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上午,我正在为大望路的一个快消品品牌做传播方案。会后聊天时,手机里突然弹出一条消息:“2024年11月25日上午,中国广告教父苏秋平先生去世了。”
客户之前也曾在一家4A公司工作过。我记得很清楚:我们都沉默了很长时间。
我不禁想起了电视剧《新三国》中曹操祭奠关羽时的一句台词:故人纷纷死去,如风中落叶。
苏秋平对我来说是一位“老朋友”。当我在大学学习广告学时,我就已经对这个响亮的名字仰慕已久。我是一个无名小卒,我唯一的互动就是参加他的一场讲座。
当然,苏秋平是整个中国广告界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他被誉为中国广告教父。他是代表第一代广告人辉煌岁月的象征。
所谓中文广告一般是指以中文为主要语言、面向华人群体的广告形式。覆盖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华语地区的广告市场。 。
我在网上看到一条非常中肯的评论:“他影响了几代中国广告主”。
我认为:在有限的生命里,一个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哪怕进步一点点,哪怕生命结束,也足以无悔。
02
这两年,从叶茂中、苏秋平的去世,到宋志明的退休,广告界大佬说“告别”已不再是稀奇事。
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往往伴随着传统的崩溃、新思想的出现、新秩序的建立。
强东东曾在2020年写过一篇很棒的文章,“我不骗你,创意新时代真的来了。”他说:“无论你是否拥抱变化,变化都会发生——如果你不拥抱变化也没关系。孩子,如果你不拥抱变化,变化就会降临到你身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历史的变迁中,一些传统的东西就会离开我们、消失。相反,我认为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广告人的精神图腾中,铸就了行业的根基。
时间线追溯到1993年,苏秋萍获得新加坡广告创意奖(CCA)全部华语奖项后,辞去香港电通养亚广告公司大中华区创意总监职务。她回到新加坡,与另外两位朋友创办了“三人”广告公司,致力于华语广告。广告创作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加坡“华人运动”相呼应。
1995年1月,《龙吟榜》杂志在香港创刊,我的桌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本。
这本杂志是林俊明、郑光伦、劳双根等人在工作之余完成的。该杂志名为《龙吟》,寓意来自世界各地拥有龙血脉的华人广告创意人。该杂志面向全球华人创意人士,每季出版[每周一、四月、七月和十月]。杂志内容主要精选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加拿大、美国等地的华语电视、报纸和海报广告,有创意,或者善于运用中国特色,或者有强烈的主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
1997年,中国广告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
新加坡广告人苏秋平、香港林俊明、澳门出生的莫康顺、台湾孙大伟共同发起龙印全球华人广告奖(龙印创意奖),以“用华人征服世界”为理念,横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北美等地进入华人广告界,多年来对华人广告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经过百度搜索,我还发现这个奖项至今仍在举办,真是令人感动。
龙印广告奖的发起人与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广告四大教父”的先后顺序似乎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影响力和中国广告奖的影响力是不相上下的。相互交织并取得彼此的成功。彼此。
从左至右:孙大伟、林俊明、苏秋平、莫康孙
中国广告业四位“教父”诞生并成名于跨国广告公司。
孙大伟来自奥美(台湾)广告公司,莫康孙来自麦肯光明广告公司,林俊明曾在FCB、DDB、麦肯、灰狗、台达高、电通等跨国广告公司工作过,苏秋平也曾在数位亚洲工作过,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 Saatchi & Saatchi 等跨国广告公司工作。
他们在跨国广告公司一线广告创意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肩负着为跨国公司本土化创意编码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思考、探索,率先形成了广告文化和广告创意的自觉。
03
中文广告对中国广告的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由于市场结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区与欧美广告业交流密切,广告业率先发展。到1980年,香港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土广告人才,其中包括季文峰。
由于同源文化传承,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广告人才与中国大陆有着密切的血缘、地理、文化联系。这些人才已成为跨国广告公司在华扩张的重要力量,并积极传播广告专业知识,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典型的就是林振斌的中国商业广告。可口可乐的中文名来自林振斌。 1950年,林振斌在香港创办“华商广告”、“华联广告”。
其中“华联广告”专营电影院银幕广告,由其长子林秉森经营; “华商广告”业务较为全面,由儿子林秉荣、林秉宽经营。到了1960年代初,“华商广告”已成为与“华商广告”并列的香港三大广告公司之一,与国泰、盛大并列。
随后,华商广告与麦肯国际广告公司合作成立华美广告公司。华美广告公司的员工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广告业复苏时第一批北上的广告人。其中,例如奥美中国原副董事长王少杰就曾就职于华美广告公司。
记得《奥美论广告》中有一段关于跨国广告公司进入中国的记载:“(中国大陆)广告公司总数不足67家,其中17家负责对外推广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小型办事处,美国麦肯广告公司也在北京设有办事处。
这些跨国广告公司的员工很多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王少杰在《以红色之名》一书中说:上海奥美创立时,团队开会用粤语沟通没有问题。
这群人中既有办事效率高、办事快、不废话的香港广告商,也有推崇专业、崇尚洞察力的台湾广告商。他们成为当时先进广告专业知识的积极传播者和引导者。
面对信息不足,很多行业信息和案例都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行业读物,尤其是奥美出版的《奥美视角》。
《观点》是奥美整合传播集团在全球发行的内部期刊。当时的宋志明、庄淑芬以此为蓝本,形成了“奥美观点”。第一册精选了《观点》中文版1991年至1996年的48篇文章。文章涵盖广告专业、奥美文化、创意、直销、品牌、媒体、消费者研究、公共关系、CIS和互动营销。由于奥美是当时全球领先的广告公司,《奥美的观点》在业界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04
老朋友们纷纷死去,就像树叶随风飘落。
中国广告四位教父中,孙大伟、林俊明、苏秋平均已去世。
以下这些名字值得业界铭记。
孙大伟.中国广告四大教父之一的台湾广告人于2010年11月在台北去世。
林俊明.中国广告四大教父之一的香港广告人于2021年10月30日在香港家中去世。
苏秋平。 2024年11月25日,中国广告四大教父之一、新加坡广告人在新加坡去世。
莫康孙.中国广告四大教父之一的他,在服务36年后于2017年4月离开麦肯,创立妈咪广告,至今仍奋战在创意第一线。
纪文峰.最早期的一代广告商。 1995年,他离开广告界,加入香港美好明天基金,后又加入香港新世界集团。
宋志明.奥美中国创始人于2023年6月30日退休,正式辞去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职务。
庄淑芬.前奥美集团大中华区副主席。 2016年1月离开大陆,被调回台湾。
谢谢你的好意。 2024年3月27日,劳双根宣布退休,并辞去Wunderman智威亚太区首席创意官及亚太区创意委员会主席职务。
梁伟峰. 2023年4月28日,正式辞去BBDO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创意官职务,在音乐行业耕耘。
周培莲、林友勤、邓光珍、林桂芝、苏雄、李千灵、黄天一、王凯一、庄健、陈敏源、龙杰琪、刘伟权、陈翔、陈忠汉、曾正宇……(姓名可不完整的请在留言区补充)。
这些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广告主,有的已经离开了广告行业,有的仍在广告第一线,有的身处其他行业但仍在关注行业的发展。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来到中国大陆。他们是支持中国广告业发展的重要人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客Doc”,作者:刀客Doc,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