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生物岛的车道上,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小巴在穿梭;深圳福田口岸处,美团的无人机载着外卖在轰鸣声里降落;佛山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里,库卡机器人在广东首条全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上工作。
人工智能的变革在从生产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深刻地影响着大湾区的每一个角落。
人工智能是今年广东发展的重要方向。广东在年初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明确,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和机器人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2 月 18 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他进一步提出,广东要汇聚最优良的资源,集聚最强大的力量,加快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高地。
发展人工智能,广东有着怎样的信心和底气?
AI走向“海陆空”
在广东,人工智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如自动驾驶领域,广东无疑走在前列。
广州南沙是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的行政区域。2022 年,小马智行中标了广州市南沙区 2022 年的出租车运力指标。并且,小马智行获得了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
2024 年 5 月,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城市开放道路场景下的 L4 级自动驾驶货运车纯无人远程测试许可在广州被颁发。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货车获得准许,能够进行 24 小时的载货测试。
去年 10 月截止时,广州已经累计开放了 933 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这些道路的单向里程大概是 1980 公里,在其中,高速公路的开放里程超过了 260 公里。
在机器人领域,广东省同样有不少亮眼表现。
优必选自 2024 年起,将重点聚焦于汽车制造业以及 3C 制造业等领域。
其旗下的 Walker S 系列机器人走向了多个车厂,这些车厂包括比亚迪、吉利、蔚来等。并且该机器人从事多种工作,如搬运、分拣和质检等。
1 月,优必选表明,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企业中,合作的车厂数量是全球最多的。Walker S 系列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入车厂实训数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并且已经收到了车厂超过 500 台的意向订单。
1 月时,优必选与富士康达成了合作,对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未来,这两家公司将会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于智能制造业中的人形机器人领域。
乐聚机器人旗下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三次在国际冰雪赛事盛会上亮相。在天气达到-20℃的情况下,它能够稳定运行。并且它还与亚冬会火炬手进行了击掌互动。在此之前,乐聚已经和海尔展开合作,推出了国内首个面向家庭场景应用的人形机器人。
2024 年 10 月,在低空经济领域,美团无人机福田口岸航线正式开始航行。此航线是国内首条设置在口岸区域的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航线开通之后,在口岸附近能够享受到“空投”服务,下单之后最快只需 10 分钟,就可以在指定的降落点取货。
在广州黄埔区的超级农场中,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旋耕犁地工作,并且能够参与到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当中。
在 2 月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里,黄坤明提及,要创造出一批特定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城市管理行业以及交通行业等的应用能够更加深入且扎实。同时,要加快智能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在工业制造这个典型场景、家政服务这个典型场景、民爆生产这个典型场景、智慧安防这个典型场景以及智慧物流这个典型场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工作。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珠三角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集群,这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深度融入制造工厂的生产流程以及产品设计提供了空间。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在“AI 赋能千行百业”政策的推动下,广东的智能制造领域有希望成为全球性的标杆。广东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结合 AI 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产业链“热带雨林”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概括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优势,此优势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
盘和林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大湾区具备发展 AI 的多方面优势。其一,大湾区拥有发展 AI 的技术优势;其二,大湾区拥有发展 AI 的基建优势;其三,大湾区拥有发展 AI 的资本优势。在他看来,广东具备两方面优势,一方面是在人工智能算法人才上有优势,另一方面在算力领域有着强大基础。并且,广东与香港相邻,拥有对接国际人才和技术的“桥梁”。他指出,在资金方面,广东的民营资本和海外创投资本具备雄厚实力。
广东目前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其 AI 产业已形成了全产业链协作模式,涵盖从芯片设计到算法研发,再到应用落地。
《2024 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表明,在 2023 年,广东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了 1800 亿元。并且,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约 18%。
截至 2024 年 9 月,广东省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 1500 家。在这些企业中,有 101 家是人工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 26 家是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另外,有 90 家是人工智能上市企业。
截至 2024 年 8 月,广东省大模型累计发布的数量是 63 个,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第二的位置。截至 2023 年 12 月,广东省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累计获得的授权数量超过 14 万件,在全国居于第一的地位。
盘和林提示,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指出,大厂较多,而初创科技企业较少。如果要实现全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么大厂需要在 AI 领域承担更多的投入责任。
事实上,到今日为止,广东省已经构建起了一片充满生机的人工智能产业环境,就如同“热带雨林”一般。 广东省在今日已经拥有了一片极为活跃的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宛如“热带雨林”那般。 到如今,广东省已然形成了一片具有蓬勃生机的人工智能产业氛围,恰似“热带雨林”的样子。
头部企业里,华为拥有麒麟芯片,拥有鲲鹏算力平台,拥有鸿蒙操作系统,拥有盘古行业大模型等,从而打造出从硬件到软件的一整套行业生态。
腾讯手握微信、QQ 等流量入口,它也是广东省 AI 发展的核心主力。去年年底,腾讯建造了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智算中心项目,豪掷 50 亿,此项目已经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据中心园区,用以承接腾讯视频、微信、QQ、混元大模型等腾讯公司的核心业务。
行业独角兽也在这片科技沃土上成长。
去年年底,总部处在广州南沙的小马智行举行了敲钟上市的仪式,它在 2024 年成为了美股自动驾驶领域中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云天励飞拥有算法、芯片和大数据全栈式能力,它是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人工智能企业。2023 年 4 月,这家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
郭涛指出,在 AI 生态里,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较为明确。龙头企业像华为、腾讯,它们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将精力集中在基础技术研发、搭建平台以及制定标准等方面,为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中小企业则依据自身的特色,在细分领域进行深入钻研,借助龙头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和平台,开展创新应用的开发工作,以此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AI生态繁荣发展。
机器人产业链也是巨头与新秀林立。
腾讯 RoboticsX 实验室的主任张正友近期公开表明,腾讯在努力打造开放的具身智能平台。目前,腾讯已经和国内 40 多家机器人企业进行了合作交流。在这些企业中,有接近 20 家是广东省内的企业。
拓斯达在加速崛起。
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该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其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郭涛对此表示。
目前,广东已逐步构建起了人工智能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作为主要引擎的格局,珠三角地区成为核心区域,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协同联动,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格局。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广东省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了 60.6 万家,在全国范围内位列第一。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 15.5 万家,同样在全国排名榜首。
政策 “加速度”
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较早且动作迅速,在政策配套方面给予了产业大力的支持。
2018 年,广东发布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2 年,《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 - 2025 年)》对广东省 AI 产业基础进行了梳理。同时规划了发展思路和行动目标。并且定下了围绕“软硬件开发+核心技术研发+行业领域智能化”完整 AI 产业链来部署 AI 创新链的方略。
2022 年 9 月,深圳做出了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这一行为。此条例是我国的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专项立法。
2022 年底,GPT 被发布了。人工智能开始走入舞台的中央,并且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
次年 5 月,《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 - 2024 年)》得以发布。此方案提出,需通过强化智能算力集群的供给,以及打造全域全时的场景应用等一系列举措,来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同年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算力生态”等 22 条意见,为广东确定了目标,即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以及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
2024 年被业界视为“AI 应用元年”。在这一年当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探索逐渐受到重视。
2024 年初,深圳作出了宣布。人工智能被升格为深圳“20+8”产业集群当中的独立集群。在 10 月的时候,深圳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首次公开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同年 3 月,广州开发区和黄埔区发布了 2024 年的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这个清单涵盖了 9 大领域,并且有 50 个场景。
5 月在两个月后出台了《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此《措施》明确,广东会在手机、家居、机器人等 8 大门类中,打造 100 款以上可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并且会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 500 个以上的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为今后几年的人工智能发展定下了目标。到 2025 年,全省的算力规模要超过 40EFLOPS,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要超过 3000 亿元。到 2027 年,全省的人工智能产业底座会进一步夯实,算力规模会超过 60EFLOPS,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会基本形成,并且人工智能自主软件的覆盖率将达到 50%。智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70亿元。
2025 年初,DeepSeek 开始兴起。国产 AI 来到了聚光灯之下。可以预见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变得更加深入。
今年 2 月,《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 年行动计划》正式开始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应用,促使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相融合,与消费终端相融合,与教育医疗相融合,与城市管理相融合等,以此打造出一批被大规模使用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同时打造出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在机器人领域,提到要大力发展像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对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以及关键核心部件的突破,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创新。建设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要达到高标准,要引进 3 - 5 家独角兽企业以及科技型领军企业,同时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培育。
人工智能竞速的赛道上,广东正踩下发展的油门。
数据表明,当下,广东已经开始进行布局并建设了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同时也建设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一共是 11 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广东借助政府性基金,促使各类创投资本踊跃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在这当中,广州的科技创新母基金设立了 36 只子基金,这些子基金的总规模将近 300 亿元,并且对超过 50 个 AI 项目进行了投资。
大湾区引擎发出轰鸣声,广东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将如何创造新的“纪录”呢?答案正在时代浪潮里逐渐形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