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
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小麦可以为理发店的顾客调节吹风机的工作模式。(受访者/图)
人形机器人进入普通人家庭大概需要多久呢?有业内人士称,仅仅需要 5 年时间。
日前,人形机器人企业魔法原子举办了 2025 场景战略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它正式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同时,它还首次推出了端到端“原子万象大模型”。魔法原子还宣告,将会启动“千景共创计划”,该计划将围绕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展开,以拓展 1000 家合作伙伴,打造 1000 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
罗兰贝格相关预测表明,到 2050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保守估计能达到 200 亿美元。倘若人形机器人在 2030 年前实现通用适用性和广泛可靠性,那么该行业的市场前景或许能达到 1500 亿美元。国信证券方面则觉得,人形机器人有希望成为超过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兆亿级赛道。
目前,该行业已着手开展量产计划。在发布会上,魔法原子的总裁吴长征作出表示,5 年后人形机器人会走进普通人的家庭。与此同时,吴长征还透露了魔法原子的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即预计今年会有 400 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和商业场景。
记者注意到,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多家企业的产品进展较为迅速,并且逐步开启了量产模式。其中,智元机器人在 2025 年 1 月累计下线了 1000 台机器人,傅里叶机器人在 2024 年交付了 100 台。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小批量验证。预期的产量为几千台到 1 万台。
商业场景迎来新玩家
交通疏导员、服务员、汽车导购,商业场景正在迎来人形机器人。
相关资料表明,魔法原子是国内较早进行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应用探索的公司中的一个。它全面涵盖了工业、商业和家庭等场景。其旗下的人形机器人小麦,在最为常见的商业服务环境“商场”里,已经通过多种身份展现了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多样化前景。
在汽车门店里,小麦可以化身为汽车导购。凭借其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的能力,它能够识别和分析用户的特征,依据相关信息预测用户的偏好,并且推荐相关的车型。
在理发店,小麦能主动识别顾客的发质。之后,它可以根据发质情况,主动调节吹风机的工作模式,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在餐厅里,小麦能够充当服务员的角色。它通过大语言模型与用户进行交流,依据顾客的喜好来推荐菜品,并且能够高效地完成下单和上菜的工作。
魔法原子在大模型、传感器等软件和硬件方面具有技术实力,这带来了益处。相关资料表明,小麦是头部手部齐全、外观相对完整且身材与人类相近的人形机器人,它全身有 42 个自由度,能够高度模仿人类的动作与姿态,还可以通过智能语音、智能化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与商业服务场景中的顾客自然流畅地进行多模态交互。
小麦通过多模态感知算法以及大模型技术,并且搭配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RGB-D 相机等丰富的传感器硬件配置,所以具备极强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智能适配商业服务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地形与场景。例如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小麦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变化,以此避免与拥挤的桌椅、设备以及顾客发生碰撞。魔法原子方面进行了表示。
魔法原子的副总裁陈春玉介绍说,魔法原子的原子万象将视觉语言大模型与动作专家系统进行了创新性融合,从而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快慢双模协同架构。
“快系统”以动作专家模型为基础,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确保机器人的各个部位能快速适应环境;“慢系统”依据多模态大模型,负责对复杂环境进行理解,同时规划长期任务。魔法原子方面称,快慢双模协同架构可在端到端框架里,让人形机器人在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方面实现有机统一。此架构率先在应用场景中落地,与人形机器人实现了深度耦合,从而使人形机器人能在各种垂直场景中进行自主规划和自主作业。
或进入量产时代
2025年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日前,特斯拉宣布把 2025 年 Optimus 的量产预期上调到几千至 1 万台。这一预期相比原先有所提升。同时,特斯拉把量产计划划分成了多个阶段。2025 年生产的机器人会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测试。2026 年有希望对外进行销售。
国内有人形机器人厂商,如智元机器人和傅利叶机器人等,已经开始逐步进入量产模式。智元机器人在 2025 年 1 月累计下线了 1000 台机器人,傅利叶机器人在 2024 年交付了 100 台。
信达证券相关研报分析指出,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以智元机器人、宇树机器人等为主,它们的机型迭代速度很快。双足人形机器人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功能性。在应用场景方面,国内的机器人正在进行探索。傅里叶探索机器人在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领域得到应用,优必选探索机器人在整车厂等工业场景中得到应用,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十分迅速。
国信证券的相关研报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超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兆亿级赛道。它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能够解放生产力,也能够改善人类生活。短期来看,海外的特斯拉 Optimus 在过去三年进展得很迅速,并且即将实现量产。国内的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创新企业,它们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在快速地迭代,并且蓬勃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未来最确定的方向之一。
信达证券方面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发展对量产落地有着较大影响。倘若核心技术发展未达到预期,就会对企业的未来预期产生影响。并且,人形机器人如果量产不及预期,也会对产业链企业的相关订单落地情况造成影响。
太平洋证券相关研报分析指出,大模型给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力,在今年,有希望看到更多大模型被发布出来,并且这也会促使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加快。
吴长征认为,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能力进化的“智能引擎”。大模型与机器人相结合,未来机器人的智能化能力有百倍、千倍、万倍增长的可能。魔法原子一直致力于研发原子万象大模型,其目标是构建具备环境适应能力的人形机器人,通过利用真实数据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模型,以提升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能力。
据悉,当前魔法原子已经将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链路打通,包括核心软硬件自研、供应链管理与生产制造以及场景落地应用等方面。并且在近期完成了 1.5 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的投入力度,同时会加快量产的步伐,推动全场景的应用落地进程。
科技能够改变生活,并且科技必须秉持善意。在吴长征的观点中,技术的最终使命不但在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还在于向社会传达善意。公司期望借助智能化技术,给有需求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以此来践行高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