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Oura再次站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聚光灯下。这家来自芬兰的智能戒指初创公司在今年10月推出了备受期待的新一代产品——Oura Ring 4。
Oura 乘着人工智能浪潮,销售额和估值不断上升。近日,英国《金融时报》透露,Oura今年迄今为止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多。大浦戒指的总销量已超过250万枚,销售额达到约5亿美元。此外,Oura宣布最新一轮融资达到5.5亿美元,估值达到52亿美元。
智能戒指爆发,三星、华米进军市场
大浦成功的背后是迅速升温的市场。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子类别,智能戒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于技术门槛和用户认知等原因,它们一直未能进入主流视野。
然而,健康管理需求的爆发和技术的逐渐成熟正在推动智能戒指品类的快速增长。市场研究公司IDC指出,2024年,在全球可穿戴设备预计同比增长6.1%的背景下,智能眼镜、智能戒指在可穿戴市场异军突起,同比增长分别为预期的 73.1% 和 88.4%。
与此同时,这片蓝海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尝试,甚至在今年跳入其中。三星是最受欢迎的之一。
银河戒指,图/雷科技
继年初亮相后,三星于今年7月正式推出了万众期待的Galaxy Ring,与三星Galaxy AI生态系统深度融合。以健康监测功能为核心,打造“软硬结合”,迅速获得市场青睐。站稳。
据此前媒体报道,三星甚至在 Galaxy Ring 正式推出后迅速调整了生产计划,将原计划的 100 万台产量增加至 160 万台。
除了三星之外,华米也在年初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环Amazfit Helio Ring,主打钛合金材质、超轻设计以及精准的健康监测功能。另一边,荣耀CEO赵明坦言,智能戒指正在内部研发,苹果等品牌也被曝正在研发智能戒指产品,让行业的焦点日益清晰。
Amazfit Helio 手环,图/华米
但为什么智能戒指能够在不乐观的情况下打破陈规,继续前进呢?
智能戒指的优点:更不灵敏、更精准
智能戒指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创造了可穿戴产品的价值。从表面上看,很多人认为智能戒指似乎是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的“缩小版”,去掉了更多低频或次要的配置和功能,只保留了核心的健康追踪功能。
毫无疑问,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戒指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佩戴舒适。智能手表虽然功能强大,但其尺寸和重量往往成为一些人的“佩戴障碍”。智能戒指则不同。以新发布的Oura Ring 4为例,重量从3.3g到5.2g不等(取决于不同尺寸)。
大浦环4,照片/大浦
用户无需适应,佩戴就像佩戴普通戒指一样自然。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简单且不敏感的佩戴方式,智能环几乎不会干扰日常活动——你不必担心洗手、睡觉、运动,甚至与衣服摩擦。
这一功能也使得智能戒指成为全天候健康监测的理想载体。尤其是在睡眠监测方面,戒指比手表更适合长期佩戴,用户也更容易接受设备的存在。这种接受通常是健康数据跟踪的关键部分。
制造商也在不断改进智能戒指的“无传感器”体验。 Oura Ring 4引入了全新的设计方案,取消了大多数智能戒指内圈上的凸起传感器设计,进一步减少了佩戴时的异物感。
同时,智能戒指的第二大价值在于其更强的数据量化能力。由于戒指紧贴手指皮肤,其传感器可以更准确地获取脉搏波动、血氧水平、体温变化等微小数据。这种测量精度通常高于智能手表手腕上佩戴的传感器。三星Galaxy Ring进一步优化了体温监测技术,号称可以帮助女性用户准确追踪月经周期和排卵期。
图/三星
此外,与智能手表的传感器只能集中在与皮肤接触的背面(部分)相比,智能戒指的结构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集成40多个甚至更多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从而实现多样化监测数据。 ,而不损失准确性。
这本身与微传感器等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Oura官方指出,Ring 4的智能传感设计将传感器信号通道从8个升级到18个,包括用于监测血氧水平、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的通道。 “研究级传感器”与新算法相结合,将信号质量提高了120%。
还有一点普遍被忽视:AI的加入。 Oura Ring 4最大的变化就是在APP中引入了“Oura Advisor”AI智能助手。为您的身体预设一个“目标指数”后,大浦顾问将不断总结和分析您的健康数据,并根据“目标指数”主动和被动地提供健康指导和建议。
图片/大浦
公平地说,人工智能的影响不仅限于智能戒指。智能手表和手环等可穿戴产品都可以受益。不过,智能戒指的无感体验可以全天候记录用户的健康数据,更加有用。人工智能充当健康指南。
健康监测和空间交互将“融合”在智能戒指中
健康监测是目前智能戒指的核心价值,但其潜力绝不仅限于此。
在两周前举行的INMO新品发布会上,INMO发布了两款不同路线的AR眼镜——INMO Air3和INMO GO2。前者延续了之前AR眼镜的发展路线,是一款普遍支持的AR眼镜。 3DoF空间计算设备,为Ray-Ban Meta等AI眼镜添加单色AR显示功能。
但INMO Air3和INMO GO2都可以通过全新设计的INMO空间互动环进行互动。
图/INMO
事实上,不仅INMO一直在迭代空间交互的智能环,雷鸟此前也推出了雷鸟环,配合雷鸟X2 AR眼镜进行3DoF空间交互。尽管仍有传言,苹果和三星已经申请了一系列使用环进行空间交互的专利。
通过陀螺仪和触摸板,用户理论上可以依靠指环实现空间计算下的精准操作,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设备功耗。要知道,Apple Vision Pro 在手势交互方面树立了标杆,但它严重依赖 VR 耳机的产品形态来容纳大量摄像头用于跟踪和识别手势,而且还需要外部供电。
在此基础上,未来用于健康监测的智能戒指和用于空间交互的智能戒指完全有可能“融合”,既支持健康监测,又支持与AR眼镜甚至VR耳机的空间交互。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戒指的核心部件——传感器和算法,正朝着小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例如,Oura Ring 4已经能够在轻薄的结构中容纳18个高精度传感器,同时保持较长的电池寿命。苹果传闻中的设计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传感器的多模态集成,让同一台设备能够捕捉生理信号并识别空间手势。
大浦环4,照片/大浦
从用户需求来看,用户期望设备能够以更低的学习门槛、更高的功能密度满足多种场景的需求。想象一下,一款不仅可以追踪夜间睡眠数据,还可以为用户提供AR设备交互支持的戒指。这种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高的频率定位无疑对用户更具吸引力。
制造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健康监测需要高精度传感器贴合皮肤,而空间交互则需要指环具备手势感应能力。两者在设计上可能会发生冲突。此外,电池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以满足两种功能的高能耗要求。
但即便如此,健康监测与空间交互功能的融合仍然是未来智能戒指不可忽视的趋势。
写在最后
智能戒指的兴起并非偶然。其紧凑的外形和精确的数据跟踪能力使其满足了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既能满足健康管理的核心目标,又能实现无感的佩戴体验。与智能手表、手环相比,它既不多余,也不缺失,以最精细的方式解决用户痛点。
但智能戒指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健康监测、空间交互、物联网连接,这些功能的融合将决定其未来的边界。从小众到主流,智能戒指的增长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品迭代和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更深入探索。
或许未来,智能戒指会成为每个人、数字世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现在看来,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