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报》12月8日报道(记者 黄秀梅 于嘉欣)政策加码、巨头入局、资本赋能,为密集型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利好催化剂。
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现状,《科创版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仿人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
从了解到的整体情况来看,在车身零部件方面,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或处于样品测试和市场开拓阶段,而另一些企业还处于研发阶段;在智能软件方面,多家整机研发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正在进行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反馈调试,以方便产品不断迭代。
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早期应用多集中在工厂运营、仓库搬运、医疗救助等低复杂度场景。行业正在加速由形成期向扩张期转变。
▍很多零部件公司正处于生产样品或样机阶段
零部件厂商方面,作为与华为签署合作备忘录的16家企业之一,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公司合川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小规模量产和订单。
该公司证券部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除了减速、传感器等稍弱一些的部分外,我们在关节、编码器、电机等其他部分都有布局。目前,我们也在小批量供货,发给研究机构进行‘大脑’和‘具身智能’的研究,订单量大概在几百万到千万。”
专注于直线驱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捷昌驱动,主持了浙江省2024年“领雁”研发项目——高推力密度电动直线执行器关键技术研究。
该公司证券部人士告诉科创板报记者,其仿人机器人线性执行器关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相关大、中、小型三个线性执行器关节样机的制作已初步完成。进行样品测试和工艺改进。
高分子材料通讯设备零部件供应商阿拉德也表示,已通过产品测试,并向国内部分人形机器人企业送样。
整机厂商方面,埃斯顿参股的Codroid Technology从事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和算法的研发。今年9月发布了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1。
该公司证券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Codroid01正在进行下一轮小批量工业场景的设计和验证,将与工业机器人一起应用于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
君普智能推出的人形机器人Jarvis已迭代至2.0版本,公司正在持续研发传感器、关节等关键部件。 “但它还没有商业化。”相关人士表示。
今年上半年,埃弗特与国家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芜湖市科技创新基金共同投资成立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启智机器人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不限于: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发、灵巧手项目、IDE项目、EBOX项目等。
“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还在研发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发布。公司灵巧手项目正在进行相关部件测试。” Eft 证券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仍处于研发阶段。汇川技术表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布局仍处于洞察和早期研发阶段。正在开发的零部件产品包括电机、驱动器、执行器模块等。
近年来,鸣志投入资源于机器人领域应用的研发和制造,为客户提供“电机+减速机+反馈”三合一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其在泛机器人应用(包括搬运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专业清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方面的收入同比增长约15%。
该公司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据我们了解,各大公司都在制定计划,很多公司还处于研发阶段,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图:人形机器人各核心部件横向对比;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智能基础仍需大规模训练和验证反馈
在体现智能方面,专注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和边缘计算域控制器领域的体准科技,其子公司体准行智今年推出了首款体现智能控制器——行智001。
“市场推广仍在进行中,暂时没有订单,也没有量产。”天准科技证券部相关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也在关注近期行业的变化,比如特斯拉的新进展、华为的进入。如果整个行业都用真金白银投入的话。” ,我相信一定会有效果。”
“不过,业内仍然认为进展可能不会那么快,何时实施、实施到什么程度,目前业内还没有明确的意见。行业实施后,还需要考虑市场成本。”但从应用领域来看,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并提供辅助医疗应该会更快。”上述证券部门人士表示。
国内一家仿人机器人公司研究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仿人机器人的智能基础主要包括操作系统、仿真平台、数据集、人工智能大模型、视觉感知算法、运动控制等。”控制。算法等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等方面仍面临技术挑战。原型还需要在特定场景下进行测试和迭代升级。量产还需要克服成本、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适应等问题。等待挑战。”
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相关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宣布与多家车企战略合作并进入车厂培训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沃克S系列已获得车厂500余台意向订单。
根据规划,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将于明年(2025-2027年)进入第二阶段,逐步向中等难度的任务拓展,重点打造3-5个专用场景的应用;并随着大规模实施实际应用,不断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并向消费电子制造等其他行业和应用场景横向扩展。
该人士认为,“通用人工智能从逻辑认知向物理感知的转变,必须以人形机器人等硬件作为智能载体,两项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在形成正反馈。”
(图:人形机器人“大脑”软件技术架构;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产业化进程和商业化基础正在加速拓展
《科创版日报》记者了解到,单看仿人机器人产品本身,其关键的技术挑战在于硬件与智能模型的配合,最终调试得更加像人,甚至与人类互动。没有障碍。程度。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大规模应用的难点主要是多关节运行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由于多关节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人形机器人往往需要通过机器学习来优化感知层和执行层,而这些领域都具有较高的技术算法壁垒。”
“自主操作系统、AI大模型、AI芯片的研发难度更大。”前述实体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研发人员也认为,“最终部件的灵巧性需要智能模型和AI芯片的支持,而智能模型的训练需要硬件反馈数据,类似于‘有机体’,也是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相比的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国内仿人机器人产业的现阶段,相关企业及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一致认为“在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仿人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思齐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1到N的量产阶段,特斯拉机器人量产进展、AI大模型更新迭代、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在国内外。仍然是核心影响因素。
浙商证券机械与防务团队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经确立,有望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商业化可期。
“随着AGI技术不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扩大,仿人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增长领域的明珠,将在2025年迎来行业投资机会”。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合研究所长大制造集团负责人邱士良表示。
(科技创新报记者 黄秀梅 于嘉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