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总结2024年的债券市场,从业者的感受恐怕是“超出预期”。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牛市→震荡→牛市”。进入12月,市场“跷跷板”日益转向债券市场,10年期国债利率从2%跌至1.8%以下,30年期国债也跌破2%。
在本轮市场行情的推动下,不少债务型基金的净值屡创新高。 Wind数据显示,仅统计统计的6905只债基中(不同份额单独计算),12月16日有3250只债基净值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光大中高级债、鹏阳中债30年期国债ETF、工银瑞盈18个月定期债年化收益率均超过20%。
不过,债市的持续看涨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性价比走弱、波动加剧”的担忧。站在这个十字路口,债务基金还值得加入吗?
机构投资者抢购债券基金
从公募数据来看,近期债基基金的热度有所上升。
据Wind统计,截至12月16日,当月共公告基金42只,总发行规模742.9亿元。其中,债务资金贡献了增量资金的80%以上。
债务基金也成为本月的“爆发”收割机。共有11只基金募资规模超过50亿元,全部为债权型基金。从有效认购户数来看,大部分在1000户以内,说明认购主体为机构投资者。
业内反馈,目前债权基金的热销除了市场行情的推动外,还与债券市场的“日历效应”有关。
广发基金指出,2019年以来,债券市场将呈现“年底赚钱”的日历效应——12月债券收益率基本呈现大幅下降,即价格上涨,你赚如果你持有债券,就会有更多的钱。
“12月债市容易赚取资本利得的根本原因是债市机构投资者需要为来年的‘开门红’做好准备。”广发基金解释称,如果跟随产品发行节奏,等到第二年再购买债券的话,价格可能已经比较贵了,因此机构通常会在年底进行“抢先”购买,增加他们的购买力。
摩根士丹利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唐海亮分析,从债市走势来看,重要时段收益率已突破前期低点,年底债市将持续看涨。经过10-11月的波动,机构策略多次调整,利率曲线水平和形态出现较大波动。但随着年底地方债供给压力的显现和会议政策的落实,配置压力显现,券商、基金、银行、保险公司轮流买入。
警惕极端交易后的短期回调
尽管机构投资热情高涨,但也不乏市场对债市“性价比走弱、波动加剧”的担忧。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极端情绪和交易卷入现象极为突出。过多的抢先交易导致传统指标几乎失效,利率点位频频突破关键位置。
“债市表现过于激进。我们此前曾强调,如果债市按照降息节奏定价,在没有新一轮降息的情况下,当前十年期的合理中枢国债应该是1.8%到1.9%,所以基本面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价格中,目前的市场更多是受情绪和机构行为驱动。”长城证券表示。
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债券投资呈现出明显的赌博性质。投资者提前布局,进入抢先交易和内卷化的螺旋效应。因此,短期可能会出现新低,但后续会出现新的多空博弈点,警惕极端交易后的短期回调。
对于债市接下来的表现,中欧基金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规则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债市多头方向不变,未来较大扰动阶段性可能来自于一季度的基本面数据。良好的开端和两届会议的具体资金强度。
“短期来看,近两周债市上演轧空,10年期、30年期先后突破2%,长期收益率阶段性低于银行负债成本,降息预期的定价已经相对充分。”中欧基金表示,利率最平稳的下行趋势已经基本过去。预计短期内市场获利回吐力度将会增强,利率将由前期的单边下行走势转向波动性加大的震荡下行走势。
金鹰基金认为,近期一系列新政策暂时打压了债市。在央行维持流动性的背景下,年内发行国债并未对资金产生重大影响。短期内经济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债券市场环境依然相对乐观。
“债市看涨情绪下,10年期国债不断突破关键点位,短期来看,利率债下行空间或将缩小,信用债市场或将持续。长期来看,资金中心或将随着政策利率下调而下调,新政策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建议控制期限,适当削减利润。”基金进一步表示。
展望明年债市,唐海亮认为,节奏控制更重要。
一方面,债券市场持续走强。在宽松货币带动信贷宽松、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资金价格仍有望下降。实体经济聚焦新生产力。过度依赖、消耗资金的房地产、城投行业不再有之前周期的疯狂增长环境,基本面或将逐渐企稳。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将面临静态收益下降、波动性加大的新局面。利差压缩后的低息票特征存在于各类利率债和信用债中。机构的久期和息票策略相对相似。可能会导致市场在一段时间内走向极端,预期的突然变化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因此,未来把握市场节奏可能更为重要,极端交易将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