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科学相貌复原头像首次揭晓,揭示百万年前人类面貌

距今百万年“郧县人”头骨化石科学相貌复原首次揭晓_距今百万年“郧县人”头骨化石科学相貌复原首次揭晓_

12月26日拍摄的科学重建的“云仙人”头骨化石1号、2号(右)头部。新华社记者肖一九摄

突出的眉弓、浓密的鼻梁、浓密的头发……经过近8年的研究,中国科学家于2017年在湖北省博物馆首次揭开了科学重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1号、2号头部的面纱。 26日,武汉。这两个头骨属于一对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女性和男性,年龄约为25至45岁。

据了解,“湖北省郧县人类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与外观复原研究”于2017年6月启动,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开展、中科院、武汉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形成了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的科学研究团队历时近8年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号头骨化石为女性,年龄25岁至45岁; 2号头骨化石为男性,年龄25岁至45岁。

曾参与“郧县人”二号头骨化石发掘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冯晓波表示,根据对“郧县人”二号头骨化石的分析,人”,估计脑容量分别为1094毫升和1152毫升。 ,脑容量比生活在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还要大。据此推测,生活在汉江畔的“郧县人”生活环境优越,食物供应较为丰富,有利于大脑发育。

冯晓波表示,研究团队首先使用高精度工业级扫描仪对头骨化石进行多次扫描,科学精准地重建了“云仙人”头骨化石模型。然后根据头骨和人体头面部的解剖规律,借助雕塑、绘画、雕刻等造型技术,在头骨模型形象上雕刻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皮肤、头发等细节。计算机图形学。 ,重建头骨死前的外观。

位于秦岭余脉中的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雪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990年和2022年,在相距33米的平台上出土了三块距今约100万年的“云仙人”头骨化石。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距今数百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极为稀缺。‘云仙人’头骨化石的修复汇集了古人类学家、刑侦专家、三维修复专家、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等。专家们在世界上首次对数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进行了科学的面部重建工作。”冯晓波说。

专家指出,北京人、陕西蓝田人、四川资阳人、安徽化龙洞人等古人类化石均已开展相关重建工作。然而,大多数古人类化石保存不完整,头骨大部分关键部位缺失,导致无法修复。就像不完美一样。这项对“云仙人”头骨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对于古人类化石的修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6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