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柴枫桔
当前进入全国两会时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的增长机制,并且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这些未来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唐安斌认为,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安斌觉得,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等技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全球科技要素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所必然产生的产物。
全国人大代表是唐安斌,他是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这是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你看 DeepSeek ,算法有了突破,这就使得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算力需求的增长又导致上下游相关产业领域的需求都急剧增加。唐安斌认为,这种技术革命具备双重效应,一方面直接促使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等形成千亿级的新赛道,另一方面通过给传统产业赋能,来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算力需求在不断增长,这对上游的关键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电子材料领域,正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硬件载体包含芯片、传感器、高精度电路板等。这些硬件载体均高度依赖电子材料的性能突破。比如,AI 芯片的算力要提升的话,就需要介电常数更高且损耗更低的覆铜板材料;服务机器人有轻量化、柔性化的需求,这推动了聚酰亚胺(PI)薄膜等特种材料的应用;在人机交互场景里,显示面板对透明导电膜、光学胶膜的分辨率和耐久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当前,中国电子材料的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在高端领域依然依赖进口。材料的创新,一方面是技术革命的“底座支撑”,另一方面更是产业升级的“隐形引擎”。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子级树脂材料,目前已经顺利进入国内外一线覆铜板厂商的供应链。其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英伟达、华为、苹果、英特尔等主流产业链体系之中。并且,该材料的产销量和营收规模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唐安斌认为,未来,AI 应用端在不断发展。DeepSeek 会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进行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将持续带动光电显示产业及其上游原材料的市场需求。DeepSeek 引领的 AI 技术革新,正在对化工新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重塑。材料性能与国产化能力将会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核心要素。我们要持续把注意力放在高端电子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上。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来推动产业生态的重构。从而为全球智能技术革命提供更优质的“中国材料方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