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第一批登山者抵达了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4 月和 5 月是每年珠峰地区雨季与风季过渡的时段。在这个时期,气候较为平和,风雪的强度较小。所以,来自全世界的登山者几乎都会挑选在这期间去攀登珠峰。
近期,雪山上出现了新的“攀登者”。这些“攀登者”是由尼泊尔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使用的。它们是中国无人机企业大疆生产的两架 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能够帮助登山者勘测路线,能够探查危险,能够运送物品。同时,它们还能清理珠峰 50 余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等。
32 岁的拉吉·比克拉姆是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他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夏尔巴人从珠峰大本营运送货物到 1 号营地原本需要 7 个小时,而现在无人机只需 7 分钟就能完成该任务。并且,无人机还保护了很多夏尔巴人的生命。团队和夏尔巴人进行交流后,夏尔巴人感到非常高兴。这使他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在爬山这件事情本身之上,而不用去承担那些危险且不必要的运输工作。
Airlift 团队负责运输珠峰上的垃圾,这些图片是根据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提供的(图据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
无人机取代夏尔巴人
运输物资还清理垃圾
每年登山季开始前,夏尔巴人聚集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他们要执行一项艰巨任务,那就是在流动的冰层中开辟一条路线。他们扛着沉重的梯子,把梯子固定在冰裂缝上,还铺设绳索以便攀爬冰墙。当梯子和绳索沿着昆布冰瀑铺设到 2 号营地后,其他夏尔巴人会把氧气瓶、药品和各种必需品运送到高处的营地。探险组织者称,夏尔巴人在每个登山季里,至少要进行 40 次这样危险的攀登。 夏尔巴人每个登山季进行的这种危险攀登至少有 40 次。 每个登山季,夏尔巴人进行的这种危险攀登至少为 40 次。 夏尔巴人在每个登山季至少要把这种危险攀登进行 40 次。 每个登山季,至少有 40 次这种危险的攀登是由夏尔巴人进行的。
夏尔巴人一直以来都在为登山者搬运沉重的物资,并且穿越世界最高峰的危险路段。2023 年,有 3 名夏尔巴人登山向导在为外国登山者固定绳索的过程中被雪崩掩埋。比克拉姆表示,这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损失,同时这一悲剧也是促使无人机在珠峰上被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克拉姆称,今年珠峰登山季开始后,Airlift 团队借助无人机来协助夏尔巴人运送货物,这保护了诸多夏尔巴人的生命。他们用无人机帮夏尔巴人把氧气瓶、梯子等必需物品搬运至 1 号营地,在返航时还会把山上的垃圾搬运下来。比克拉姆称,以往,夏尔巴人从珠峰大本营运送货物至 1 号营地需 7 个小时。如今,仅需 7 分钟,无人机便可完成此项任务。
比克拉姆称,起初,Airlift 团队曾担忧夏尔巴人是否会因此而有负面情绪,原因是这似乎夺走了他们的工作。然而,经过交流之后,夏尔巴人展现出了极大的开心,因为这使他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在爬山这件事情本身之上,而不是去承担那些危险且不必要的运输工作。
夏尔巴人早已开始催促我们组队。尼泊尔初创无人机公司 AirLift 的无人机飞行员米兰·潘迪称,在无人机飞行员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办理飞行许可文件的过程中,夏尔巴人已在大本营开始期待无人机的到来。
比克拉姆
Airlift 团队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使用大疆无人机在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测试。比克拉姆表示:他们测试了无人机的性能,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能够运输 30 公斤货物。为保险起见,他们装载了 15 到 20 公斤的货物,并且成功地从大本营运送到了海拔约 6000 米的 1 号营地。
他们之后在阿玛达布朗峰进行了测试。他们成功地将水瓶、氧气瓶等物品运送到了山上。比克拉姆说:“这次测试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为追梦到中国读大学
回尼泊尔后推动扩大无人机应用领域
从童年起,我就有学习航空航天专业的想法。我的父亲在国际机场工作,他一直都在鼓励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比克拉姆表示,遗憾的是,尼泊尔没有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比克拉姆的兄弟向他给出建议:“中国存在很多极为优秀的大学,这些大学在教授航空航天以及飞行器制造等课程。那么,你为何不去那里学习呢?”随后在 2010 年,他抵达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始学习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在校期间,比克拉姆学习了自制无人机。他还进行了无人机飞行试验。他的老师一直鼓励他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中国上大学的这段经历,为他回国创立无人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015 年 4 月,尼泊尔遭遇了 8.1 级大地震。此次地震致使约 9000 人丧失生命。比克拉姆不久前刚回到国内,在此期间,他产生了运用无人机来协助救援的念头。在地震救灾的过程中,他借助自制的无人机开展损害评估工作,并且还协助搜寻幸存者。
之后,比克拉姆意识到无人机在尼泊尔能有更多实际应用,还能帮助拯救生命。一年后,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立了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开始探寻无人机在尼泊尔的各种可能。
起初,无人机在尼泊尔的推广遭遇了诸多阻碍。无人机作为新兴事物,在当地民众的视野中较为少见。警察甚至会因有人使用无人机而将其逮捕。比克拉姆表示,他曾因使用无人机而进过监狱,那是 2018 年的事,不过第二天就被释放了。他们团队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当地对无人机应用的看法。
资料图显示,在加德满都郊区的一个村庄里,大人和孩子们首次见到了无人机,他们喜悦且好奇地仰望着。
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比克拉姆表示。自其公司成立后,Airlift 团队在尼泊尔开展了诸多业务,他们借助无人机来协助农民喷洒肥料,还利用无人机拯救了山里被困的人员,并且通过无人机清理了雪山上残留的垃圾,从而使无人机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比克拉姆担任尼泊尔无人机协会主席,一直努力联合尼泊尔的无人机专业人士,也一直努力联合尼泊尔的无人机爱好者,还一直努力联合尼泊尔的无人机企业进行创新,进行应用推广,参与尼泊尔的建设。他还协助对无人机在尼泊尔使用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起草,协助对其进行修改,推动了无人机保险的出现。
与大疆“命运般的相遇”
开启喜马拉雅山运输项目
比克拉姆的公司与大疆的缘分起始于 2016 年,他将此称作“命运般的相遇”。
当时我在加德满都的大街上行走,看到了一个穿着 T 恤衫的中国人,那件 T 恤衫上带有大疆的 LOGO。比克拉姆说,他一直渴望购买大疆的无人机,所以一眼就辨认出了大疆的标识。他兴奋地靠近那人并与他交谈,表达了自己对大疆产品的喜爱之情,称自己是大疆的铁粉。之后,那位先生给了他一张自己的名片。回家后我才发现,他居然是负责大疆无人机销售方面的高管。”
去年,Airlift 公司打算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开展无人机试验,其团队便联系了大疆方面。此后,大疆向 Airlift 公司赠送了两架 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以支持比克拉姆的研究。
无人机被用于珠峰之上(图源自 Airlift Technology)
比克拉姆称,如今尼泊尔存在诸多无人机公司。然而,Airlift 在尼泊尔是独一无二的,它是首家运用无人机进行 3D 测绘与运输的初创公司。
近几年来,Airlift 团队借助无人机构建了更为精确的尼泊尔地图。同时,他们还对 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的运用进行了试验。
比克拉姆称,未来他们会持续发力,提升无人机的性能。他们要开辟比珠峰 1 号营地海拔还要高的路线。并且帮助夏尔巴人运送货物。同时还会帮忙清理喜马拉雅山脉中过去 50 多年间探险者留下的垃圾。他表示,或许这会耗费 10 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但他们希望能保护这座山,为社会作出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实习生 周月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