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消费力不如狗”今年双十一又重复了一遍。
成年男性的消费能力仅次于宠物。这是流传多年的消费模因。今年双十一期间,江西晨报的一篇“男人消费力不如狗”的报道再次引发争议。
来源:微博截图
报告基于宠物玩具销量增长近800%,而男性青睐的钓鱼竿仅增长100%以上,得出“男性消费不如狗”的结论。虽然这样的数据选择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宠物经济正在迎来爆发。
11月12日,天猫国际宠物与京东超市宠物业务发布了整个双十一促销周期的销售战报数据,战况异常激烈。
天猫国际宠战报告显示,整个双十一期间,171个进口品牌和79个海外门店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一倍。达人直播交易额同比增长110%+;店内自直播成交额同比增长70%+;宠物健康品类同比增长80%+。
京东也不甘落后。京东超市宠物业务整个双十一期间百万级宠物商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7%,门店数量翻倍增长超过56%同比。京东宠物直播间品类交易额同比超140%,门店直播数同比增长189%,交易额同比增长325%。
尽管近年来双十一期间的消费氛围有所降温,但宠物消费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01 我愿意养狗,但不愿意养孩子。
前段时间,知名投行高盛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总数,而到2030年,中国宠物数量将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中国养宠物的数量将达到幼儿数量的两倍。
“不要孩子,养宠物”与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有关。晚婚晚育已成为普遍现象,导致我国新生儿数量逐年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我国新生儿数量开始下降,2022年直接跌破1000万大关。今年上半年数据出炉后,有专家也表示,新生儿数量2024年上半年仅为433万,全年可能不会超过900万。
一方面,生育欲望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中国人转向宠物寻求情感安慰和精神寄托。越来越多尚未步入婚姻的年轻人开始寻找“养育孩子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价格不贵、样子可爱、不像顽皮的孩子那么烦人的猫狗成了最好的选择。 。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它也是一个东亚国家。早在2022年,日本的宠物数量就几乎是4岁以下婴儿和儿童数量的四倍。仅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人却饲养了超过1400万只宠物。韩国社会甚至为此创造了一个新词,叫做“petfam”,是pet(宠物)和family(家庭)的复合词。宠物被视为孩子的替代品,对孩子的渴望和爱都寄托在宠物身上。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3-2024》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宠物饲养家庭超过1亿,且饲养宠物家庭数量逐年增加。 80后、90后、00后年轻宠物主人成为养宠主力军。
不仅喜欢养宠物,年轻人也非常舍得花钱养宠物。今年天猫国际宠物双十一报告指出,天猫国际宠物购物人数近90万人。其中,90后、2000后用户占比超过80%,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规模位列前五。
这一代年轻人不愿意养孩子,却愿意花钱养宠物。他们打算通过养猫养狗来获得“养娃”的情感体验。
02宠物“取代”孩子已成常态
“当宠物还小的时候,需要全面接种疫苗。” “当宠物生病时,需要去医院挂号。” “定期去美容院给宠物洗澡、修剪毛发也很重要。” “双十一来了,吃的穿的都不用自己买了。 ,一定要为宠物储备足够的食物和玩具”“宠物乱撒尿,你该反思一下是不是陪伴少了”……
当代年轻人对宠物的期望已经偏离了他们早期的家庭伴侣。相反,他们将宠物视为重要的家庭成员,甚至将宠物视为自己的孩子。他们还特别关注宠物的情感价值和生活质量。
韩姐就是其中之一。 13年前,当同龄人结婚生子时,韩姐迎来了她的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宠物狗——比熊洛丽塔。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13年来,韩姐已经把萝莉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她称自己为萝莉的“母亲”。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韩姐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萝莉。为了萝莉,韩姐甚至选择自驾出行。休息的时候,韩姐就会带着萝莉一起去看风景。
除了情感上的陪伴,韩姐这13年来在洛丽塔身上也花了很多钱。除去大病小灾,光是日常开支,每月就达五六百元。在选择狗粮时,韩姐一般都会选择进口品牌。一袋1.8公斤要200多元,这是萝莉一个月的口粮。 “还有一些其他费用,比如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带萝莉洗澡、修剪头发,一次要花200-300元。我还要买尿布和洁牙棒。像比熊这样的人对于有泪管的狗,我们需要给她买专用的泪腺粉和其他各种营养补充剂。”
不仅是韩姐本人,韩姐的家人从小就对萝莉疼爱有加。虽然韩姐现在已经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但她表示,即使以后有了孩子,也完全不会影响她对萝莉的爱。在她眼里,萝莉就是她的孩子。
甚至不少男性也加入了以宠物代替孩子的道路。 2000后出生的陈浩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到大城市打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感到孤独。”但他排解孤独的方法不是谈恋爱,也不是结婚生子。他从小就喜欢宠物,并选择饲养它们。两只猫。
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陈浩趁着双十一,花了近3000元为两只猫储备了近一年的用品,包括猫粮、猫砂、猫罐头、冻干、营养补充品、 ETC。 。用他的话说,“我可以吃得不好,但猫一定要吃得好”。双十一的囤货大军中,不乏养多只宠物的家庭,而且一次性的数量达到数万只。
来源:小红书截图
1995年出生的陈兰和男友都是丁克军成员。他们俩都不喜欢孩子。 “至少我现在不想要孩子。养宠物真好。它们比小孩子更乖、更可爱,而且价格也不高。剩下的钱我还有。”生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比养育孩子幸福得多。”
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眼中,宠物取代孩子已经成为常态。
03 宠物赛道还有新故事
宠物经济的爆发给国内宠物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今年双十一,不少宠物品牌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天猫国际披露双十一期间高增长宠物品牌品类名单,其中排名靠前的品类为:猫零食湿粮包/餐盒(增长700%+)、猫狗美容护理工具(增长400种) %+)、猫狗美容护理品(洗脸)(上涨390%+)、猫狗药品(上涨200%+)。同时,过百万高增长率的品牌有:DIAMOND CARE(增长560%+)、爱行者(增长480%+)、大宠爱(增长400%+)、小李子(增长280%+)、维贝思维(增长270%+)。
除了稳定的国外宠物品牌Desire、Icana、Perrico之外,国内品牌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猫狗粮品牌Royal、McFoody;猫砂品牌徐翠花、Pidan;宠物智能用品小裴、米家等。越来越多的国产宠物品牌成为“铲屎官”的选择。
宠物地位的变化给宠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市场。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食品、美容、医疗,越来越多新的商机不断涌现。
例如,宠物通讯器。近年来,社交平台上涌现了一批自称能与宠物交流的博主。他们只需要几十到几百美元就能知道毛茸茸的孩子在想什么,甚至与他们交流,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成就。深受所有铲屎官的喜爱。陈兰曾经给自家的猫购买过这样的服务,但她也表示,“这个行业骗子太多了,有的确实懂,但大部分都是来骗钱的。我被骗后,我永远不要再相信他们了。” ”
陈兰还为她的猫聘请了上门喂食者。过年和假期期间,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必然会遇到宠物喂养的问题,这也催生了上门喂食员这一职业。 “做这个生意确实是凭良心和责任,如果上门送餐的人收了钱不负责,那你就没有办法了。”陈岚对此深有体会。
宠物侦探也是一个新兴职业。以前,宠物丢了就丢了,主人也不会太在意。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宠物的存在,帮助寻找宠物的宠物侦探也随之出现。
此外,宠物针灸师、宠物殡葬、宠物摄影、宠物减肥、宠物学校等新的岗位和行业也涌现出来。但这些行业刚刚起步,有待规模化,缺乏相应的市场监管。
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国家,在宠物行业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产业链和各个细分赛道。如果你走在韩国街头,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推车里推的不是婴儿,而是各种猫狗。当你走进首尔的各个商业区和社区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是装饰品。精致、设计独特的宠物用品店。从宠物的吃、穿、住、行到生、老、病、死,都是完全拟人化的饲养模式。
成熟的宠物市场培育了成熟的品牌。日本顶级宠物品牌尤妮佳集团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宠物业务营收约为1394.4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5亿元),而中国顶级本土品牌国宝宠物2023年营收为27.45亿元,不到一半前者。
然而,快速增长的中国宠物市场给相关品牌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日本经济新闻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宠物市场规模约为788亿元,2023年和2024年将保持2%左右的增速。艾瑞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产业规模将达到5928亿元。 2023年,同比增长20.1%,预计2025年将达到8114亿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医都Pro”,作者:林兮,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