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谷歌三星联手推出Android XR操作系统,智能头显领域再战苹果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AI的时候,曾经站在舞台中央的元宇宙似乎已经从主角变成了配角。然而,一批科技巨头从来都不是只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AI和元宇宙都不想错过。在操作系统领域已经与苹果平起平坐的谷歌推出了新操作系统Android XR,在智能耳机领域再次与苹果展开竞争。而且,这款产品是由谷歌和三星联合开发的。看来XR市场又要掀起波澜了。虚拟现实产品的形态仍在探索中。在这场激烈的“车轮战”中,没有人真正占据上风。

_爱的车轮战_车轮战策略案例

谷歌、三星“攻击”苹果

据悉,Android XR由谷歌和三星联合开发,三星负责提供硬件。谷歌表示,Android XR是与三星合作开发的,融合了多年来在AI、AR和VR方面的投入,将为耳机、智能眼镜等设备带来更强的体验。

自去年 6 月苹果推出 Vision Pro 以来,XR 市场已经安静了一段时间。现在三星和谷歌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新风,也有从两面夹击苹果的意图。

与苹果Vision Pro相比,谷歌Android XR首先在兼容性上胜出。毕竟Android生态系统比iOS生态系统更大。谷歌的Android XR与现有的平板Android应用程序兼容,包括谷歌自己的Chrome浏览器、Gmail和Drive。这些日常必需的应用程序已通过更新进行了空间化。

在AI方面,Android XR似乎也具有后来者优势,其内置的AI助手Gemini将与苹果的Siri展开竞争。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Gemini 2.0的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了一倍,响应速度可能会比Siri更好。当然,这些要等产品正式发布后才能揭晓。

可以肯定的是,Gemini 2.0更符合AI时代的习惯,其输入输出支持图像、视频、音频多种形式。 Siri主要侧重于语音和文字交互。此外,Gemini充分利用了Google的土壤,可以直接调用Google搜索、代码执行等工具,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更多便利。

不过,也有市场声音表示,谷歌能否与苹果竞争,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谷歌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Daydream View头戴式显示设备,并在2017年升级为移动设备Google Daydream View,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 Vision Pro 更令人印象深刻。

问题依然存在

Vision Pro之后,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盯上XR蛋糕的公司。索尼今年也做出了一些动作。在CES上首次亮相的索尼XR一体机,旨在成为一款“专为从事3D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而设计”的工具型产品。 。索尼更注重生产力需求。该产品配备了操作环和操作手柄,显然对精度有着更高的追求。

此外,索尼在应用场景方面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与雅马哈汽车联合开发了一款娱乐汽车,名为MR Cruise,可以将CG图像叠加到车内显示屏上显示的周围环境图像上,将车窗变成一个娱乐空间。目前已应用于高尔夫球场、植物园、商场等,未来可能会适应出租车、火车等各种环境。

曾经风靡一时的虚拟现实概念,在2022年资本热潮消退后,在2023年逐渐显露出真面目,今年终于被AI偷走。不过,各个品牌并没有放弃这条道路,并且各自做出了一些动作,但投入能否得到回报仍然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放眼全球市场,据微神资讯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VR销量同比下降6%,AR销量约为10.8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

再看国内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国内XR市场总销量为10.8万台,环比下降35%。消费级VR设备销量仅为4.6万台,而消费级AR设备本季度销量达到6.2万台,首次超过VR市场销量。然而,他们也面临挑战,销售额环比下降13%。尽管不少机构都吹捧XR市场有多么有前景,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并不理想。

“降级”暗流

虚拟现实产品背后也暗流涌动“降级”,拉低了“高端形象”的称号。 Pico这样的知名品牌,其基础产品Pico Neo3基础版售价仅为1499元。 HTC在手机领域沉寂已久,但也推出了头戴式显示器产品HTC VIVE。

纵观市面上2000元以下的产品,有的提供Steam VR串流,有的提供800英寸超大屏和超清LED屏,针对消费者的观看需求。

行业观察家丁少江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Vision Pro的推出给苹果本身带来了“高光时刻”,但对整个虚拟现实市场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今年2月正式上线后,5月份仍有部分人选择海外购买。一度供不应求,下半年也没有什么动静。苹果将​​在 2025 年推出继任机型。这一消息目前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苹果似乎并不愿意推出“大众版”。这款后继型号将配备最新的 M5 芯片,该芯片提高了性能并引入了 Apple AI。不过外观设计将与上一代基本相同,价格也会更高。与之前的作品相当。

专家认为,VR设备仍然注重娱乐属性,功能相对单一,内容缺失的问题不易解决。即使不考虑品牌竞争和以邻为壑的因素,单从成本来看,VR内容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其内容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从目前主流的消费者反馈来看,即使是Vision Pro这样的产品也有“试水”的意义,即先推出看看消费者的反馈,然后通过迭代来改进产品。比如苹果的MR还是太重,长时间佩戴不舒服。续航方面,苹果MR离不开外接电池,显得有些麻烦。

丁少将认为,目前的解决办法是从产品形态入手。例如,AR比VR更便携。虽然娱乐功能不如VR,但在办公场景下并不逊色于VR,而且在价格上也更加实惠。 ,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何把盘子做大仍然是虚拟现实设备的首要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王竹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3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