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2024年AI六小虎融资盛极转衰,下半年市场急转直下,国资成唯一潜在买家

在过去的12个月里,几乎所有大模刘小虎都遇到过“不得不选择”的时刻。然而,2024年上半年,他们还在选择“走哪条路”,下半年,只能考虑“还剩下哪条路走”。

一位2024年投资过刘小虎的投资人告诉《思木相对论》,2024年上半年,小虎的融资大部分仍处于暗流涌动的状态。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们巅峰时期的状态:当时,以Kimi为代表的明星公司不仅没有开启全部尽职调查,而且还有老股东计划为一些想要加入的小股东设立投资机制。游戏。从中赚取新的管理费。

但进入下半年,在投资市场和AI行业,包括刘小虎在内的AI初创公司的声誉开始大幅下滑。 “除了国有资产,基本没有潜在买家。”上述投资人表示。

此外,《思木相对论》还获悉,一两只小虎长期希望寻求国际资本的支持,但一直没有收到任何结果。

除了融资难,生意更是难。

2024年上半年,六小虎还在考虑是做To C还是To B,是专注国内市场还是进军全球市场。下半年大家发现国内C端用户忠诚度不高,B端很难赚钱。六小虎中至少有三人认真考虑过出国。

然而,在《月之暗面》逐渐缩减海外业务后,另一家大型模型公司近期也裁员了北美团队。 MiniMax的海外旗舰产品Talkie也于12月中旬从美国App Store下架。

不能说今年大型模特公司没有进步,但与一年前的市场预期相去甚远。

这种困境不仅限于中国六小虎。无论是激进的国内厂商,还是海外的AI企业,都经历了曲折的一年。

现状:巨头“搅局”,盈利业务寥寥无几

首先,以万能助手为代表的To C模式已经不再是初创企业能够承受的“天堂”。

“接下来的目标是追平目前豆宝的用户数量。”刘小虎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是公司经过最近的业务回顾后,对万能助手产品的期待。

临近年底,不少企业开始审视自己的运营情况。

一位接近Kimi的投资者表示,其最初的2024年目标是拥有1000万日活跃用户,但现在已经实现了约1/3。

1000万,刚刚接近豆宝APP近期的日活。

内测期间,豆宝仍被称为“格蕾丝”。文心一言、同易千文、万卷(现海螺AI)相继上线后,于2023年8月正式发布。

但一年后,根据AI产品榜、量子比特智库等渠道的数据,2024年11月豆宝月活跃用户接近6000万,日活跃用户突破900万,成为通用第一国内的助理。

在我们近期密切交流的众多创业者、投资人朋友中,大多数人认为,豆宝App异军突起的最大优势在于对流量渠道的掌控。

移动营销平台AppGrowing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截至11月15日),Kimi、豆宝、星野等十款国产大模产品累计投放广告超过625万条,投入金额达15亿元。

2024年是什么年__尸如潮水模型

这些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流传的投资金额,被不少“主角”质疑夸大其词。

但至少对于控制流量渠道的大公司来说,投资额不需要那么多。大昌内部业务在进入自有渠道时往往采用特殊的结算标准。 “有时候内部部门会得到一部分流量,也可以换取其他内部资源。”一位大厂AI从业者告诉我们。

这是初创公司所没有的福利。

一家2024年获得巨头投资、估值过亿美元的AI明星初创公司曾对《思木相对论》表示,由于其主要研究领域与一家大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基本吻合,所以被选中由大公司。您不能在您控制的流量渠道上投放广告。

基米也不例外。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年初曾在抖音、哔哩哔哩等内容类App上火爆并获得大量用户的《Kimi》在下半年被抖音限制,并被封杀。切换到快手等平台。

据“AI新榜”公众号统计,截至10月29日,Kimi近三个月的广告总数已超过2500条。其中,快手平台发布的内容超过2100条,几乎占总量的84%。

也有一些初创公司在热钱激增时未能完成融资。他们无力承担日益增加的流量成本,只能转型。

一家成立于2024年的AI教育公司CEO告诉我们,他早期的产品定价为20元,但现在每人推出至少需要25元。 “我们根本无法弥补余额。”

其次,除了To C模式外,大厂商也在抢食大模式的To B市场。

在海外,销售API对于大型模型公司来说是一笔相当不错的生意。 OpenAI 预计 2024 年将通过 API 赚取 5 亿美元,占总收入的 15%。据 CNBC 报道,Anthropic 更多地依赖 API,预计其总收入的 60% 至 75% 来自第三方对 API 的调用。

在中国,提供大型模型API越来越成为模型厂商抢占市场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巨大的利润预期。

年中以DeepSeek、Byte为首的降价浪潮,限制了API的价格空间。

5 月,DeepSeek 推出 DeepSeek-V2,价格低至每百万个输入 Token 1 元,每百万个输出 Token 价格低至 2 元。

同样在5月,字节跳动将豆宝通用模型Pro-32k版的推理输入价格定为0.0008元/千币,比行业平均价格低99.3%。

面对价格攻势,竞争对手只能迅速做出反应。阿里巴巴将统一钱文主力机型降价97%;百度宣布文心两款车型免费。

《Simu Relativity》获悉,2024年初,Byte内部就设定了成为LLM呼叫市场第一的目标。其中,企业客户占比近一半。为此,火山引擎还成立了数十人的算法和服务团队,帮助客户进行咨询和测试提示。消费金额大的“优质顾客”还有机会获得更多折扣。

某大型厂商的大模销售人员告诉我们,目前日消费超过20亿代币的客户每个月只需几千块钱就可以使用豆宝API。但在其他公司,这种模式可能不受支持。

截至年底,字节在搜索、会话、娱乐、游戏、客服等领域获得了众多公有云客户。

第三,唯一剩下的商业模式是私有化部署,为Big B客户提供服务。

这个领域目前基本是国企、科大讯飞、百度的领域。

尸如潮水模型__2024年是什么年

长期以来,智浦是唯一一家有存在感的初创公司。到2024年下半年,百川和零一也都有个位数的公开中标信息。

对比2023年初大机型1000万元的部署价格,一些纯软件的订单和现在几百万的小订单,包括人工成本和服务周期,很可能导致AI企业“满盘皆输”。但即便如此,在非招标渠道中,各家AI公司的私有化部署业务也开始展开激烈竞争。

2024年下半年才加入Big B市场的六小虎公司试图根据市场价格与客户沟通,但后来遇到另一家老牌“四小龙”故意压低价格,客户选择了较低的价格价格。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相信公有云的巨头也开始布局私有化市场。

不久前,火山引擎总裁谭代表示,虽然他更看好在公有云上使用大型模型,但混合模型未来仍将存在。

2024年下半年,火山发动机开始频繁出现在招标信息中。字节近期推出的专注于企业场景的AI应用开发平台“HiAgent”也将搭载豆宝私有化部署版本。

事实上,虽然很多人第一次听到 HiAgent 是在年底举办的 Volcano“原动力大会”上——之前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 Coze/Button,更面向开发者,但 HiAgent 已经出现了低调至少半年。 。

当时——也就是2024年中期,霍山的很多内部员工还没有意识到字节也想提供一些私有化的部署解决方案。据AI公司员工反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Byte的销售开始承诺可以帮助企业免费部署和微调。

面对巨头的全面进攻,初创公司的业务方向变得飘忽不定。

10月,有消息称六小虎多名队员放弃了预训。虽然,继续盲目增加参数数量可能会导致模型效果与投入不成正比的增加。但任何举动仍会让他们数十亿美元的估值受到质疑。

两位投资者向我们透露,小虎这家估值不在前三、立志转型垂直领域的公司,甚至已经卖掉了预训练用的卡。

全行业:杀手级App尚未出现,技术急需新范式

对比的是,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AI万能助手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Killer App。

不久前,《智能崛起》报道称,尽管豆宝在用户数上排名第一,但字节高管认为,这只是产品的中间状态,另一个App梦想的优先级已被提升。

我们观察到,极萌继续尝试将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转换为应用程序中的提要。这个细节体现了季萌的侧重点虽然比豆宝弱很多,但可能更加AI Native。

更多AI Native应用仍在发布中。

2023年3月,开源项目AutoGPT的流行,为更多人带来了可以独立完成人工任务的Agent。 2023年底OpenAI推出GPT后,国内各大厂商开始争相推出Coze/Kouzi、百度文信智能平台等一系列Agent构建平台。

但从实际表现来看,无论是订机票还是买咖啡,Agent仍然很难顺利使用。例如,麦当劳采用Agent的AI点餐系统就因频繁错单而被关闭。加航的咨询和理赔机器人Agent也因随机发放未经授权的优惠券而被下线。

2024年是什么年_尸如潮水模型_

(麦当劳的AI点餐系统错误地给顾客添加了数百美元的鸡块)

Agent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模型能力的缺乏。

在12月的Volcano FORCE大会上,火山引擎总裁谭戴表示,Agent实现的核心是更好的技术;智浦还将在2024年继续招募技术人才,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提升模型能力,让Agent更加有效。 。

整个2024年,大模型技术最大的变数是通向AGI-Scaling Law的道路上的法则正在失败。

OpenAI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模型的性能会随着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规模、训练计算资源的增加而线性提升。这是第一代尺度法则的核心观点。

然而,像Llama-3.1-405B这样参数号的模型在几乎用尽了所有公开数据集进行训练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评估场景的结果与自家的70B模型相差不大; OpenAI继GPT-4之后,通用能力显着提升的大型基础模型2024年不会推出。其GPT-5被《华尔街日报》披露,由于高质量数据不足等原因,效果远不如预期。

“GPT-5已经完成了至少两轮训练,每轮持续数月,但每次训练后都会遇到新问题。”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

尸如潮水模型_2024年是什么年_

(《华尔街日报》报道)

预训练规模的秘密失败了。 OpenAI和Anthropic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强化学习(RL)来提高模型推理能力。

2024年9月中旬,OpenAI推出了首个推理模型——o1。 12月底,推理模型o3进阶版上线。它展示了大型模型解决科学、编码、数学等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吸引了各家公司效仿。

11月份,也就是OpenAI的o1发布两个月后,国内至少有近10支团队在复刻o1。

2024年是什么年_尸如潮水模型_

然而,o1、o3等推理模型也存在争议。

“我测试了一圈国产的类似o1的机型,结果并不理想。”一位从事模型研究的算法工程师告诉《思木相对论》,“阿里巴巴的QwQ效果可以更好,如果o1为100分,QwQ可以达到60分-70分。”

另一种声音则质疑“o1、o3的应用场景太窄”。除了数学和代码之外,它适合的场景并不多。如果也算上成本,实施前景并不明朗。

2025:模型层融合,AI应用起飞?

在这个技术混乱的时期,国内大型模型公司已经悄然开始分支。

现在,训练一个性能接近 Claude3.5 Sonnet 或 GPT-4o 的模型的价格并非遥不可及。

DeepSeek最新V3版本的训练成本为557.6万美元。

但其在技术报告中特别指出,这个价格只是正式训练的成本,不包括前期对算法、架构、数据的研究和实验的成本。

如果想要真正突破到下一代车型,大型模型公司将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试错代价”。

OpenAI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早在2022年,在它流行之前,每年的成本就达到了5.4亿美元。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到 2024 年,OpenAI 的成本可能高达 85 亿美元。其中,训练和推理成本占70亿美元,人员成本占15亿美元。

考虑到人才筛选和算力两个因素,到2025年国内坚持训练低级大模型的公司大概只有四五家。

根据技术咨询公司Omdia的报告,2024年国内GPU采购量最多的主要厂商是字节跳动和腾讯。我们了解到,从2023年开始,Byte内部就一直“不惜一切代价”囤卡。 2024年,仍将争夺GPU和包含GPU的整机。

2024年是什么年_尸如潮水模型_

(科技咨询公司Omdia预计,2024年购买卡最多的国内公司将是字节和腾讯)

高端人才的密度是提升模型效果的又一个砝码。

一位领先的大型模型公司高管曾向我们评价,在高价挖走同易前文原技术总监周畅后,字节豆宝大型模型的效果才显着提升。

与张一鸣的举动相一致,近日,科技圈另一位大佬雷军也开始亲自挖人。 12月底,DeepSeek成员罗福利被曝将加入小米大模型团队。

《四木相对论》还获悉,雷军旗下顺为资本投资了智普、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等公司。雷军在招揽人才的时候,还亲自接触过刘小虎的高管。

“但小米提供的优惠不一定有吸引力。”一位AI投资者表示,虽然小米正在努力招人,但考虑到其计算资源和品牌知名度,仍难以与Byte这样的“大玩家”相比。 。

六小虎中,被认为坚定致力于模型层的公司是智普和步步。 12月,双方均宣布大规模融资数亿元。

资本市场上又出现了一张意想不到的面孔。据多方消息称,几个月前 DeepSeek 就在推动独立融资。

尸如潮水模型__2024年是什么年

(DeepSeek于12月26日发布通用模型DeepSeek-V3,来源:DeepSeek官网)

偷人、抢卡、“偷钱”,模特级别的玩家都在为2025年储备粮草。

经过一年的快速增长,基本大模型的早期套利空间已经结束。

剩下的企业家很可能会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 2024年底,十几家早期投资机构告诉我们,他们将在2025年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应用。

这种趋势已经形成。

最近最快获得大笔融资的项目几乎都是大公司高管或六小虎创始团队打造的AI应用。此类项目团队背景辉煌,融资周期极短。一般由三四家知名美元基金联合担保首轮融资,估值迅速飙升至亿元级别。

最近的例子是前中国首席执行官郭人杰的消费机器人创业项目。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大公司和初创公司的高管也在近期准备创业,并正在初步接触投资者。

而小而美的AI应用团队,虽然无法获得巨额融资,但获得50万美元左右小额投资支票的概率较高。这些团队的人数通常只有个位数。他们将基于大模型,打造AI内容创作、AI健康监测、AI游戏等精美功能/应用。 50万美元到150万美元的投资足以支持他们推出第一版和第二版产品,获得用户和部分收入。

这些迹象表明,到2025年,AI应用创业者的融资环境可能会更加宽松。

但另一个问题是,无论是明星企业家的AI Coding和消费机器人项目,还是小团队开发者的AI创作应用和健康监测,似乎都与他们想象中的杀手有些不同。 APP即可。

“团队背景重要,数据重要,成长也重要。”不止一位AI投资者这样总结了他对AI应用的投资标准。

这个标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准如出一辙,这似乎表明对Killer App的思考已经被搁置。

2025年会告诉我们答案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7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