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年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今年的生意也基本告一段落。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今年的快消品行业,那就是“艰难”。
零售渠道正在发生一场又一场的变革,不仅是线上销售,线下零售也在发生变化,超市超市都在发生变化,零食店疯狂扩张等等。
品牌商今年的生意也不好做。他们的财务报告下滑得越来越严重。过去他们被电商绑架,现在他们被新零售绑架。
经销商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以前是被上下游企业挤压,现在很多都被上下游企业抛弃。大鱼吃小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然而,“困难”就是现状,其背后是:
1、底层零售商的生存逻辑发生了变化
2、品牌商市场话语权严重削弱
3.经销商需要重新定义自己在市场中的角色
01 底层零售商的生存逻辑已经改变
消费品行业有句话叫“谁离消费者越近,谁就更有发言权”。
在商品流通链条中,零售商是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零售商在渠道上一直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尤其是卖场和全国CVS连锁店。
正是因为有这个话语权,线下传统零售巨头一直高高在上。他们的商业逻辑本质上不是卖货,而是卖货架。
各种入场费、条码费、展示费、促销费以及各种店庆费加扣分。谁能负担得起费用,谁的产品就会上架。
这种商业模式的直接结果是,大部分有限的货架位置被领先品牌买断。
对于消费者来说,同质化的产品比比皆是,货架上的产品与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即使有新产品,也大多来自领先品牌。
当商品供应不足、终端渠道相对集中时,消费者别无选择,只能被动购买这些商品。这种商业模式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
但如今,商品严重供过于求,零售端也正在发生一场又一场的变化。时代变了,“卖货架”不再可行,消费者也不再买账。
早些年,这些传统零售商大多把生意难做的“锅”留给了线上。确实,各类电商平台的崛起对线下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传统零售商也有更大的问题。
近年来,仓储式会员店、零食店等新零售业态的崛起表明,并不是消费者不愿意进店消费,而是传统零售店没有给消费者一个进店消费的理由。购买。
很多人认为,这些新业态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白品牌来吸引消费者。但这只是表象。其底层逻辑是优化商品流通效率、差异化商品。
比图董事长在新经销大会上分享了一段话,“在传统超市和便利店,从工厂到全国经销商,价格涨幅高达20个百分点,零售商再增加20个百分点,最后到达客户。这里的价格是40%,比日本贵很多,也比网上贵。”
传统超市零售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商品流通效率低下、加成率过高。而且因为各种费用的原因,货架上摆满了很少有人购买的产品,把它们变成了品牌的广告场所。
我们看到的会员店、折扣店、零食店等新型零售,实际上是通过提高商品流通链的效率来降低终端零售价格。同时,这些新业务在选择产品时,也不再依赖货架收费的逻辑。相反,他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向上游制造商寻找质量好、价格好的产品。
当然,传统零售商也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一方面,一些零售商开始调整旗下商超、超市,如中百、永辉等,寻求庞东的帮助。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
例如,永辉对北京石景山西龙多家门店进行改造,下架商品11430件,下架率79%。重新规划项目12765项,新增项目占比76.2%。
另一方面,一些零售商开始奉行裸购,取消所有前端和后端费用,取消退换货要求和超短结算周期,但要求与经销商相同的价格,并可以调整零售价格独立。
这个变化实际上释放了一个信号。零售商的生存逻辑正在从过去的“卖货架”转变为“卖商品”,从关注前端和后端费用转向关注供应链效率和商品本身。
02 品牌商市场话语权严重削弱
之前和一位品牌主朋友交流时,他提到“渠道越来越多,与消费者的联系越来越近,话语权也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品牌商则变得越来越弱。”
过去,分销体系以品牌为主。通过HBG模式(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传播、大规模分销),厂商在市场环境相对简单的时间段内完成了崛起。
但如今,随着市场的变化,厂商主导的渠道分销体系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环境。
领先品牌的市场话语权也在变化中逐渐减弱。这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夫妻店加批发市场。
头部品牌通过深度分销模式占据绝对话语权。
第二阶段:连锁便利店、大卖场兴起。
大型连锁零售巨头占据强势地位,但由于其渠道费收费模式,领先品牌拥有强大的资金优势,仍然占据绝对货架。
传统零售巨头与头部品牌是渠道体系下的共谋者,头部品牌依然牢牢掌握着市场话语权。
第三阶段:平台电商、垂直电商、私人电商等电商平台崛起。
无限货架时代伊始,商品上架成本大幅降低,打破了传统零售商的盈利模式,让很多中小品牌可以直接接触消费者。
头部品牌的话语权被削弱,而网络平台的话语权则被加强。不过,平台还有各种“渠道费”,头部品牌依然可以占据主导地位,有钱就可以“买流量”。
第四阶段:新零售商的崛起,比如山姆、盒马、麦德龙,以及现在的零食店。
他们开始真正关注消费者需求,通过现金选择和定制开发来主导供应链,而不是依赖渠道费。
市场的话语权正在逐渐转移到“消费者需要”的零售商手中,而品牌的话语权在这个过程中被严重削弱。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从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到现在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谁能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变化,谁就拥有市场话语权。到目前为止,这些新零售商确实正在这样做。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快消品行业从“卖方时代”走向了“买方时代”,从品牌主权走向了消费者主权。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小品牌、白标、自有品牌都找到了机会。好的产品才能出现在货架上,被消费者看到、选择。
前两天,我会见了一家区域快餐品牌的创始人。她告诉我,与几家龙头零食店合作后,零食店渠道的销售额一年2亿,直接占到总销售额的1/3。 。
领先品牌话语权严重削弱的同时,也给了中小品牌、白牌、自有品牌发展的机会。
03 经销商需要重新定义自己在市场中的角色
每次渠道发生变化,经销商都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由于经销商处于中间位置,因此受到下游零售商和上游制造商的双重挤压。
基本上,“消除中间商”的口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抛出。不过,过去经销商虽然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受到线上的影响。然而,如今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本地化业务也在不断被切断。
首先,零售商的生存逻辑发生变化后,经销商的生意变少了。过去很多连锁超市都是依靠经销商供货,但现在龙头零售商寻求直供、裸价,要么砍掉经销商,要么经销商基本没有利润。
还有超市的调整,实际上涉及到大量供应商的更换。甚至有一些零售商直接竞争经销商的工作岗位。例如,一些连锁系统做自己的业务和B2B业务,向小型零售店供应商品。
其次,靠品牌势、向终端铺货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打造大品牌并不赚钱,但中小品牌对经销商的选品和运营能力要求很高。
有的品牌甚至想抢经销商的生意。比如某品牌想砍掉经销商仓库自己做生意,某品牌开始做B2B给中小店供货。
市场需要的经销商越来越少,而对经销商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确实需要重新定义自己在市场中的角色。
过去经销商大多从事代理业务,以品牌为导向,为品牌服务。为品牌商打造市场,提供运输、仓储、预付款等服务。
如今,市场仍然需要这样的服务,但不需要那么多经销商提供品牌服务。
经销商还需要提供哪些其他服务?新经销商在市场上看到的方向,以及一些经销商已经取得成功的方向:
一类是区域B2b平台经销商,为中小门店提供一站式选品、运营和服务。
New Distribution此前曾做出判断:品牌化、连锁化将成为传统零售店发展演变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小门店的生存其实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经销商可以通过完善的供应链服务和终端运营指导,帮助小店在连锁化趋势中生存。这不仅可以让您对网点有强大的控制力,还可以保持稳定的业务来源。
一些成熟的B2b平台经销商也开始自己从事零售,比如开店、直营超市、零食店等,向分销零售一体化发展。
第一类是品类运营经销商,深度涉足某一品类,通过多个品牌组合形成品牌矩阵——品类分布,为零售店提供品类货架运营服务。
在超市的上述改革中,很多零售商其实并不了解如何经营货架,如何经营细分品类。这反而给了深耕该品类的经销商一些机会。
例如,《新分销》此前报道的郑州大鹏商贸,通过出口零食子品类的整套货架,业务持续增长。还有郑州的石之瑞,出口日化品类的整套货架等。
写到最后
我在徐州拜访一位经销商时,她跟我分享了一段话:“感觉现在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卷’,如果你坚持不成为第一个倒下的人,那么行业格局总会淘汰掉那些做不到的人。”是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扫走,你就必须努力扫别人。”
市场一直都在,快消品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抗风险能力更强。只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正在倒逼这个行业的各个角色都在进化。
零售商、品牌商、经销商将永远存在于这个市场中,但最终谁将扮演每个角色,最终取决于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发行”,作者:周群,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