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消息,IT 之家从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得知。本月初,有一个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广西师范大学、英国 Alder Hey Children's NHS Foundation Trust、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南方娅怀洞遗址晚更新世人类化石的面貌复原》(Facial approximation of a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ossil in the Yahuai Cave, southern China),此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考古科学》(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针对距今约 1.6 万年的广西娅怀洞遗址古人类头骨进行了几何形态分析。同时还对其进行了三维面貌复原。这为探讨华南地区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也为探讨人类面部形态特征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娅怀洞遗址在中国南方属于重要的史前洞穴遗址。该遗址出土的人头骨,是在华南地区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仅有的那一个具有确切的层位以及可靠测年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研究团队通过非刚性配准算法,完成了娅怀洞遗址古人类头骨的虚拟修复。接着,他们采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娅怀洞遗址头骨与现生人头骨的几何形态共性和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娅怀洞遗址头骨的尺寸比现生人女性的头骨要大,其几何形态处在现生人男性和女性的重叠区域内,不过其形态更接近女性,具体表现为额骨更加隆起。研究团队分别对娅怀洞遗址头骨的面部形态以及颅穹窿上部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头骨的面部形态与现生人头骨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并且颅穹窿上部的形态也与现生人头骨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娅怀洞遗址头骨几何形态分析
研究团队依据现生人的颅面形态关系以及解剖学知识,提出了针对娅怀洞遗址古人类头骨的计算机辅助面貌复原方法,同时开发了计算机 3D 面貌复原软件。他们通过分析头骨几何形态的对称性,并且模拟生成不同胖瘦体态的面部软组织分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娅怀洞遗址古人类面貌复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团队依据面貌标志点以及半标志点,运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娅怀洞遗址复原面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复原面貌的尺寸比现生人的面貌要大,并且其头骨的形态特征与复原面貌的形态特征大致相同。另外,研究团队把美工建模和绘画技巧相结合,将全新世中期古人类的面貌形态特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面貌复原结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