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商家卷品质,京东外卖“错位竞争”能走多远?
采写/侯苗苗
编辑/万天南
我们在 3 月 7 日注册了京东外卖。15 号的时候开始全量投入。到 18 号,单量就迅速增长并爆发了。谈起京东外卖的成绩单,郑州美事堡的运营总监王彦龙难以掩饰内心的欣喜之情。
这家快餐品牌在郑州有 13 家直营门店。现在 13 家直营门店的京东外卖日高峰单量达到 3600 单以上。这个单量超过了美团和饿了么的单量之和。单店的京东外卖最高日订单超过 750 单。王彦龙向《财经故事荟》讲述了这些情况。
这样的高增长并非是单独的事例。3 月 24 日,京东外卖进行了宣布,已经有超过 45 万家品质堂食餐厅入驻其中,并且日订单量突破了 100 万。
北京某拌饭店的店长熊希是 95 后。他心态很开放。早在 2 月的时候,他就入驻了京东外卖。当时他发现周边的餐厅都还没有行动起来。一个月之后,周边已经有半数餐饮上京东了。
我们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今年 2 月中旬,《财经故事荟》进行了人肉统计。在 2024 年胡润中国餐饮百强品牌排行榜中,关于北京地区,京东外卖仅上线了其中的 18 个品牌。而如今,上述百强榜中的品牌,基本上都已经入驻了京东外卖。
今年 2 月京东外卖开始举旗的时候,部分商家心存疑虑,友商心存疑虑,甚至研究机构也心存疑虑,他们可能都在想京东外卖是不是在玩票。
国信证券在 2 月 13 日发布的研报表明,京东外卖属于辅助京东到家的业务,并且不会得到集团的大量资源以及关注度。
从增长数据来看,国信证券可能低估了京东布局外卖的战略决心;从京东动作来看,国信证券可能低估了京东布局外卖的战略决心;从商家反馈来看,国信证券可能低估了京东布局外卖的战略决心。
我们对谈的一些京东外卖商家有这样的感受,他们说“看来京东外卖准备玩大了”,熊希笑着这样称。
作为后来者,京东外卖面临着哪些挑战,又留了哪些后手?
一
被低估的京东外卖
2 月 11 日,京东外卖开始正式招募“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同时承诺,在 5 月 1 日之前入驻的商家能够享受全年免佣的待遇。
新平台和新政策,让王彦龙产生了心动的感觉。他所在的快餐品牌,其特点是以性价比为主,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学生群体,毛利率并不高,“免佣”这一点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王彦龙并未在第一时间入驻京东。后来,京东外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这使王彦龙放下了心,有了安定的感觉。
2 月 19 日上午,官方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发表文章。文章称从 2025 年 3 月 1 日开始,会逐步给京东外卖的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且,所有的成本都由京东来承担。到 3 月 20 日的时候,已经有超过 10000 名全职骑手与京东外卖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正在逐步落实五险一金的事宜。
商家免佣,骑手能缴纳五险一金。京东打子弹不是单发,而是成排。这些让王彦龙看到了京东的诚意。
他在自己建立的私域社群里进行引导。他引导存量用户前往京东外卖下单。他告诉存量用户使用京东的大额红包,这样下单会便宜好几块。
活动力度十分巨大,因此用户们主动进行传播,纷纷前往京东外卖进行下单,一下子就呈现出爆发的态势。王彦龙内心十分欣喜,他期望今后从京东吸引来的新用户群体,能够回流到私域当中。
熊希认为京东从一开始就不是来“打酱油的”。京东这家企业比较稳。
随后有针对商家免佣的举措,还有针对用户推出的大额红包,以及给予骑手的保障等。这些一系列举措都可谓刀刀见血、拳拳到肉,这让熊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京东能出台这些政策,就表明是做过一线的深入调研的,这些政策很对症很到位,肯定不会是小打小闹的行为。
她的门店在 2 月中旬就已入驻京东外卖。3 月整个月的外卖单量超过了 1300 单。并且已经比饿了么的订单量高了。
某轻食连锁品牌运营负责人杰克最早犹豫的原因,则是两个。
京东外卖后台方面,门店是否会使用,系统是否足够友好便捷呢?其实只要适应几天就能上手了。
第二个担心是京东外卖的配送速度能否够快。担心如果送得太慢,饭菜就可能会冷掉,导致口味不好。如今这个顾虑逐渐被打消了。他发现,在高峰时期,京东外卖的配送速度与美团饿了么没有差别。有时候新骑手不熟悉取餐流程,会慢三五分钟,但因为京东外卖价格便宜,在这段时间口碑挺好,所以用户能够包容。
如今,这家轻食连锁品牌在京东外卖有几十家门店入驻。之前入驻的是美团,当时是以单个门店的形式上线的。现在入驻京东,是总部统一进行入驻,如此一来价格能够统一,开展活动时声势也会更大。
京东对外卖业务很重视,从它的外卖业务在 APP 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
2 月京东宣布上线外卖之时,其入口在 APP 上处于隐藏较深的状态。如今,京东外卖已登上京东 APP 的首页,并且与京东七鲜等战略业务并列在一起。用户通过“品质外卖”的入口进入后,便可以一键进行点餐操作。
2 月中旬相比,京东外卖入驻的商家门类较为齐全。这些商家涵盖快餐便当,还有饺子包子等,以及汉堡披萨等。打开 App 后,可以发现麦当劳、老乡鸡、田老师红烧肉、汉堡王等知名品牌在其中。此外,海底捞、云海肴、左庭右院等知名连锁餐厅也不乏其列。
登上 APP 首页,这对于保障京东外卖新客流量是很关键的。如今,京东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一亿之多。
未来到底会有多少京东主站用户转化为京东外卖用户呢?可以来做个算术题:京东主站每年的购买用户有 6 亿,如果能够达到 15%的渗透率,那么至少也会有 1 亿的量级。
二
商家为何而来?
商家们入驻京东外卖的节点存在差异,然而他们的诉求大致相同。商家们入驻京东外卖的节点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诉求差不多。商家们入驻京东外卖的节点各不相同,可他们的诉求基本相似。
新平台具有增长红利,这是共性因素。京东外卖给餐饮商家带来的一方面是“免佣金”政策,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用户。
入驻京东外卖之后,我们外卖的总单量提升了 30%还多。前述轻食连锁品牌运营负责人杰克表示,单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有部分原本在美团、饿了么的老用户转到了京东,同时也有不少是全新的用户。
杰克分析,这很可能是京东喊出“只招募品质堂食餐厅”的定位后产生的效果,这个定位打动了过去不敢点外卖的用户。杰克坦然,他自己身为餐饮人,也不敢轻易给孩子和父母点外卖,因为如果不仔细分辨,很容易在其他平台上点到“纯外卖店”,用他的话说,那些店“你要是见过他们的厨房,就再也不敢点外卖了。””而京东对品质的坚守,显然打动了很多不点外卖的新用户。
对于新平台的增量,熊希同样非常看重,这甚至关乎到门店生死。
她的拌饭店在位于北京 CBD 的某写字楼的底商。其目标用户是在附近上班的那些白领。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写字楼的空置率提升了,变得冷清了许多。大家都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周边有一些小有名气的中高端店铺,已经有好几家关闭了。
熊希的生意目前主要由外卖来支撑。外卖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例达到六七成。然而,美团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抽佣和推流这两方面让她感到很吃力。她提到京东外卖,3 月的订单超过了一千单,这个增长的幅度是相当可观的。
京东外卖当前的免佣政策,这让商家颇为心动。同时,更平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也让商家颇为心动。
王彦龙观察到,目前美团在郑州的标准基础佣金率(名为技术服务费,不包含履约配送费)是 9.4%,饿了么在郑州的标准基础佣金率是 8.4%。相比之下,京东外卖没有佣金。他表示“这个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免除的佣金可以用来增厚利润留存,还能反哺给用户。王彦龙选择了反哺给用户,他把一款原价 10 元的汉堡降价到 8 元,在京东外卖上线,通过配合平台大促来招揽用户。
此外,传统外卖平台有很多膨胀红包等。这些红包都需要商家来分担成本。比如,用户买一顿饭支付 20 元,扣除各种成本后,可能到商家手中就 10 元出头。熊希透露了这一情况。
今年 2 月中旬有这种情况。有商家告知《财经故事荟》,京东外卖免除佣金费率后,一份售价 29.17 元的外卖,商家实际能拿到 26 元。而同样的这款外卖在其他平台,商家实际到手是 22.37 元。
京东外卖的高门槛,也让品牌商家相当心仪。
京东外卖在招募商家时,门槛是很明确的。其门槛仅限于“品质堂食餐厅”,也就是说必须是有线下经营的堂食商家。
据轻食连锁品牌运营负责人杰克透露,当下品牌已入驻京东外卖。这是从总部层面进行的入驻,并非单一门店的入驻。其原因之一在于,品牌总部能够与京东直接展开对接,然而单一门店却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才能入驻。并且,对单一门店的审核极为严格,据他所知,其通过率不会超过 50%。
主打品质,能够将那些只注重低价的劣质商家以及幽灵外卖阻挡在门外,我们这样的连锁品牌就无需再与这些劣质商家一味地比拼低价、竞争下限了。
她观察到附近有一个地下美食城,那里有不少小微档口。这些小微档口在其他平台的销售情况挺好,每个月能卖出几千单。然而,它们在京东外卖都还没有上线,很可能是达不到京东的入驻标准。
三
错位竞争的后手与挑战
作为大众高频刚需的外卖江湖,从来不缺大厂逐鹿。
过去 10 年期间,有百度、滴滴、阿里、顺丰以及抖音等重量级的玩家进入。美团的统治地位十分牢固,而饿了么紧随其后。
京东作为后来的鲶鱼,能撼动这个市场吗?
先从大盘来看,貌似钢板一块的外卖市场,其实仍有增长空间。
Gangtise 预估,2027 年中国外卖规模有希望从 2023 年的 1.2 万亿提升到 1.9 万亿元。同时,行业渗透率有望从 2023 年的 22.6%提高至 30.4%。
目前来看,京东作为后来者,在用户端没有跟风美团和饿了么,而是采取了侧翼包抄的策略;在商家端没有跟风美团和饿了么,而是采取了侧翼包抄的策略;在骑手端没有跟风美团和饿了么,而是采取了侧翼包抄、错位竞争的策略。
京东在用户需求分层方面主打品质外卖,这呼应了用户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今年 315 曝光了外卖盲盒这一事件,熊希坚信用户会对外卖的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京东外卖对其 Plus 会员和在校大学生群体颇为优待。每天早上 10 点以及晚上 8 点,京东外卖的用户能够参与“每天抽餐补”的活动。其中,PLUS 会员和在校大学生可以抽取到“最高 20 元餐补”的大额红包。
我们有 13 家门店,日均单量能够达到 3600 多单。这是因为我们主要聚焦于校园市场。京东过去一直比较看重校园市场,学生对京东的认知度比较高。并且京东外卖给学生群体提供了很大的优惠力度。所以,能够引爆市场是自然而然、合乎情理的。
在商家端方面,京东外卖采取的是差异化打法。京东外卖目前的用户规模比美饿要小很多,当前能够给商家输送的订单量在短期内可能无法与其他平台相媲美,所以就让商家能够“每单赚得更多”。
王彦龙对此感受很深。他一方面顾虑外卖平台的佣金率,另一方面也顾虑推广成本的提升。并且他不能随意对相对稳定的学生顾客提价,所以他选择将用户引导加入了微信群等私域。然而,要激活私域流量,就需要经常发红包券,这同样是有成本的,大概在 10%左右。
现在京东外卖开始免佣了。我非常愿意把私域用户引导到京东。因为用户能够领取红包从而获得实惠。同时门店的单量也急剧增加了。王彦龙坦诚地表示。并且用户无论是对平台还是对品牌。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粘性。
商家希望享受京东外卖的低佣金,同时也寄望于京东这一新鲶鱼。他们期望京东能撼动其他平台,让其他平台改变规则,从而为商家减负,熊希对此心怀期待。
回看京东,其实外卖也是其必打之战。
外卖作为大众的刚需,一方面可以延伸京东六亿用户的价值链。另一方面,外卖具有高频的属性,还能提升用户对京东的粘性。
二来,外卖行业的规模达到了一万亿。京东能够在这个领域找到新的增长契机。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表明,在 2024 年 10 月,综合电商行业的活跃渗透率是 95.6%。这意味着电商平台的用户数量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
京东外卖业务具有协同属性,它与其他业务相关。京东秒送的骑手资源以及配送网络,能够被外卖业务重复使用。据达达集团财报显示,到 2024 年第二季度时,达达的年活跃骑手数量将近 130 万。
京东手中粮草充足,能够对其外卖业务进行长期投入。在 2024 年,京东获得了 414 亿元的净利润,与 2023 年相比增长了 71%。
京东外卖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有了改善。过去,老平台为了针对新玩家,或许会强制商家进行二选一以进行防守。而如今,这种做法已经被监管部门叫停了,没有任何平台再敢去冒险尝试这样的行为。
事实上,在过去的环境是严酷的。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也一直存在着情况,总有新的玩家能够突破重围而显现出来。
几年前,在京东淘天大战之际,或许没人能想到,拼多多和抖音电商会从旁突破,进而成为新的两极。
新平台的权力游戏充满变数和惊喜,老平台的权力游戏也充满变数和惊喜。(除王彦龙外,文中其他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