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周鸿祎直播送车引发热议,新能源汽车人气销冠提前内定

今年伊始不久,新能源汽车的人气“销冠”就已提前被确定为两个。这两者都并非从事销售工作,并且与造车、买车也没有直接的关联。

周鸿祎。2 月 23 日,他进行了一场交车仪式的直播。他给参与抽奖送车的 20 位幸运儿,完成了第一轮“福利”的结算。这场直播,仅在抖音和视频号平台,在线总观看人数就超过 50 万。弹幕里也有很多接好运的吃瓜群众。

周鸿祎推荐书__周鸿祎喜欢音响

关于周鸿祎抽奖送车,广大网友本来很有意见的。

大家认为用纳米 AI 搜索 APP 问一下就可以了,然而却发现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抽奖券才能够参与。由于颗粒度没有对齐,所以难免会招致吐槽和抱怨。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周鸿祎一听到粉丝的意见,就迅速公开进行道歉,并且正式宣布接下来会彻底取消送车的门槛。

周鸿祎推荐书__周鸿祎喜欢音响

可以预想,那油光水滑的“羊毛”,只需轻轻动下小手就能薅下一把,大家会更难以抵挡这种诱惑。并且,参与的用户能够通过完成任务、邀请他人而获得更多的抽奖券,以此来强化自己的锦鲤体质。这种刺激的程度,就如同拼多多领现金一样。

同样的热闹,在一个多月前,黄子韬的直播间也享有过。

他以宠粉为借口在直播间送车,当晚有将近 960 万人参与,总观看人数达到 5400 多万。黄子韬的抖音粉丝曾一度突破 4000 万大关。车辆交付之后,这个数据开始下滑,但最终仍保持在 3800 多万。

_周鸿祎喜欢音响_周鸿祎推荐书

黄子韬最初定下的是这样一个规则:当粉丝突破 3000 万的时候,就在直播间进行抽奖活动,并且送出 30 台车。

这场送车活动之后,顶流队伍中原本快要查无此人的黄子韬,他的商业价值在短视频网红的衡量体系里,获得了一次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提升。

黄子韬送车这件事带来的热度,不仅在他自己的直播间存在,而且还扩散到了那些被当作奖品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上。

在活动期间,从微信指数和 360 指数等数据方面来看,“宝骏云海”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上涨速度几乎就像是从山脚直接攀升到山峰一样。

周鸿祎推荐书_周鸿祎喜欢音响_

这对宝骏云海而言,是极大的流量,也是意外的富贵。看热闹乃人类的天性,直至此刻,仍有诸多网友促使两方抓紧安排合作,再度开展抽奖返场活动。

黄子韬带飞宝骏云海或许是不经意间的举动。周鸿祎抽奖送车则是一场有着明显宣传意味的营销操作,从一开始就将目标指向了新能源汽车。他的心思清清楚楚地体现在直播主题上,即“促进消费升级”“推广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提升纳米 AI 搜索知名度”。

_周鸿祎喜欢音响_周鸿祎推荐书

这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其目标是将自我热度转化为销售能力。在这方面,周鸿祎最清楚怎样才能营造出节目效果。

过去一年,他上过的热搜当中,大部分都和新能源汽车相关。在大众层面,他的存在感最为强烈的是周鸿祎卖掉陪伴自己九年的迈巴赫,随后换上了国产新能源汽车,这给整个车企营销都起到了示范作用。那几个月,在企业家这个圈子里,应该没有人不羡慕他所拥有的话题度。

后来的北京车展上,周鸿祎坐到了越野车的车顶。同时,他也登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搜榜。

周鸿祎喜欢音响_周鸿祎推荐书_

余承东和雷军产生手机支架之争时,周鸿祎的做法是迅速跟进热点。他架上手机,发布了一条讨论该话题的短视频,将流量引向自己的账号。他的这种创作力以及敏锐度,比一些科技博主和数码博主还要强。

周鸿祎与车圈、科技圈多次进行互动,多次展现出了出圈的神奇效果。他曾希望将流量导向哪吒汽车,却担心品牌的产能无法跟上。

在这次“免费送 100 辆新能源汽车”的抽奖活动中,周鸿祎在第一轮进行了选择,他选择了小鹏汽车的明星产品。一方面,价格是合适的;另一方面,他最为在意的是小鹏汽车“不讲武德”,其将曾经只有豪车才具备的真皮座椅、加热按摩、智能座舱变成了基础配置。

_周鸿祎喜欢音响_周鸿祎推荐书

20台小鹏MONA空降360大厦

小鹏汽车发布了 800 多条短视频,它在流量方面的表现似乎不如周鸿祎直播一次的效果好。

生意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企业家能够给自己的企业送上一个流量很大的礼包,那么谁会不想要呢?更何况,这位企业家还是一位主动为企业付出、为企业提供能量的网红呢。

周鸿祎是企业家,他自掏腰包抽奖送车,这肯定不单单是为了给他人披红衣这件事。 周鸿祎作为企业家,自己拿出钱来抽奖送车,其目的肯定不只是给他人披上红衣这么简单。 周鸿祎身为企业家,自掏腰包进行抽奖送车的行为,肯定不是仅仅为了给他人披上红衣而已。

他在直播间里坦诚地说,现在他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他积累起了流量,一方面要进行 AI 宣传,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直播带货。这场抽奖送车活动的目的正是为了给纳米 AI 搜索打开知名度。

从 AI 营销的大环境来看,周鸿祎这一操作确实有些复杂。当下,AI 产品推广通常的做法是投入资金进行广告投放。据相关财经报道,仅在 2024 年 3 月份,月之暗面旗下的 KIMI 广告投放就达到了 1500 万元,而在六个月里的总投入更是达到了 1.4 亿元。

各家展开激烈竞争,投流价格持续上升。巨头有能力进行一战,而普通创业者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是一个熟悉的场景,在社交媒体、电子支付、社区团购、电商直播等领域,没有一个不是经过“烧钱”才出现的。

只是“倒贴”换来一夜的风流之事从来难以长久。恩客们所喜欢的必然是对自己有价值的。正因如此,才有举案齐眉的恩爱夫妻这种说法。投入流量是有用的,但终究不是长久的办法。

至少现在这种单一的营销打法暴露出了两个明显的问题。其一,烧钱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投流停止后,曾经获取的用户是否还会继续选择使用服务呢?其二,在投流停止之后,又该如何去寻找新增量呢?

另一个更为尴尬的情况是,投流获客与培养用户或许并非同一回事。当前 AI 产品存在的主要矛盾并非是产品数量的多少以及质量的好坏,而是连最为基础的用户共识都尚未建立起来。

我妈在投流广告的影响下,对 AI 产品的使用频率在全家是最高的。不过,她只会反复使用广告中展示的一个功能,那就是“给我写藏头诗”。而这仅有的这一个作用,使得我妈所拥有的诗词总量已经快要赶上杜甫了。

年轻用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很多人还没弄明白怎样熟练使用 AI 搜索,就已经先产生了不会使用 AI 做副业去搞钱的焦虑。要知道你很着急,但你得先别急。

用户与价值用户之间存在着一道较为深刻的认知方面的鸿沟。相比之下,现在是普及 AI 的一个更为适宜的时期,而不是一味地砸钱进行投流。

在周鸿祎开展的送车活动中,“用纳米 AI 搜索 APP 问一下”这一操作,实际上是用户开始学习运用 AI 的开端。在此情形下,AI 营销便成为了培养 AI 用户的场景。据数据表明,这场送车活动落地之后,纳米 AI 搜索 APP 曾一度跃居到苹果免费 APP 排行榜的第二位,仅排在全球大热的 DeepSeek 之后。

周鸿祎推荐书__周鸿祎喜欢音响

周鸿祎在采访中提及,企业若要获得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就必须提高流量。因此,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学会利用流量、收集流量以及聚集流量极为重要,需借助流量为自身产品代言并推广产品,这是当下企业家应尽的责任。

初代企业家成为网红,他们拥有天生的互联网特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周鸿祎对于流量的那种渴望并非是盲目的,他从来都不是仅仅去追求一时的那种热度,而是注重长尾效应以及长久的价值。

你以为这波接车仪式结束后,这一场 AI 产品营销就结束了吗?不,人家还有第二波抽车活动。这其中的剧情一波三折,就像爽了又爽的短剧一样,让人感觉很带感。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花儿街参考”,作者是林默,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5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