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保时捷在中国开始裁员,包括正式、外包等职位,薪酬或将按照N+6标准执行。经向保时捷内部员工核实后,该员工表示情况属实,公司计划裁员30%。
与此同时,保时捷的销量却在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汽车22.6万辆,同比下降7%。其中,中国市场交付43,280辆汽车,同比下降29%,成为保时捷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今年下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陆续更换高管。亚历山大·波利希 (Alexander Pollich) 接替迈克尔·基尔希 (Michael Kirsch) 出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时捷日本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ippvon Witzendorff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出任保时捷中国副总裁、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销量持续下滑的保时捷能否赢回中国市场?
1 上半年经销商“抗议”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保时捷中国开始了一轮高管更替。
今年7月,保时捷宣布潘力持将接替科斯梅,自今年9月1日起出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科斯梅将调任集团内另一个重要职位。
资料显示,潘丽池已在保时捷工作23年,曾担任保时捷集团内多个关键管理职务。潘丽池曾带领加拿大市场销售额五年内增长175%。他自2018年起担任保时捷德国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德国市场的销量为25,838辆,同比增长8%,成为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保时捷的市场。
12月4日,保时捷宣布在中国成立技术部门,前梅赛德斯-奔驰高管李楠担任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 12月12日,保时捷宣布,前保时捷日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ippvon Witzendorff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担任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高管更换的背后是销量下滑的压力以及与经销商矛盾的出现。
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达到历史峰值,交付量达到95,700辆,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汽车9.33万辆,同比下降2.5%; 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7.93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5%,结束了保时捷连续八年成为最大单一市场的记录。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为4.33万辆,同比下降29%。中国市场进一步跌至保时捷第三大市场。
据媒体报道,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保时捷中国选择向经销商回收库存。然而,这种压力给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加剧。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已停止提车,并要求保时捷总部提供补贴并更换相关高管。
5月24日,多位博主在微博爆料称,保时捷投资者五一前致信保时捷,要求保时捷中国赔偿近期新车销售损失。目前,约65%的经销商投资者不提及汽车。保时捷经销商也分为几派。捷成集团与保时捷控股均已签订今年销售合同;美东集团等南方经销商集团要求保时捷补贴新车毛利1分,巴德利集团等经销商要求补贴4分。
5月27日,保时捷中国及各授权经销商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寻找有效方式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寻求新机遇。这些讨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政策、本地客户洞察、客户服务、电动化转型等多个关键领域。
2 2026年重启攻击模式
12月11日,保时捷中国召开市场沟通会。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潘丽池在会上坦言,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给保时捷带来了多重严峻挑战。他表示,“我们不会牺牲产品价格来换取销量增长。单纯追求销量增长不是保时捷的目标。”
同时,他将保时捷2023-2024年的冬眠期比作赛车游戏中的“战略进站”。 2025年是“热身圈”,为未来积蓄能量; 2026年开始,将重新启动攻击模式,做好战争准备。中国赛道的下一站比赛。
在研发方面,保时捷中国增设了技术部门,未来将与保时捷工程、保时捷中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整合,利用本土研发能力,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产品功能。潘丽池还表示,保时捷中国将改变以往的营销策略,采取更加本土化的方式。保时捷将加强与KOL、KOC和车主的合作,依靠他们的口碑传播接触更多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潘丽池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与经销商更加紧密地合作,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和组织架构。上任后,他开始走访全国各地的门店,“中国的每一家保时捷专卖店几乎都有他的足迹”。潘丽池将从经销商管理层和销售人员那里更多地了解门店的状况,以帮助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理顺经营思路。我们还特别注重店铺的细节,比如灯光、装饰等。
对于与经销商发生冲突的销售任务,潘丽池上任后,门店销售任务适度减少,下降幅度约为15%至20%,具体取决于门店经营情况。
同时,保时捷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淘汰和优化网络。根据计划,到2026年底将保留约100家经销商。不过保时捷强调,这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因为整个网络的优化是动态的。
其优化措施主要包括扩大潜在市场的零售网络规模;实施渠道精准整合,精简线下门店,确保资源在市场需求萎缩的地区高效投入;增加在线服务功能,包括保时捷微信小程序。和保时捷App,结合线下部署,打造全渠道客户体验。
或许是为了维护与经销商的关系,避免再次发生矛盾。潘丽池表示,未来保时捷中国还将为经销商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实施集中库存计划,支持经销商现金流,减轻经销商压力。其他措施包括融资、批发支持、可选配件支持、以旧换新支持等。
3 电气化进程放缓
保时捷面临的挑战与国内豪华车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新能源转型进展缓慢有关。
从2023年开始,国内车企将争相推出价格更高的豪华车。 2023年9月,比亚迪期待U8正式上市,成为比亚迪首款百万级车型; 10月,极氪001FR正式上市,指导价76.9万元起;今年2月,坦克700Hi4-T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限量版建议零售价70万元; 11月,尊捷S800亮相,预售价100万元-150万元。
随着自主品牌不断争夺高端产品,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也感受到了压力。宝马、奔驰、奥迪相继加入价格战,但销量依然下滑。
据港泰投研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国内豪华乘用车市场份额基本被德系、美系品牌占据。其中,德国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0%,自主份额不足5%。 2020年以来,得益于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电动化趋势,自主品牌在豪华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现在已经提高到30%左右,超过了美国品牌。预计未来,随着华为、蔚来、理想等品牌车型供给量的增加,自主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紧随行业趋势,保时捷推出纯电动跑车Taycan、混合动力Panamera、Cayenne等车型。据其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底,保时捷引入中国市场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数量已增至27款,新能源车型占保时捷新车交付量的16%。
保时捷原计划到2025年投资150亿欧元用于新型电动出行技术。到2030年,保时捷力争纯电动车型占新车交付量的80%以上。
今年7月,保时捷宣布,虽然到2030年电动汽车可能占保时捷新车销量的80%以上,但这已不再是该公司的具体目标。 “向电动汽车的过渡将比我们五年前假设的时间更长”,销售将取决于需求以及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情况。
保时捷首席财务官卢茨·梅施克(Lutz Meschke)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许多客户,尤其是高端和豪华汽车市场的客户,正在关注内燃机汽车。”保时捷将更新燃油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执行团队赋予研发部门探索多种动力总成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的新型燃油动力衍生品”。
但放慢电动化步伐的保时捷会不会在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被消费者“抛弃”呢?新任高管能否打开局面,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视界”,作者:杜哥,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