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较量,正式开启
作者丨皮诗雅
“横店变竖店”,长视频平台的大佬们绷不住了。
2 月 20 日,爱奇艺的创始人龚宇以及 CEO 龚宇,在公开演讲中比较罕见地进行了发言。他炮轰红果短剧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且还跟内容生产商签订了排他性协议。在这个时候,从爱奇艺与红果短剧在 1 月 13 日正式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开始计算,仅仅过去了 40 多天。蜜月期刚刚结束,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就已经摆到了桌面上。
争锋背后,是一块没有人愿意放手的诱人蛋糕。
DataEye 的《2024 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去年中国的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 504 亿。它同比增长了 34.9%,并且首次超越了电影票房。预计在 2025 年,这个规模将超过 680 亿。到 2027 年,还会突破千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表明,在 2024 年 12 月这个时间节点,国内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到了 6.62 亿人。这一规模占国内网民总数的 59.7%。在看短剧的人群中,其数量超过了那些点外卖的人、看网文的人以及打网约车的人。
同一时期,爱优腾面临着压力。灯塔专业版的《2024Q1 剧集市场报告》表明,剧集市场的累计播放量达到了 256.83 亿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0.1%。同时,热播剧集的数量减少了 28.3%。
传统的鄙视链被打破了,降维打击的幻想也消失了,这个新兴赛道的确定性和潜力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有任何人再去质疑。巨头们全部都进入了这个赛道,接下来就是比拼粮草、比拼弹药的时候了。谁能够占据更多、更优质的内容,谁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优势和砝码。
一场新的版权大战正在酝酿,影视行业的长短较量,才刚刚开始。
告别野蛮生长
2024 年伊始,有一部被称作“上线首日充值 2000 万”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部短剧让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且成为了当时极为热门的顶流话题以及财富密码。
拥有 5 年短剧经验的短剧公司老板李昕(化名)在快手、微信、百家号等多个平台工作过。他深知,真正能够闷声发大财的时期早已过去。他告诉雪豹财经社自己的判断,即“付费短剧其实已经死掉了”。
2021 年疫情期间,山海公司和九州公司等网文公司尝试把小说拍成短剧来进行引流,没想到竟然挖到了金矿。李昕还记得,在那两年里,只要是出来做付费短剧的,就都能够挣钱,即便拍得不是特别好,数据也不火爆,只要进行投流,也都能赚到钱。2022 年有一部爆款短剧,到手的现金达到了 8000 万。
2023 年起竞争变得激烈。到去年,除了上榜单的爆款,七八成的短剧都无法挣钱甚至亏损。即便像山海、九州这样的大公司自制剧,也仅有十之二三能取得良好效果。像《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样的大爆款,其制作方听花岛分到的钱大概只有几百万元。
李昕向雪豹财经社表明,付费短剧呈现走下坡路态势的缘由如下:其一,投流成本大幅上升;其二,观众找到了获取免费资源的便捷途径。他说:“在淘宝上能够买到 2.88 元 100G 的免费版本,那又为何还要花费 388 元呢?”由于盗版现象十分猖獗,新剧的投流时间从一个月缩短至六七天甚至更短,头部短剧的充值金额从以亿为单位陡然下降到千万级别。
再加上制作成本提升,赚钱更难了。
李昕在前两年成立了专门的付费短剧公司,还养了独立的团队,一共做了 11 部剧。每部剧的制作成本是 50 万元,其中只有 3 部剧挣钱了,其余的都亏损了。最终算下来,一共亏了 600 万元。他向雪豹财经社抱怨说,以前拍一部古装短剧需要 40 万,而现在则需要 80 万。以前短剧演员一天的报酬是 1000 块钱,现在有一些有流量的主演一天的报酬要 2 万元,两者相差 20 倍。
红果凭借字节系的巨大流量以及诱人的免费模式而来,它成为了加速行业洗牌的那条鲶鱼。
2023 年 8 月,红果短剧 App 正式上线。起初,它通过版权采买的途径引入了小程序短剧。接着,以定制剧和版权剧的方式与制作方展开合作,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内容。
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到 2024 年年底时,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半的红果短剧,其月活规模突破了 1.5 亿。该月活规模同比增长了 551%。与 18 岁的老牌长视频平台优酷相比较,红果短剧的月活规模只比优酷少了大约 3000 万。在去年 3 月,红果短剧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了 1.38 小时,并且将优爱腾芒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在红果内部,2024年被定义为“免费短剧元年”。
DataEye 的数据显示,去年 1 月到 12 月期间。免费短剧的市场占比逐步上升,从 11%提升到了近 60%。由此可见,在 2024 年极为火热的短剧市场中,有一半的份额是由以红果为代表的免费短剧所支撑起来的。
短剧赛道刚刚告别野蛮生长。红果在这个赛道中,既是搅局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规则制定者。
在这一年,爱奇艺的掌门人龚宇一直对短剧持“谨慎、有限”的态度,然而最终他“想清楚了”。
去年上半年,爱奇艺推出了两部微短剧,分别是《少爷与我》和《非正常动物研究中心》,这是试探性的举动。这两部微短剧的口碑还算可以,然而并没有在圈外引起广泛关注。9 月 25 日,龚宇在爱奇艺 iJOY 秋季悦享会上做出了宣布,表明正式进入微短剧市场。
爱奇艺计划每周推出两部“微剧场”新作,且以 5 分钟以内的竖屏短剧为主;每周推出一部“短剧场”新作,以横屏为主,每集时长 5 至 20 分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微短剧作为一条新增长曲线备受瞩目,频频出现在爱奇艺财报中。
云合数据表明,2024 年爱奇艺上线的短剧数量是 56 部。2024 年腾讯视频上线的短剧数量是 202 部。2024 年优酷上线的短剧数量是 114 部。在分账票房的 Top 20 榜单里,腾讯视频贡献了 16 部。爱奇艺有两部上榜。
但从整个短剧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并不突出。DataEye 数据表明,在 2024 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的总数达到了 4.46 万多部,其中有 3.64 万部是新剧。
有再大的野心,首先得把菜端上桌,接着把客人请过来。那些争相把微短剧纳入自身生态,并且不断提高业务优先级以及增加投入的长视频平台,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比拼供给,吸引更多的制作方加入其中。
这也是为什么,红果与内容生产者签独家,会让龚宇“破防”。
烧钱抢供给
今年 3 月,李昕开始与红果合作短剧项目。此与其他平台相比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门槛低,自由度高,且收入有确定性。
红果的打法与爱优腾的精品策略不同,它是广撒网的方式。通过堆量来跑出爆款,不论机构的大小、粉丝的数量以及内容能力的强弱,也不论是否符合“精品”的标准,都有机会去尝试。红果会给出大量的方向和脚本供内容方参考,甚至不需要编剧,直接进行拍摄就可以。
很多在抖音和快手没有进行粉丝积累的机构,包括付费短剧公司以及传统影视机构,它们都选择了红果。在 2024 年,红果与 600 多家机构展开合作来生产内容。
爱优腾的朋友们也纷纷与红果携手。今年 1 月,于正宣称投资 800 万的竖屏短剧《吉天照》在红果短剧平台上线。2025 年春节档期间,华策影视和红果达成了合作,免费竖屏短剧《咬清梨》的总播放量突破了 10 亿。在同一时期,柠萌影视旗下的短剧厂牌好有本领在红果上线了 3 部免费短剧。
李昕向平台以及同行进行了打听。红果的保底制作费分别有 50 万、70 万、100 万和 120 万这些额度。爆款短剧能够拿到四五百万元的分账,情况差一些的能挣个几十万。即便赚不到钱,也不会亏损太多,因为“至少制作费在自己手里拿着”。去年新丽传媒有一个标杆案例,那就是一部短剧赚了 280 万元。
随着流量持续涌入,这个天花板还在变得更高。
2024 年 11 月,红果首次有单部月分账超过 500 万的作品。今年 2 月,这个数字突破到了千万。红果短剧的负责人乐力在公开场合称,在整个 2024 年,红果作为单一平台,“应当为整个微短剧行业提供了最大的一笔预算”。他预估,2025 年的行业内容预算还能够保持 50%以上的增长。
内容制作方面临着一道选择题,那就是哪里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就去哪里。
去年年中起,李昕听闻了红果与一些短剧制作方签独家的消息,并且已有几家完成了签约。独家通常意味着会有更高的制作费用以及更多的流量倾斜,但他向雪豹财经社表示,当下大多数机构在签独家这件事上态度较为谨慎。
爱优腾对分账模式并不陌生,它们一直通过签订独家来绑定合作关系。抖音和快手从几年前就开始对分账短剧进行尝试。
2025 年是短剧内容供给争夺战的关键年份,各家都在加大投入烧钱。
腾讯视频对精品短剧分账政策进行了升级,把创作者的收益和拉新效果联系起来,还延长了部分独播项目的分账周期。在 2 月的时候,腾讯视频宣称要把剧集预算的 10%到 20%投入到横屏短剧的开发中;优酷提高了 S 级和 A 级短剧的单集分账上限,并且引入了“拉新系数”;龚宇在 2024 年秋季悦享会上表明,会把 70%以上的收入分给内容出品方。
如果内容方签署全球独家且授权期在 10 年以上,同时达到一定的会员有效时长,那么除了原有基础单价外,还能额外获得 10%到 20%的分成。
在几家视频平台里,爱奇艺是进入短剧领域比较晚的。同时,它也表现得最为急切。它特别想向市场展现,在短剧这全新的增长轨道上,爱奇艺具备打造爆款以及后来居上的能力。
在这个拥挤且混乱的新战场上,过往的所有经验,都已经被数次巨变给撕得粉碎了。 过往的一切经验,在这个新战场上,被几番巨变撕得粉碎。 这个新战场上很拥挤且混乱,过往的经验都已被几番巨变撕得粉碎。
影视界拼多多
龚宇在两年前的《致投资人的一封信》里写道,他信心满满。他称公司已经完成了从“爱奇艺能够打造爆款”到“爱奇艺是爆款制造营”的转变。并且他坚信,《狂飙》的成功是能够被复制的。
两年过去了,不仅爱奇艺,整个行业都未曾再有像《狂飙》这样的现象级剧集出现。
爆款的吸金能力毋庸置疑。
DataEye 数据显示,有 45%的短剧其累计播放量未达百万。超六成,也就是 63%的短剧播放量低于 500 万。播放量突破亿的短剧极为稀少,仅占 4.3%。在 2024 年,665 部短剧的总播放量达到了 1246 亿次,并且占据了整个市场 40%的份额。
在信奉题海战术的领域以及每月有数千部新剧产出的短剧赛道中,长视频平台四平八稳且追求精品的这种节奏,不一定能发挥作用。
人人都渴望有爆款。然而,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数量,这样才有可能跑出爆款。平台进行精品化,提高了准入门槛,这就意味着作品池会变小,跑出爆款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李昕向雪豹财经社表示,对于制作方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拍摄 10 部肯定跑不出 10 部,拍摄 100 部才有可能。数量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数量就不可能有质量。
红果崛起了,这是一场如同拼多多那样的胜利。它的量很大,能够管饱;它的品质很好,价格低廉;它很容易就能得到。
25 集的短剧,筹备到后期一共耗时一个月。行业中常见的制作成本大概是一分钟一万元。它高频且高产,想看什么类型随时都能找到。花几亿甚至几十亿去拍电影,不一定能赚到钱,然而小成本的短剧却能看到明显的利润。
李昕认为,电影如同浪漫的西餐,电视剧好似中餐满汉全席,而短剧则是能随时随地填饱肚子的盒饭。他说:“你觉得短剧不高级,然而中老年人却觉得挺有意思。只要有人观看,且量铺得足够大,App 的日活不就会提高吗?无论是通过百亿补贴得来的,还是经由微信转发砍一刀而来的,只要来了就会成为日活。”
红果几乎没有门槛,而爱优腾对制作方的审核更为严格,对资质、内容题材、形式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在快手要拿到 S 级、A级 的项目,至少需要有千万级粉丝的账号。
但问题在于,平台所理解的精品与用户愿意买单的爆款并不等同。精品或许是成为爆款的必要因素,但肯定不是充分因素。于正宣称投资 800 万的短剧《吉天照》在红果站内的热度仅 2000 万多一点,其成绩较为普通。
李昕的公司曾尝试制作节奏较为缓慢、内容更为深入、具有高级感和逻辑性的短剧,之后发现这种短剧“确实不赚钱”。在他的观念里,在能够保障观感且符合观众需求的前提下,未来能够挣钱的短剧必然是对成本控制得较好的。
短剧这一赛道变化极为迅速。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爆款题材以周为时间单位进行更替,不存在能够直接照搬的成熟模式,那些可以复制的爆款套路没过多久就过了“赏味期”。
大家为什么都来拍短剧呢?短剧最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本低。倘若拍短剧如同拍电影、电视剧那般烧钱,或许就会走向末路了。所以如今在制作费用上相互竞争,就如同商家进行价格战一样,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李昕如此抱怨道。
短剧行业依然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大家都认同要实现精品化,然而精品的标准还不清晰。在红果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这个新兴赛道中暂时的规则制定者。
在红果之后呢?
封面来源丨《华尔街之狼》剧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