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三星面临新的挑战。
三星借助 SF1.4 节点踏入 1.4nm 级制造范畴,这意味着一次重大的技术跨越。与之前的几代产品相比,它的能效和性能都有了提升,这在高性能计算和 AI 应用方面是极为重要的进步。为获取竞争优势,三星在设计 SF1.4 时运用了经济高效的方式,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目的是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星代工厂起初计划在 2027 年之前达成 SF1.4 节点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它还将推出其他专用节点,像专为汽车应用而打造的 SF2A 以及 SF2Z。其中,SF2Z 是该公司首个运用背面供电技术的节点。
但最近有传言说,三星有着宏大志向的 1.4nm 节点或许会被完全舍弃,这使得人们对该工艺的未来产生了疑虑。这一潜在的挫折仅仅是该公司所面临的一系列更为广泛的挑战中的一部分。
三星代工厂的 SF3 工艺的产量比标准要低,这使得 Exynos 2500 的发布被推迟了。同时,因为需求比较低迷,所以该公司需要缩减部分较旧的 5nm 和 7nm 节点的产能。虽然遇到了这些挫折,但是有报道称三星依然在持续基于其 SF2 工艺来开发 Exynos 2600,并且也在为 PFN 开发 AI 芯片。此外,据报道,三星的部分 4nm 节点已收到新订单。
然而,主要行业参与者更倾向于台积电和英特尔等竞争对手,而非三星。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代工厂的市场份额为 8.2%,而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达到 67.1%,两者相比,三星代工厂的份额相形见绌。这一情况可能会促使该公司进行重大改革。此外,有媒体进行了暗示。Exynos 部门有可能会转移到三星 MX 那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其能够对未来智能手机片上系统的设计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三星在半导体领域处于困境,各业务部门面临更广泛挑战,这使困境加剧。该公司最近报告,智能手机和内存芯片等几个关键领域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三星移动部门的市场份额,2023 年为 30.1%,到 2024 年将下降到 28.3%。其 DRAM 市场份额从 42.2%下滑至 41.5%。
该公司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也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这两种情况进一步使它的运营变得复杂。为应对这些挑战,三星会把 2025 年的代工投资大幅度削减。将从 2024 年的 10 万亿韩元(35 亿美元)降低到 5 万亿韩元(35 亿美元),也就是削减一半以上。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三星内部也掀起了反思与变革的浪潮。
业内人士透露,三星电子的董事长李在镕对高管进行了警告。他指出公司已经“失去优势”,同时要求高管们必须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去应对面临的挑战。
今日有消息人士称,三星于近期在一场研讨会上向高管传达了李健熙的信息,这场研讨会的目的是强化三星的形象。该研讨会从 2 月底开始举办,是在首尔南部龙仁市的公司培训中心举行的,约有来自三星各子公司的 2000 名高管参加了该研讨会。
研讨会上播放的视频介绍了李在镕的讲话。
李健熙在信息中透露:三星的生存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领导层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他还着重指出,公司应当把精力集中在应对危机的办法上,而非危机本身。他称:我们必须将长期投资置于优先地位,而不是短期收益。并且,李健熙本人并未在视频中出现。
参加研讨会的高管们都获赠了一块水晶匾,这块水晶匾的大小如同名片。水晶匾上镌刻着座右铭,座右铭的内容是“三星人——危机中坚韧、东山再起中坚、竞争中不懈”。
三星一直难以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进步,比如高带宽内存(HBM)。去年,该公司在电视这一关键业务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在智能手机这一关键业务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在 DRAM 芯片这一关键业务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样有所下降。
三星最新的业务报告显示,三星的全球电视市场份额在 2023 年是 30.1%,到去年下降到了 28.3%。其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 19.7%降至 18.3%。该公司在 DRAM 领域的主导地位也有所下滑,市场份额从 42.2%降到了 41.5%。三星旗下的汽车和音响子公司哈曼的数字驾驶舱市场份额从 16.5%下降到了 12.5%。
在技术追赶难度逐渐增大的背景当中,三星或许需要转变为差异化的竞争方式。比如说,凭借它在汽车电子领域现有的那些合作,来加快车规级 MCU 以及自动驾驶芯片的研发进程。另外,通过对移动部门(MX)与芯片设计团队进行整合,从而强化智能手机和自研芯片之间的协同效应,这很有可能会成为它重新振兴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然而,三星的长期生存取决于能否在 AI 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也取决于能否在 HPC 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如果三星能够借助 SF2Z 节点的背面供电技术来提升能效,并且能够在 HBM4 等下一代存储技术上超越对手,那么或许能够在 AI 芯片市场中夺回一席之地。这场关乎存亡的战役,既需要有技术魄力,又需要有战略定力,还需要有生态构建能力。
声明:本文是原作者创作的。文章内容属于其个人的观点。我方进行转载只是为了分享和讨论,并非表示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果有不同意见,请联系后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