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2024年AI硬件爆发:从AI手机到AI眼镜,行业变革与挑战并存

2024 年被当作 AI 硬件集中爆发的一年。凭借现有的硬件体系,AI 手机和 AI PC 迅速崛起。由于人工智能的特性,行业涌现出了一批为 AI 开发的硬件。穿戴领域也是如此。在一年前的 MWC 2024 和 CES 2024 上,AI 硬件新物种曾经成为“很受欢迎”的存在,说它“在全场表现突出”也不过分。

然而大部分的 AI 硬件开拓者结局并不好,有的价格很贵,有的体验不完整,无法对现有的智能硬件市场造成冲击。2025 年 2 月,由苹果前高管创办的 AI 硬件公司 Humane,把关键人工智能能力卖给了惠普公司,其曾经非常兴盛的“AI Pin”停止了销售和服务。

意外的是,AI 眼镜看似构造简单且没什么特色,却成了 AI 硬件的黑马。Ray-Ban Meta 智能眼镜一下子成为了“大明星”,自 2023 年推出后,累计销量突破 200 万副,使 AI 眼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热门。受到 Meta 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密集布局 AI 眼镜。

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_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

(图片来自Ray-Ban)

最近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此数据表明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发展态势良好,2024 年的全球智能眼镜销量相较于 2023 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即将到来的 MWC 2025 展会中,AI 眼镜是否会再次呈现“百镜大战”的热闹场面呢?雷科技的 MWC 报道团此刻正在巴塞罗那进行紧张的探展工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 MWC 上关于 AI 眼镜的观察分享给大家。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聊聊 AI 眼镜的现状。Meta 以自身的力量,使得 AI 眼镜这个品类在短期内走到了 AI 硬件的前端。接下来,那些集体入局的品牌,它们所引发的“百镜大战”,或许会把 AI 眼镜推向新的高峰。

AI眼镜爆火,Meta成最大赢家

具体而言,CounterPoint Research所提供的数据表明,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呈现出同比增长 156%的态势。在此基础上,2024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又实现了同比增长 210%。

智能眼镜出货大增的背后,主要有 Ray-Ban Meta 给予支持。数据表明,Ray-Ban Meta 的一款眼镜在 2024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中独占 60%。

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小雷认为,Ray-Ban Meta 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便宜且轻便。其海外售价为 2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177.6 元。与那些又厚又重又贵的 AR/VR 头戴显示设备相比,Ray-Ban Meta 的价格优势较为明显,能够让用户日常佩戴毫无负担。而且,AI 功能对用户来说具有实际的协作意义。

用户借助 AI 功能,只需抬抬手,就能获得最新消息,还能完成拍摄等动作。小小的眼镜集成了诸多能力,并且性价比高,所以 AI 眼镜很快就占据了 AI 硬件的主要地位。

另外,Ray-Ban Meta 凭借自身的力量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出货量。可能存在另外一个因素,小雷觉得是因为有力的竞品数量不多。并且 Meta 的全球影响力非同寻常,还与 Essilor Luxottica 进行了合作,从而扩张了线下销售渠道,增加了市场覆盖面。

CounterPoint 做出预测,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会继续增长,且同比增长为 60%。这些因素包括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多元化的价格区间以及不断扩张的玩家生态系统。同时,到 2029 年前,该市场会保持超过 60%的符合年增长率。

对 AI 眼镜的增速抱有信心,原因之一是 Meta 引爆了该品类。另外,由于 Ray-Ban Meta 获得成功,众多新款 AI 眼镜陆续投入市场,为市场增添了选择。这些产品大多来自国内厂商,如百度的“小度”AI 眼镜、Rokid Glasses、雷鸟 V3 等,还有小米、三星、星纪魅族等跨界品牌也加入进来,“百镜之战”由此打响。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AI 眼镜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

(图片来自INMO)

Ray-Ban Meta 为 AI 眼镜提供了一个标准参考。国产 AI 眼镜处于后发位置,但它们强势开卷。在电池续航、拍摄功能、重量以及 AI 智能方面,国产 AI 眼镜均优于 Ray-Ban Meta。从品类上看,AI 眼镜的形态逐渐分化出 AI 音频眼镜、AI+AR 眼镜等,其群体覆盖范围更广。

由此看来,CounterPoint 的说法是,AI 眼镜品类在 AI 硬件中是很火爆的。Ray-Ban Meta 率先占据了市场份额。然而,目前真正加入市场且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并不多,海外市场的竞争烈度较低,所以 AI 眼镜仍然算是一片有待开拓的蓝海。

硬件同质化严重,软件生态是关键

从硬件构造方面来看,AI 眼镜其实并不复杂。它的轻盈、便宜以及智能等特点,直接吸引了许多原本佩戴传统眼镜的消费群体。而且使用起来没有负担,软件体验也相对较为完善。对于不同的形态,也有具体的场景能够落地。所以,AI 眼镜能够爆火,就是因为这些特点都很朴实无华。

CES 2025仿佛就在前不久。小雷还记得在 CES 展会上,外国人对 Rokid Glasses 赞不绝口的情景。当时,前往 Rokid 展会排队的海外媒体数量众多,他们都是为了亲自体验 Rokid Glasses 而来的。

Rokid Glasses 是 AR+AI 眼镜的典型代表。它的机身仅 49g,却在其中塞进了一颗摄像头。它具备 AR 单色显示功能,还支持 AI 语音交互、实时翻译以及视觉识别。它能够把餐盘里食物的热量、翻译后的文本以及 AI 回答直接展现在眼前。

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_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

(图片来自雷科技)

Rokid Glasses 被海外媒体抢着体验,其中最吸引他们的是 AI 实时翻译。即便他们只懂英文,在嘈杂环境中也能与中文用户无障碍交流,这样一下子就消除了语言隔阂。

Rokid Glasses 在国内的售价是 2499 元,换算后与 Ray-Ban Meta 的价格相差不多。

有很多像这样优秀的国产 AI 眼镜品牌在 CES 展会中。雷鸟、INMO 等都在其中。例如雷鸟 V3 配备了 1200 万像素索尼 IMX681 传感器,还支持无线音频、麦克风收音以及 RayNeo AI 能力,并且机身重量控制在 40g 以内。小度 AI 眼镜配备 1600 万像素摄像头,支持声源识别,搭载中文大模型,续航超 5 个小时,会在 2025 上半年上市。

跨界厂商之中,星纪魅族有新品 StarV Air2,此新品支持 AR 显示功能,也支持 AI 实时翻译等功能。

有很多 AI 眼镜比 Ray-Ban Meta 更优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 AI 眼镜都能复制 Ray-Ban Meta 的成功。

大多数 AI 眼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标准化的零部件供应,尤其是其核心零部件。例如,处理器大多是高通提供的,摄像头传感器大多来自索尼。在续航和重量方面,它们相差不大。而能够打造出差异化的地方,主要在于软件。

硬件只是 AI 眼镜所承载的基础能力,厂商对于 AI 眼镜的理解,人机交互的定义,还有内容生态,才是真正的考验。既不能完全照搬 Ray-Ban Meta,也需要依据本地市场的消费和使用习惯来进行优化。

以 Rokid 为例,Rokid Glasses 融入了支小宝以及钉钉等第三方服务,从而拓宽了 AI 眼镜的使用场景。像三星、小米这些准备跨界而来的厂商,它们自身具备完整的软硬件生态。这些厂商入局 AI 眼镜之后,能够与手机、平板等产品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形成一股更强大的生态力。

由此可见,AI 眼镜既面临挑战也拥有机遇,产品并非仅仅是硬件的堆积。闪极 A1 拍拍镜的争议表明,做好软硬件的深度融合与优化,以及做好产品体验,这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 AI 眼镜能够对消费者持续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AI眼镜何时迎来“iPhone”时刻?

Ray-Ban Meta 给了人们启发,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切入 AI 眼镜领域的玩家数量非常多。除了具有标杆地位的 Meta 之外,雷鸟、Rokid、INMO 等 AR 厂商也纷纷参与进来,并且百度等互联网品牌凭借着 AI 大模型的优势,正在打造新一代的 AI 眼镜。

另一方面,苹果有动作。(此处未提及苹果相关动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或保持原样)

苹果公司被曝出 Vision Pro 销售情况不佳,于是将目光投向更低价的头戴显示设备,同时还在评估 AI 眼镜的可行性。关于小米的 AI 眼镜,目前没有相关爆料。然而,小雷认为,在消费需求以及网友呼声的推动下,小米推出 AI 眼镜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_暴涨210%,Meta押对了AI眼镜赛道,但昔日先驱已成先烈_

(图片来自雷鸟)

总体而言,AI 眼镜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和模仿阶段。它需要向行业标杆学习,同时依据本地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通过这些方式来摸索出一条更理想的发展路线。AI 眼镜能否迎来“iPhone”时刻,关键在于能否促使消费者对它产生刚性需求,这是 2025 年乃至 2026 年最为重要的一个命题。

此外,AI 眼镜在价格方面能否更亲民,在体验方面能否更成熟完善,这将决定 AI 眼镜能够覆盖的群体的范围有多广。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其作者为雷科技,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6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