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们会想象,未来的家务机器人有两条手臂。它是全能的“人才”,既能扫地,又能抹灰。
后来我们有了扫地机器人,它的样子很笨拙,就像面剂子似的一坨。它每天在地面上不停地爬动,对于任何超出 2D 平面范围之外的事情,都毫无反应,完全不是我们理想中所期待的那样。
2025 年,有手臂的扫地机器人来到了。在广告片中,它能够夹起地上的袜子并将其放进杂物筐。它还能拾起角落的纸团并冲向垃圾桶。它的表现俨然就像是扫地僧一样。
在社交媒体上,真实用户用“鸡肋”“搞笑”来描述它们。它们抬手的动作很缓慢,像是以 0.2 倍速掐起兰花指。它们能拎得起小垃圾,却又放不下,还夹着袜子在做世界巡回。这到底是在帮忙,还是在添乱呢?
小红书用户@鸡屎哥、
是有手臂的机器人,我们得救了?
扫地机器人是人类之光,然而它存在一个毛病:当家里的混乱程度越高,地面上的杂物越多时,就越不适合扫地机器人进行工作。更直白地说,越是需要扫地机器人来帮忙的家庭,往往越不适合使用扫地机器人。
比如你有乱放拖鞋的习惯,孩子有爱随手扔玩具的行为,又或者你家中家具较多,桌子凳子的腿儿导致了很多卫生死角。我们的扫地机器人会很“聪明”地避开这些物体周围,留下一个又一个灰尘圈圈。要是想让扫地机器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呢?可以呀,你先把家里彻底收拾一遍,然后再请它出来工作。
这个痛点,终于还是被厂商看见了。
石头在今年发布了顶部带有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在演示视频里,机器人遇到袜子、拖鞋、小猫玩具时,会伸出小手将其一把抓住,然后按照指示放到脏衣篓、门口或者猫窝里。追觅今年也发布了顶部带有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在演示视频中,它遇到袜子、拖鞋、小猫玩具时,同样会伸出小手将其抓住,再按指示放置。它还能根据环境空间做出清洁判断,比如给小手换上海绵刷头,以深入擦拭狭窄的缝隙。
5倍速的石头捡袜子丨果壳拍摄
看到视频的我心里重复着四个字:有生之年,有生之年啊!
长出手臂,扫机机器人用了29年
很多人并不知晓,扫地机器人已经问世 29 年了。难道就没有人想到给它安装一个手臂吗?
缓慢地长出脑子和眼睛
在长手臂之前,人们忙着让扫地机器人长脑子和长眼睛呢。
1996 年,第一台量产扫地机器人的原型“三叶虫”出现了;2001 年,戴森推出了 DC06 扫地机器人。中间相隔 5 年。这两款扫地机器人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们依靠随机碰撞来进行清扫,遇到障碍物就改变方向,就如同一个大型的家养无头苍蝇;清洁效果就像抽卡一样,常常会遗漏地面的污渍。
世界上第一款扫地机器人是“三叶虫”,它在 youtube 上有“vacuum wars”的相关内容。
戴森的 DC06 扫地机器人,它在 youtube 上有相关内容,还有 Manchester Vacs (Dyson & Sebo Specialists)。
又过了几年,扫地机器人才开始了第一次进化。
2005 年,戴森(Dyson)给扫地机器人装上了摄像头;2010 年,俐拓(Neato)把激光雷达导航技术引入到机器人中。扫地机器人长了眼睛后,最终看清了家里的模样,学会了描绘环境地图以及定位,进而实现了清扫路线的规划。
戴森扫地机器人早年的360°摄像头所看到的的画面
2012 年前后,扫地机器人有了新的进化。它演化出了拖地的功能。到这时,扫地机器人具备了三大基本功能,分别是扫地、拖地以及建立地图或进行路线规划。
2019 年,进化树再次被点亮。iRobot 推出了其首款自集尘产品 S7+。国内品牌云鲸推出了能自行清洗拖布的 J1,这让懒人非常欣喜。
iRobot S7+丨canvass-srl.it
云鲸J1丨narwal.com
扫地机器人的基础功能在此处已达到 90 分。近年来的进步主要是在基础功能之上的锦上添花,例如变得更聪明,打扫更加干净。还有风机、导航、传感器、烘干模块等方面的升级。它虽然好用,但给用户体验带来的改善并不十分明显。
手臂终于来了
直到日历翻到了2025年。
今年 1 月的消费电子展期间,石头展示了加装机械手的新产品。追觅也在此次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加装机械手的新产品。
追觅自动替换配件,清理狭缝和踢脚线丨小红书@霍小浩
只给扫地机器人加装手臂这件事确实很简单,直接怼上去就可以了。然而,要让这个加装了手臂的机械好用,那可就难了。
很多机械都配备了类似手臂的装置,不过这些装置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操控。例如,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机械臂以及进行精细实验所用到的机械臂,还有一些机械臂的功能较为单一,就像在组装汽车的流水线上所使用的机械臂那样。
外科手术中的机械臂,使用时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工操作,也需要极为精巧的人工操作。
要让扫地机器人长出好用的机械手,需用到灵敏的图像识别技术,以便能对环境进行感知,实现精准定位,掌控运动控制等。只有这样,它才能与环境进行良好的物理交互,从而完成捡袜子和擦死角这些家务。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事情则更为具象。
机械手臂加入后,给扫地机器人带来了第三个行动功能,这个功能区别于扫和拖。同时,也将机器人的活动范围从二维地面拓展到了三维空间。
这意味着扫地机器人能做的事情在数量上呈指数级增长:今天它具备了捡拖鞋的能力,那明天它能否收纳电线以及搬动凳子呢?今天它能够伸手去擦踢脚线,那么明天它可不可以用加长版的手臂去擦桌子和柜子呢?茶几上堆积的外卖盒子和薯片袋子,它能够帮我丢进垃圾桶吗?哦,对了,它还可以帮忙把垃圾袋打包好放到门口吧!
所以,它好用吗?
上个月的中国家电展会 AWE 上,我们看到了配备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其中有石头 G30 space 探索版和追觅 X50 Cyber,它们机灵乖巧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场的工作人员也坦言,这两款机器人只是用于演示的特供版,它们的功能只是捡袜子而不扫地,并且在路线规划上也是“直奔袜子而去”。
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对石头 G30 space 的反馈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在一些家居博主的视频里,这只机械手很灵活且好用。它不但能够自己去捡垃圾,还能够拿着玩具去逗猫。那情景就好像是一幅人猫机一起欢乐的科幻喜剧画面。
图丨小红书/王翻车
另一些博主则贡献了“鸡肋”案例。
在用户@昂。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石头的机械手将地面的袜子顺利捡起。但是,夹子恰好挂住了袜子口,使得袜子无法被放进脏衣篓。不过,机器人对此并不在意,在完成“放”这个动作之后,就把机械手收了回来。
机器人放袜子第一版丨小红书/昂。
机器人放袜子第二版丨小红书/昂。
它用兰花指去捡拖鞋,捡的时候拿得哆哆嗦嗦的,走的时候也走得慢慢悠悠的。不过好在最终经过 1 分钟的时间,成功地把“乱放”的拖鞋放到了指定位置,也就是地垫上。
小红书用户@鸡屎哥、视频转GIF,原速
至于这结果是不是人想要的……
追觅 X50 Cyber 尚未开放售卖,所以暂时没有用户对其进行检验。
总的来说,扫地机器人的这只手目前看起来是有创意的。然而,它离“让人满意”的程度还相差得很远。
操作对象有限,仅能捡起袜子、塑料玩具、纸团等这类体积小且重量轻的物件。对于精细物品(如充电线)以及重物(如凳子),则无法进行处理。
动作精细度有限,无法完成复杂的抓取、操作等动作;
任务理解存在局限,仅能依据预设的程序或者简单的指令开展工作,对于过于复杂的家务指令无法进行理解,并且不能做到随机应变。
移动方式较为有限,主要以轮式移动为主,其活动范围仅在地面上,而核心依然是“扫拖”功能。
既然不好用,干嘛抢着做?
长手的机器人看起来还不是很完美,那各大厂商为何还要竞相推出这样的产品呢?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先占领生态位和用户心智再说。
给扫地机器人加装机械手是一种变革性的做法,这就如同将“新功能首发”与“品牌科技力”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从而放大了品牌效应。而对于产品能力存在欠缺的情况,以后可以逐步地进行改进和升级。
然而这个商业策略并非一定能起到效果。同样是扫地机器人,有一些厂商独具匠心地配备了空气净化功能,可如今似乎很少有用户愿意为其买单。
新产品即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暂时占领了用户的心智,也无法永远成为品牌的护城河。
2019 年,云鲸开拓新途径推出了首款具备“自动洗拖布”功能的产品。这使得云鲸迅速崛起,从之前不被人知晓的状态转变为在线上占有率达到 10.5%,仅仅用了大约 1 年的时间。再过 1 年,科沃斯和石头才开始推出具有此功能的机器人。
2021 年,云鲸推出了自动上下水的机器人。这款产品仅在市场上维持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便处于独家地位。然而,很快同行推出的产品就掩盖了它的风头,使其失去了先前的优势。
必须承认,中国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建立技术壁垒并非易事。在消费者的观念中,“业界首款”并不能长久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好用才是关键。就当前的话题而言,哪家企业最先给扫地机器人安装了手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家的手臂更加灵活且好用。
产品背后,藏着新世界
扫地机器人长出手臂,抛开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这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开始,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具身智能”这一概念。
“离身智能”是实体与智能分离且仅依赖计算的,与之不同,“具身智能”既能通过传感器去感知真实世界,也能借助大模型来理解任务、自主进行决策以及执行决策。简单来讲,就是把会思考的 AI 安置到了会做事的物理躯体当中。
扫地机器人长出了手臂,已经初步展现出了这种能力。它或许就如同《2001 太空漫游》开头那根被猿人抛向空中的骨头一样,在落地的那一刻将会变为宏伟的飞船。
1899 年,人们开始畅想 2000 年的扫地机器人。谁能料到 100 年后,我们的扫地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钱德拉,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