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成名天下知,十年磨剑犹徘徊。
这句话放在最近爆火的 DeepSeek 身上可能很合适,放在百度身上也可能很合适。
DeepSeek 这家此前比较低调的 AI 公司,在发布了两款国产大模型之后,引发了科技圈的巨大震动。曾经被视为 AI 领头羊的 OpenAI 和百度等,在国内外都不得不对自身的 AI 战略进行调整。
OpenAI重新进行了对开源模型的考虑,并且宣布将要发布融合了大模型 GPT-5 的相关内容。百度接连发布了多个重要举措,其中包含文心一言是免费的,还开源了下一代文心大模型 4.5,同时把搜索以及智能云等核心业务接入到了 DeepSeek 中。
业内观点认为,紧急调整的背后,李彦宏曾经坚定站在闭源阵营。如今,他感受到了 DeepSeek 技术和开源所带来的压力。
百度最新财报体现了这种压力。去年全年,百度的营收为 1331 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了 1%。第四季度的营收是 341 亿元,同比下降了 2%。尽管 AI 相关收入大幅增长了近 3 倍,但整体规模仍然不高。
2 月 18 日晚的财报沟通会上,当被问到对 DeepSeek 以及近期调整的看法时,李彦宏称,从 DeepSeek 的成功中我们学到一点,那就是开源最好的模型能够极大地推动采用率。
我们相信通过开源,会有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认识到文心的真正价值,并且会在更多的场景中扩大文心的影响。李彦宏表示。
他对百度的 AI 变革前景保持乐观。2024 年是百度的一个关键年份,它要从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业务向 AI 优先业务持续转型。百度会继续对 AI 进行投资,并且预计今年能够带来更显著的成果。
投资者似乎对这样的重复叙事已经感到厌倦。在最新的交易日里,百度的美股在盘中出现了震荡的情况,最终收跌将近 8%。并且在今日,百度在港股市场上也呈现出走低的态势。
百度AI战略大转弯,开源闭源都是生意
从文心大模型开始闭源,之后决定开源。从文心一言先是免费,接着收费,然后又变为免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百度大模型的战略出现了重大转变。
有观点表明,这属于李彦宏和百度的“顺势而为”之举。DeepSeek 出圈之后,搜狐科技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对话,这些业内人士认为,开源在打造生态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并且有可能会成为大模型的主流。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李彦宏之前对于大模型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开源和闭源模型的发展趋势,在战略判断方面出现了差错。
去年 4 月,李彦宏在内部发文中提及,在文心发布之际,百度内部曾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他们决定不开源。他解释道,当时之所以决定不开源,是因为他们判断市场上必然会有开源模型,并且不止一家。多一家百度开源不算多,少一家百度开源也不算少。
这种选择背后,更多的因素或许是开源不太容易赚钱,并且是对 OpenAI 等公司的一种跟随。在李彦宏的观点中,开源模型是零零散散地、以小规模的方式去做各种验证应用,然而闭源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商业模式,也才能够聚集人才和算力。
他认为闭源有更高成本优势。中美最强的基础模型是闭源的。在相同能力的情况下,闭源模型的推理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
李彦宏之后在许多场合都进行了强调,他认为闭源模型的能力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开源模型则会逐渐变得落后。他甚至还提出,开源就像是在缴纳“智商税”,从价值和成本的角度来看,应该始终选择闭源模型。
然而,DeepSeek 横空出世了,并且引发了新一轮大模型竞赛。在这种情况下,闭源模型在性能方面的优势被打破了,同时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也被一一打破。
DeepSeek 开源的 V3 模型训练成本不到 560 万美元,达到了能与 GPT-4o 等最强闭源模型相媲美的水平。开源的深度推理模型 R1 可以对标 o1 等。并且它们的 API 价格都远远低于国内外的同行。
马斯克最近发布的 Grok - 3 ,它的综合评分超越了此前开闭源的 OpenAI、谷歌、DeepSeek 等所有主流模型。并且这款模型是用 20 万张 GPU 训练出来的,而且将会开源。
目前来看,在国内外,最先进的大模型,且至少已能与闭源相抗衡的,都来自开源。接着,OpenAI 推出了 GPT - 4.5,同时还有融合推理模型的 GPT - 5 。至于闭源能否重新夺回领先优势,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百度即将发布且开源文心大模型 4.5,此模型将是百度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大模型。李彦宏承认是从 DeepSeek 的成功事例中获得了启发,即开源能够让基础模型变得更便于访问且更负担得起。
我们看到新的 AI 应用不断涌现,它们像雨后春笋一样。这会打开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机会,并且能推动 AI 的边界。开源能够让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了解到文心的真正价值。对终端用户免费的话,也会让更多用户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对百度的基础模型和其他模型进行比较。
从这个角度去看,之前不管是选择了闭源,还是如今选择了开源,李彦宏内心所想的都是 AI 生意。就如同他这次又一次着重强调的那样,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只有基础模型能够大规模地去解决现实问题,才会具备真实的价值。
开源的 DeepSeek 吸引了国内上百家企业和众多开发者主动接入。国民级应用微信开启了内测。此前没有任何一款模型获得过这样的殊荣。DeepSeek 在一周内实现了上亿用户的增长,并且成为了最快突破 3000 万日活的应用。
可以说,C 端方面,DeepSeek 在两个月内初步构建起了一定的商业生态;B 端方面,DeepSeek 也在两个月内初步构建起了一定的商业生态。这对于百度以及那些具有一两年先发优势的大模型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文心大模型每日的 API 调用量一年前是 5000 万,现在增长到了 16.5 亿。然而,对于百度这家将 AI 视为转型救命手段的“困兽”而言,这显然还远远不够。
必须指出,DeepSeek 能够出圈。一方面,开源起到了助力作用。另一方面,其本质在于持续创新,实现了技术领先,还打通了产品体验,最终使得触达市场变得水到渠成。
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之前对搜狐科技表明,开源的背后体现着技术自信。倘若技术和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那么开源即便存在,也并非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反而会促使其更快地走向失败,即“见光死”。
有 AI 从业者指出,国内率先推出大模型的企业是百度。然而,百度并未持续树立起技术和产品绝对领先的良好口碑。并且,其模型的迭代速度有所减慢,文心 4.0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
如果接下来开源的文心 4.5 不能在技术和性能方面让用户满意,那么开源就如同打掉了百度的重要底牌,这对于百度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去年减员约8800人,研发费砍掉21亿元
面对 DeepSeek 所带来的冲击,百度或许是国内当下压力处于最大状态的互联网公司。
这家巨头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对 AI 进行布局,在 2017 年坚定地决心全面投入 AI,并且一直持续投入。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它依然深陷在 AI 商业化的困境之中,业务转型也难以说得上是彻底的,而广告仍然是它的核心业务。
过去几年,整体环境和行业格局对其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百度以移动生态为核心的业务基本盘出现了增长失速的情况。百度最新发布的财报表明,去年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为 730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其中第四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7%。
百度去年净利润(非 GAAP)同比下降 6%至 270 亿元,这其中包含了流量获取成本、AI 汽车业务成本以及减值等成本的影响。并且在四季度,净利润下降幅度达到了 13%。
同时,百度在移动生态方面持续推动 AI 转型。在这种情况下,AI 搜索的比例达到了 22%,然而,却没有持续地留住用户。
这些 AI 应用的崛起或许对百度搜索用户产生了影响。
广告业务发展速度放缓时,百度智能云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去年四季度,其营收持续增长到 71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6%,在去年的四个季度中增速是最高的。这推动了该业务全年营收增长 17%。其中,AI 相关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将近 3 倍,然而百度并未透露具体的规模。
李彦宏此前曾透露 AI 相关收入的季度占比情况。通过粗略估算,去年百度智能云业务中的 AI 相关收入大概为 20 亿元。此收入在百度整体营收中所占比例不足一成。
百度需要思考如何持续投入,以加快 AI 技术的突破,同时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这在未来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百度在面临业务增长的压力时,表现得更为务实。它仍然坚持降低成本,尤其是在研发方面,力度明显缩减。
去年百度的研发费用是 221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 9%,减少了 21 亿元。其中在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 55 亿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2%。这都是因为研发人员费用减少导致的。有数据表明,百度去年减少了约 8800 名员工。
李彦宏此前曾表态。他表示,尽管大模型技术在不断进步,成本也在降低,然而,仍然需要持续对芯片、数据中心以及云基础设施进行投入。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打造出更好、更智能的下一代模型,从而确保自身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从 DeepSeeK 的经历来讲,人才属于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或许也正是百度需要加大学习力度以及投入的重要指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