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11月人形机器人融资热潮:具身智能赛道吸引大厂与国资投资

01、下半年融资将成最热赛道

今年11月,人形机器人掀起了融资热潮。其中,火爆了一整年的“体现智能”赛道,引得各大厂商纷纷退出。

具身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就是将人工智能能力融入到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中,使其能够理解语言、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终完成相应的任务。

11月18日,成立于2023年5月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银河将军完成新一轮5亿元战略融资。今年6月,该公司天使轮融资已融资7亿元,创下当时最大天使轮融资纪录。

如今,银河通用汽车的投资阵营不仅包括美团创投、北汽产业投资、商汤国祥基金、科大讯飞基金等产业投资者,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的国资,以及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IDG资本等创投基金阵容豪华。

据高工产研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全球仿人机器人融资事件共发生69起,总金额超过110亿元。其中,发生在中国的有56起,总金额超过50亿元。

其中,单笔最大融资案例为玉数科技近10亿元B2轮,其次是今年6月获得银河通用7亿元天使轮。

图片

▲宇树G1

11月18日,深圳初创公司戴萌机器人也宣布完成连续两轮1亿元天使+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领先银行投资机构等。

11月13日,埃斯顿酷卓获得1.3亿元Pre-A轮融资。同日,灵初智能获得高瓴创投等机构天使轮融资。

11月,千寻智能(数千万元)、星海图(2亿元)、悦泉仿生(近亿元)、自变量机器人(数亿元)等人形机器人公司获得融资。

在实体智能赛道上频频赚钱的人中,有前华为“天才少年”彭智慧,人称“智慧君”。

2023年2月,智慧君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颜伟新合作,在上海正式成立智远机器人。短短一年时间,致远机器人获得多轮融资,云集高瓴、经纬、鼎晖、高榕、蓝驰、红杉中国等领先机构,以及比亚迪、上汽创投、百度Wind等投资及其他产业资本。其中,上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3月份。

今年以来,除了星河通用、玉数科技、致远机器人等龙头初创公司外,兴动时代、帕西尼感知、加速进化、诸暨动力、中清机器人、琼车智能等人形机器人企业均已获得融资依次。其中,“兴动时代”刚刚宣布获得3亿元Pre-A轮融资的消息,其背后的投资人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和联想创投的身影。

各大互联网公司也在赛道上不断深化布局。百度投资星海图、致远机器人;阿里巴巴投资诸暨动力、星海图等;美团投资银河将军、玉树科技;科大讯飞投资银河通用、灵通机器人等公司;腾讯通过其子公司Tencent Robotics X机器人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

车企也积极行动。其中,上汽创投投资了致远机器人,北汽产投投资了银河通用汽车、致远机器人、帕西尼传感,现代汽车收购了波士顿动力。

在赛道空前火爆的情况下,华为的命运更是火上浇油。 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嵌入式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会上,华为与1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涵盖乐居机器人、通士达、兆威机电等多家科技企业。

02.为什么突然流行起来?

曾经发展不温不火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火爆?具身智能的概念或许是不可或缺的——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爆发,机器人突然拥有了智能“大脑”的想象力。

例如,玉树科技创始人王星星就曾明确反对人形机器人。以四足机器狗起家的玉树科技,2023年一度占据全球机器狗市场销量的69.75%。

现在,王星星也表示,他将全力投入仿人机器人行业,因为“热度已经足够了”。目前,御树科技已推出H1、G1等人形机器人产品(已量产)。 G1量产版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次展出,起售价9.9万元,被业界戏称为“价格屠夫”。

作为银河将军最大的外部投资者,美团与银河将军携手打造“24小时无人药房”,该药房将由银河将军推出的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 G1守护。

图片

Galbot G1采用“手臂+单腿+轮式底盘”的车身结构,而不是全人形双腿形态。据银河通用舵手王鹤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为了保证机器人性能稳定、价格低廉,采取渐进式而非一步一步的人形机器人路线。

“当前的腿部技能面临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挑战,必须务实地考虑”。在兰驰创投2024年度基金合伙人大会上,王鹤预测,未来两到三年,人形机器人将能够完成移动、抓取、上架场景等任务。

从未来来看,虽然人形机器人产业确实蓬勃发展,但要真正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能够学习和积累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方法,并像人类一样拥有“经验和知识”。

图片

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与实体智能发展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提到,数据是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灵魂。目前,仿人机器人的海量数据是整个行业最大的痛点。

因此,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打造和建设机器人专属的“训练场”。

今年5月,国家国土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仿人机器人领域的公共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我们可以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开源。机器人原型的开发。

6月,中心设立仿人机器人产业基金,预计总规模超过100亿元,首期20亿元。目前,国土中心正在浦东建设一座可容纳100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一期工程将于11月竣工;预计到2027年,训练场将扩建至可容纳1000台人形机器人进行训练。

清华大学研究员苏航在论坛中分享道,行业从注重灵巧性转向强调通用性,主要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如果机器人的通用化程度能够足够好,一个机器人就可以用于十个、数百个场景,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机器人的成本可以降低到BOM成本。 ”

他提到,实验室目前收集的是全网能获取到的所有人形机器人的数据,包括各种AI操作的数据,比真正的泛化型至少差2到3个数量级。

在达到最终目标之前,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让仿人机器人进入实际落地场景,解决复杂的现实场景,形成生产力。

王鹤曾表示,机器人要理解世界,需要一个“相对细粒度表达时间、空间和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然而,“这是当前任何软件平台或任何智能模型都无法做到的。”的。”

也就是说,人形机器人要真正从简单的“折叠衣服”展示,转变为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家用、陪伴机器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自认为“乐观”的王星星预测,最迟到明年年底,世界各地将出现跑得“比人类更快”的人形机器人。 “例如,我认为在 10 秒内跑完 100 米是很有可能的,”他说。一件事。包括一些体操,在体育和文艺表演中,人形机器人(进步)比做家务更容易、更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29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