方案论证,一次又一次整体性能指标的优化和提升,让每一个“不确定性”都变成了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确定性”。 ..
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形成强劲发展动力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八院毛成源是团队中的创新带头人:面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他带领团队顶住压力,进行评估验证、风险分析、专项整治。由于模型在火箭首飞任务中带来的各种风险和疑虑,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审核和流程优化。
“火箭首飞能否顺利进行到按下点火按钮的那一刻,决策权在每个人;火箭首飞能否取得圆满成功,取决于每个人的每一项工作,他们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坚持,也值得别人的信任。”毛成元说道。
新火箭有新“智慧”
建设航天强国,不仅需要创新的智慧,更需要探索的勇气。 “智能火箭”一直是谢力副总工程师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在他的带领下,该团队将电子和操作系统技术、闭环测试技术、光纤高速总线和Arrowland以太网、健康诊断管理等集成技术全部成功运用在首飞任务中。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最简单构型,长细比大。其高大的身材对飞行过程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系统作为火箭的“大脑”,需要保证火箭在整个飞行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面对“用小摆角解决无尾大扰动”的问题,八院何从元带领团队瞄准现场技术前沿,大胆创新,驱动发展,“主被动负载”脱落控制、AAC自适应增强控制、伺服机构轻量化集成技术……”一系列新技术、新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首飞任务。
每一次从0到1的跨越都不容易。五年来的发展,他们完成了数千次测试验证,夜以继日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团队在绑定数据上秉持“零容忍”的工作原则,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利用每一位小数点后8位数据的匠心,对2600余条绑定数据进行反复核对和验证,确保在火箭发射前2小时保证完成。系统内快速输出一组新的绑定数据,而且准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边雪阳峰海南文昌采访报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