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商汤科技2024年组织架构调整:全新1+X架构引领AI云与生态企业矩阵发展

在科技互联网的背景下,“分拆”似乎正在成为某种集体潜意识。

2024年12月3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发出全体成员信,宣布集团完成组织架构调整,立即启动新的“1+X”架构。

其中,所谓“1”是指商汤集团的核心业务,围绕AI云打造,旨在实现大设备、基础模型和AI应用的无缝融合。老CV(计算机视觉)也算在Inside里面。显然,这部分是商汤科技的战略重点,负责其盈利预期。

“X”代表智能汽车“绝影”、家庭机器人“圆络博”、智慧医疗等生态企业矩阵。每个生态企业都会设立独立的CEO,甚至可能寻求独立融资、独立上市。

图片

目前,尤其是在科技公司的估值体系中,市场越来越要求企业展现盈利能力和清晰的商业路径。作为常年深耕资本市场的玩家,商汤科技的分拆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资本市场的意愿。

商汤科技的分拆或许不是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在持续亏损的压力下采取的举措——剥离一些尚处于烧钱阶段、尚未盈利的业务,​​独立运营。它还使集团本身能够更加专注于盈利业务,从而优化财务报告绩效并减少股价下行压力。而这也从侧面表明,一直在努力向生成式AI靠拢的商汤科技,正在一步步向理想化的自我靠拢。

渴望重生

过去一年,从业务板块调整到裁员,再到如今的分拆,商汤科技正在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变革,试图成为一家“新公司”。毕竟,曾经“性感”的商汤,身材似乎有些走样了。

曾几何时,商汤科技作为国内AI独角兽,也是中国AI的“晴雨表”。但如今,随着市场环境的剧变,商汤科技的光环已经逐渐褪去。

以简历业务为例。它多年来一直是商汤科技的“杀手锏”,但如今却成了沉重的枷锁——智慧城市的浪潮已经过去,安防监控的需求也进入了稳定期。该行业不再是潮流引领者。支撑商汤科技的传统CV业务已经无法增长。

图片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传统AI业务收入腰斩,同比下降50.6%,从10.54亿元降至5.2亿元。营收下滑意味着商汤科技的传统优势被削弱。

此前,商汤科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调整业务板块——将原有的智慧业务、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重组为生成式AI、传统三大核心业务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汽车。

其中,传统AI对应的是业界熟悉的“老商汤”,而生成式AI则是“新商汤”的自我投射。

2024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生成AI业务营收从去年的2.95亿元飙升至10.51亿元,同比增长255.7%,营收占比也达到60%。此外,报告期内,超过3000家行业领先企业使用了商汤科技的大模型和智能计算服务。

这背后是商汤科技过去对变革的积极追求。在AI四小龙中,商汤科技对外界和行业最为敏感,以至于踩到了行业演进的节点,在生成式AI领域有着非常早和深入的布局。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旗下大设备万向以14.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商汤科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独立于互联网市场的大规模AI云平台的企业。叠加生成式AI的确定性机遇无疑给了商汤重生的希望。

然而,“浴火重生”却绝非那么容易。

生成式AI赛道虽然火热,但绝不是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市场。商汤科技的竞争对手既有国内外科技巨头,也有大批在AI浪潮中诞生的新兴AI力量。在此背景下,企业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尽管商汤科技上半年营收17.4亿元,实现营收增长21%,但净亏损仍高达24.57亿元。这意味着商汤科技的盈利形势依然严峻。

老业务逐渐没落,新业务仍处于苦苦挣扎阶段。商汤科技的处境很难说轻松。已经完成业务架构调整的商汤科技此时选择分拆。其意图是什么?

保护老人还是保护孩子?

一切都有其目的,这同样适用于剥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有点像“把大小关在产房里”——剥离掉那些不盈利的子业务,让集团把火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继续做大做强;放开有潜力、有成长性的“小弟”,让他独立出去创业,并吸引投资争取更高的估值。

纵观整体情况,商汤科技在此次分拆中“保增长”的意图似乎更加强烈,但也意味着解除子业务的束缚,让其喘息。

图片

作为人工智能四小龙的领头羊,商汤科技已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多个行业,以期在 AIGC 浪潮到来之前提高想象力。正如旷视科技CEO尹奇所言:“在行业早期(AI公司)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好一切,等到行业成熟了,然后退一步,选择最有价值的部分来做。”

对于当时背负着高估值的商汤科技来说,如果不能实现稳定变现,必然会不断寻找新的行业、新的场景,最终会让商汤科技的业务变得庞大而复杂。

当企业业务过于复杂,力图面面俱到时,在扩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平衡、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从而迷失方向、失去重点。毕竟,既想要又想要的结果,大多是事倍功半。

更重要的是,商汤科技拟分拆的“绝影”智能汽车、“原萝卜”家庭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零售等业务发展参差不齐。作为创新型企业,它们当然都有自己的挑战。问题在于,现阶段有的还是烧钱机器,有的却早已失去了魅力。

例如,智慧医疗业务前景广阔,想象空间巨大,但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至于“绝影”背后的智能汽车业务,作为商汤科技分拆后最具潜力的一块,对标为特斯拉FSD提供端到端AI解决方案的X.AI,处于主导地位在行业中。 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大幅增长100.4%,超过1.68亿元——“既受欢迎又受欢迎”。现阶段,自动驾驶领域的IPO颇为热门,而分拆后,“爵影”不排除未来独立上市的可能性,以换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但正如商汤科技绝影CEO王小刚所言:“自动驾驶可能需要三年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这取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数量。必须达到百万级规模才能支撑业务发展。”这背后的潜台词是,在行业彻底爆发之前,绝影将无法快速实现盈利,亏损仍将是常态。

另一方面,据此前媒体报道,商汤科技近期启动了一轮大规模人员优化,涉及多个业务部门——“老”业务尚可解释,但令人不解的是,随着“老”业务分拆后的业务,应该是“独立快跑”的智能汽车和医疗业务,在分拆前也开始优化。

而这或许正是商汤科技分拆的关键动机之一:面对仍需瘦身的部门,定向裁员虽然可以降本增效,但终究是一次性的,难以复制,并不足以使企业更有利可图。喝汤是有利可图的。为了尽快实现盈利,商汤科技需要剥离部分仍处于烧钱阶段的业务,将全部火力集中在最具想象力的生成式AI上。

换句话说,商汤科技的分拆,不仅是拆解业务,更是拆解困境——用生成式AI彻底重塑自己这个真正有增长潜力的业务,用更健康的财务表现打破外界的束缚。世界质疑其“持续损失”并寻求新的生机。

结尾

人们很容易陷入自我限制的逻辑循环中,认为解决了手头的困难,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但事实上,现实往往是一系列相继的环节。

这些年来,商汤科技因持续亏损而饱受外界拷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噪音在行业背景下持续发酵,成为其必须直面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分拆可以看作是摆脱亏损的一剂解药——能够更好地冲向AI2.0,抓住市场浪潮,同时商汤科技本身也能瘦身,步伐更轻。 。向利润目标迈进。

不过,分拆后能否迅速实现盈利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毕竟,生成式AI战场还处于倒弹药阶段。即使是领先的 OpenAI 仍然在亏损。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战争。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即使商汤科技短期内勉强实现盈利,它能解决所有困难吗?答案显然并不简单。

图片

如上所述,商汤科技所在的AI与自动驾驶赛道不再是“独角戏”。如今AIGC应用已经得到广泛验证,巨头纷纷进入市场,几乎改变了整个赛道的游戏规则。如今,T台上到处都是高手。面对围追堵截,商汤科技想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拓更多的地盘,还需要努力。

这意味着盈利能力或许不再是检验和评价商汤科技的唯一标准。毕竟,除了“利润”之外,商汤科技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战场。

好在,在AI赛道摸爬滚打十年的商汤科技,在算力、大模型、应用等领域拥有坚实的护城河。分拆后能否变得更加犀利,由守转攻,还是值得期待的。预计。选择分拆的商汤科技现在正处于关键时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1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