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小米集团股价创新高,市值达1.3万亿港元,2024年业绩全面增长

在资本市场上,小米集团(01810.HK)近两个月来创新高,并且这一创新高的表现成为了其代名词。

2025 年 1 月 3 日,小米集团的盘中股价超过了 35.9 港元这一历史最高价。之后,小米集团的股价不断地刷新历史新高。到 2 月 28 日收盘时,小米集团的股价为 51.85 港元/股,其总市值达到了 1.3 万亿港元。

股价冲高的背后体现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对小米集团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重新估值。小米集团的基本盘手机业务随着市场的复苏而呈现回暖态势,在 2024 年其出货量继续位居全球前三;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随着国家补贴的推进,将会有进一步的增长;新业务汽车在 2024 年凭借 13 万台的交付成绩刷新了市场对于汽车新品牌的认知。

更为重要的是,小米产品实现了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变。有 50 万元的车,有 1.6 万元的中央空调,还有 6500 元的旗舰手机。尽管产品定位在向高端冲刺,但从本质上来说,“价格屠夫”的逻辑依然没有改变,也就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处于同价位段内的高品质产品。

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讲过,大家接受小米模式需要 15 年。2025 年是小米创办 15 年的时候,当下经济环境中的消费者正在接受上述产品及价格逻辑。

图片

降价近30万元,

SU7 Ultra全年目标两小时达成?

2024 年 10 月,小米 SU7 Ultra 的量产版开始预订,预售价为 81.49 万元,需缴纳意向金 1 万元。开启预售仅仅 10 分钟,小订的数量就达到了 3680 台。

2025 年 2 月 27 日,四个月后该车正式上市。该车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预售价为 81.49 万元,比预售价低了 28.5 万元,几乎与小米 SU7 顶配车型的终端售价相同。这一次小米把定金提升到了 2 万元。开启支付通道后过了 10 分钟,大定的数量突破了 6900 台。两小时之后,大定达到了 1 万台,而这 1 万台大定相当于小米 SU7 Ultra 全年的销量目标。

小米 SU7 上市时是那样的情况,现在咸鱼上又出现了倒卖订单赚差价的现象,然而不得不承认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具有营销实力。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财经》表明,以往新车上市的指导价和预售价之间的差距最多也就是几万元而已。然而,小米 SU7 Ultra 却以 80 余万元的价格来吸引大家的关注,接着又以 50 多万元的价格进行销售,通过将近 30 万元的落差,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从本质上来看,这其实就是一种营销策略,和外界所评论的市场倒逼并无关联。

其实,从昨晚这款车的话题热度来看,能证明这一点。同时,从这款车的订单量来看,也能证明这一点。在张毅看来,这就是小米在营销创新中的一种突破。

这种“营销驱动”模式存在争议。有人认为,SU7 Ultra 的加速、续航等核心参数是依赖供应链整合得来的,并非完全由自身研发。并且,雷军过度强调营销,可能会使技术叙事被弱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米 SU7 Ultra 就能够毫无负担地前行。

雷军表示,小米 SU7 Ultra 的最初想法是缔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豪车。它也是小米 SU7 的最高水准之作,是小米首款向超豪华领域发起冲击的产品,正因如此,对小米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的最终定价与预售价存在巨大落差。雷军称,他们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三四个月的讨论以及市场调研。调研发现,消费者中有很多人喜欢 Ultra 车型,然而他们又觉得 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对应车型价格稍高,所以才有了 SU7 Ultra 现在的定价。此前的预售价高达 81.49 万元,这样的价格更多是为了看看市场的反馈。

他认为,SU7 Ultra 配备的是与 SU7 Ultra Prototype 相同的超级三电机系统以及赛道版高功率电池包。其最大马力达到 1548PS,0 到 100km/h 的加速最快只需 1.98s,最高时速为 350km/h。从目前来看,它可以说是地表上最快的四门量产车。如果与特斯拉 Model S 相对比,卖到 80 万元是有底气的。

SU7 Ultra 的设计是以巅峰性能为核心展开的,其中加入了空气动力学套件,其最大下压力能够达到 285kg,这与超跑级车型相比毫不逊色。与此同时,在轻量化方面,全车有 21 处标配使用了碳纤维,其总面积达到了 5.5m²。

据悉,小米 SU7 Ultra 除了有标准版之外,还为用户推出了纽北限量版。该车的定价为 81.49 万元。它将在纽北挑战完成之后正式上市并交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这款车的到来,小米旗下将会诞生最贵的单品。

小米 SU7 Ultra 直接冲到了 50 万元级别。然而,其市场空间不容小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在 2024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除 40 万元 - 50 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销量同比下降外,其他价格区间的销量都呈现出正增长的态势。其中,50 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涨幅最为显著,甚至超过了 210%。

雷军认为,这个时代属于新能源。这个时代更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大家应当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国产品牌。

图片

品牌冲高,硬核科技的时代到来

小米的汽车业务是其高端化方法论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之一。小米除了有汽车业务外,智能手机业务占据营收超 80%,并且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也是其业务基盘。

市场调研机构 Omdia 发布了智能手机初步出货量报告。2024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28 亿部。该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2.8%。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五个季度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全年数据显示,总出货量达到了 12.23 亿部。2023 年的总出货量是 11.42 亿部。今年的总出货量与 2023 年相比增长了 7.1%。这标志着该行业正在稳步复苏。

在行业的有利形势下,小米在 2024 年的表现超出了预期。全年的出货量达到了 1.69 亿部,比 2023 年多了 2000 多万部。除了总量有所提升之外,高端化战略在手机方面取得了成果。小米集团的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小米 15 Pro 的首次销售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17%。并且,小米已经成功地在 4000 到 6000 元的价格区间内稳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

小米手机业务接下来的战略重心会聚焦在跨越 6000 元价位这一方面。基于此,小米发布了 Xiaomi 15 Ultra 这款产品,它以 6499 元的价格来持续巩固 6000 元以上的市场。

星展进行预测分析,随着小米高端化的方法论逐步进行迭代,其高端化产品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小米 15 系列的出货量将会比小米 14 系列高出 30%,这能让小米在 2025 年 AI 驱动的手机更换周期里占据有利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手机业务的关注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市场。同时,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在持续上升。根据 CNMO 科技的统计,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的所有核心区域市场里,都获得了超过 10%的市场份额。

2024 年三季度,小米手机在南美的市场份额为 16%。

卢伟冰觉得,小米大家电属于小米手机业务以及汽车业务之外的、有着超万亿市场规模的第三个战略硬件业务,同时还进行了高压强的投入。卢伟冰为大家电设定了高端化的目标,并且只以全球市场上的标杆品牌作为对标对象。

2 月 27 日晚,小米发布了其首款中央空调,即米家中央空调 Pro,其起售价为 15999 元。该产品组合包含 5 匹、6 匹以及大 6 匹等规格。从 1 拖 3 到 1 拖 5 ,实现了全面覆盖。其中大 6 匹(1 拖 6)的售价相较于大金空调同规格产品便宜一半,这充分凸显了该产品的性价比。

目前米家中央空调 Pro 在全平台和全版本都已卖断货。小米集团大家电部家中空调研发负责人吴庆壮发文表示,米家中央空调 Pro 得到了远远超出预期的认可,并且已经在进行紧急补货。

小米集团的产品布局较为广泛,涵盖了可穿戴产品、平板或 PC 相关产品、大家电以及各类小家电等。在手机周边产品方面,小米集团相对更有优势,并且已经在可穿戴和平板等领域取得了出货量全球领先的成绩。然而,在传统家电市场里,小米集团的份额与头部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更多的是在线上销量份额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认为,小米集团当前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在国内进行线上销售的方式。后续在国内拓展份额时,会更多地依靠线下渠道。而且,因为线下渠道相较于线上渠道来说更为高端。所以,如果小米集团能够在线下渠道成功地进行拓展,就能够进一步优化产品的盈利能力。另外,为了扩大自身的成长空间,小米集团正在计划积极地对海外市场进行布局,预计部分产品将会在 2025 年被销往东南亚市场。我们预计2026年,公司AIoT收入约1162亿元。

可以看出,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已开始取得成效。从长远的业务支撑点方面来说,AI 技术的融入给小米带来了新的技术竞争力。像小米 15 Ultra 把 AIGC 技术首次运用到了计算摄影领域,还支持 AI 超级变焦,凭借 AI 超清技术,能保证用户看到的和得到的是一致的。

目前小米正在构建名为 Xiaoai 的操作系统级别的 AI 代理,并且要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 AIoT 生态系统。此战略的核心在于把 AI 技术深深融入小米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当中,以实现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的全面智能化连接。

高盛认为,到 2024 年时,小米的 AIoT 设备连接数将近 9 亿台。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给小米在 AI 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空间。同时,各公司在 AI 大语言模型能力上的差距正逐渐变小。小米拥有大规模的用户基础,这使得其 AI 技术推广的获客成本较低。通过将硬件与软件深度结合,小米实现了更高效的智能化体验。

招银国际称,小米会在 3 月中旬公布 2024 年第四季度的业绩。预计智能手机产品组合会有所改善,国家补贴政策能拉动智能手机及物联网产品的销售,并且电动汽车的毛利率会提升。这些因素将促使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 42%,达到 1039 亿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44%,达到 70 亿元人民币,比市场目前的预期分别高出 0.5%和 9%。

高盛对财务前景持乐观态度。它预测 2024 年至 2027 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CAGR)能达到 26%。它预测净利润的 CAGR 更是高达 35%。这一增长速度在亚洲科技巨头中处于领先地位。高盛特别提及,小米在 AIoT 领域的增长潜力极为巨大。预计该领域在 2024 至 2027 年间的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 17%。同时,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增长潜力也很大。预计此领域在 2024 至 2027 年间的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 99%。

软硬科技实力促使产品实现高端化升级,同时海外扩展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这些都将成为小米实现万亿市值的新支撑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6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