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6次提及量子科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了 6 次,量子科技有希望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量子科技是由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领域。它主要包含三个应用方向,分别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近年来,量子计算领域展现出独特技术特点,能令运算能力实现指数级增长;量子通信领域展现出独特技术特点,能够实现最高安全等级“信息论安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展现出独特技术特点,能够突破经典测量极限,推动国际测量标准变革。

量子科技是极具潜力的未来产业。它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蕴含着巨大的战略价值。有望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点名

量子科技属于未来产业之一。目前,它已 6 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具体而言,在 2016 年、2018 年、2021 年以及 202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相关领域里,都提到了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领域。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量子技术两次。量子技术属于与人工智能并列的前沿领域,在创新成果方面取得新突破,这再次被提到。同时,在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时,首次提到开辟量子技术新赛道。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构建未来产业投入增长的机制,对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进行培育。在对 2024 年政府工作进行回顾时也提到,量子科技等领域获得了新的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补充了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这一情况,并且将其作为 2024 年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量子相关领域的表述有过从“量子通信”到“量子信息”的转变,接着又到“量子技术”,随后变为“量子科技”。其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战略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量子科技已然成为国家战略布局未来行业的重要重点方向之一。

全国各地加速布局量子科技

近年来,我国的多个地方加快了对量子科技的布局。产业的发展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态势。从总体上进行观察,我国的量子科技企业在区域的布局方面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集聚的效果,并且主要是分布在京津冀地区以及长三角等地方。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全国 65.8%的产业资源聚集在东部地区。北京的产业资源聚集度超过 10%,江苏的产业资源聚集度超过 10%,浙江的产业资源聚集度超过 10%,广东的产业资源聚集度超过 10%。中部地区的安徽以 18.9%的产业资源聚集度居首位,在中部地区独占鳌头,并且建成了技术和产业的双高地。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_科技点重要性_

安徽在国内属于最早布局量子科技的省份之一。合肥市已成为量子产业的聚集地。合肥高新区的云飞路(被称为“量子大道”)形成了全国最为密集的量子产业集群。这里集合了超过 30 家量子企业。到目前为止,合肥市的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总计达到 71 家,在全国城市中位居首位。

合肥在产业落地方面进行了拓展。它将量子技术应用于保密通信、政务办公、气象监测等领域。目前已发布了 5 个量子场景清单,并且在 2024 年度认定了 5 个量子“三新”产品。

北京凭借顶尖的科研资源、政策的扶持以及创新的生态,成为了我国量子科技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北京量子院执行院长常凯介绍说,北京在全国范围内量子科技研发人才最为集中,当下研究院已经汇聚了超过 300 位在全球量子领域表现优秀的科研人才。

海淀区在资金方面,会于 2025 年让北京首只量子产业专项基金落地,其规模为 2 亿元,以此来加快初创企业的孵化。

在科创成果方面,安徽和北京各有其擅长之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4 年)》表明,安徽地区在量子计算领域,院校和企业的聚集度比较高,专利数量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北京,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专利数量是领先的,这体现出了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

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2024 年开始后,我国在量子科技方面一直持续地取得重大的突破。并且,相关的研究正在加快速度,从理论层面朝着应用阶段迈进。

量子计算领域成果较为瞩目。2024 年 1 月 6 日,我国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开始运行。到今年 2 月 14 日为止,“本源悟空”的全球访问量达到了 2000 万次以上,这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的纪录,并且完成了 33.9 万余个量子计算任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了 105 个量子比特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该计算机于 2024 年 12 月 17 日发布。这是我国在超导体系量子计算方面,继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之后,又一次打破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他们首次完整实现了基于单光子干涉的远距离双节点纠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首个城域三节点量子纠缠网络实验。并且,与其他双节点远距离实验相比,该实验的纠缠效率高出两个数量级。

在量子精密测量这个领域,我国科学家借助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去探测暗物质所诱导的自旋相关相互作用,把之前国际上的探测界限提高了 50 倍还多。另外,由南方电网公司带头研发的全球首个±800kV 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近日顺利地通过了新产品技术鉴定,此产品的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

量子科技产业在不断加速发展,这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并且其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

企查查数据表明,2015 年末我国量子计算相关企业存量为 0.27 万家,且逐年稳定增加。到 2020 年末,存量达到 0.83 万家。2021 年起,我国量子计算相关企业存量呈指数级快速增长。在 2021 年跨越了 2 万家门槛,在 2023 年跨越了 5 万家门槛。2025 年 3 月 4 日的时候,我国有 8.56 万家量子计算相关企业。这些企业的数量与 2020 年相比,增长了超过 10 倍。

科技点重要性_重点科技攻关项目_

光明网报道称,光子盒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同时也是中关村量子科技孵化器的负责人顾成建,在近期举办的首届量子年会上对量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未来,全球量子科技产业规模有希望在 2025 年突破百亿元,到 2035 年能够达到万亿元,技术的突破以及市场的信心将会引领产业蓬勃发展。

声明:数据宝的所有资讯内容并不构成投资方面的建议。同时要知道,股市存在风险,在进行投资时必须保持谨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7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