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2025年人工智能竞争白热化:DeepSeek与Grok3的技术革命与人类智能本质的反思

图片

2022 年底,GPT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将人工智能应用推到了最前沿。2025 年,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转折点,并且该领域内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中国初创企业 DeepSeek 凭借开源、低成本且高效率的模型,引发了一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接着,马斯克旗下的 xAI 公司推出了名为 Grok3 的产品,号称它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并宣称其推理能力已经超越了包括 GPT、DeepSeek 在内的现有的顶尖模型。

这两大模型展开较量,既是技术方面的碰撞,也是人类对智能本质理解的一种镜像投射。当科幻作品里的人工智能预言逐步在现实中呈现,我们迫切需要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人与机器的共生边界。

图片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人们就开始讨论“思考机器(thinkingmachines)”这个概念。1950 年,图灵发表了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Machinery andIntelligence)。在这篇论文中,他推测了创造出会思考的机器的可能性。1956 年夏,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召开会议来研讨“怎样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 AI)”这一概念。而这一事件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致力于研究开发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其研究目的是让智能机器具备听的能力(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具备看的能力(如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具备说的能力(如语音合成、人机对话等),具备思考的能力(如人机对弈、定理证明等),具备学习的能力(如机器学习、知识表示等),具备行动的能力(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

图片

自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曲折起伏,可分为六个阶段:

1956 年到 1974 年是起步发展期。在概念提出之后,便取得了机器定理证明等成果,并且掀起了首个高潮。

1974 年到 1980 年是反思发展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目标不切实际,所以遭遇了失败,进而陷入了低谷。

1980 年到 1987 年是应用发展期。在这个时期,专家系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从而使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了实际应用。然而,到了 90 年代中期,大规模的应用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应用领域狭窄、缺乏常识性知识、知识获取困难以及推理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次进入了寒冬。

90 年代中至 2010 年为稳步发展期。在此期间,网络技术不断加速创新。网络技术的加速创新促使人工智能的创新研究得以加速。同时,这也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

2011 年至今是蓬勃发展期。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突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在全球掀起了发展热潮。

DeepSeek与Grok3的对比:

技术路径的“东西方镜像”

图片

DeepSeek 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突破。它对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进行了系统级的创新。它在 2048 块英伟达 H800GPU(针对中国市场的低配版 GPU)集群上完成了训练。这打破了大语言模型以大算力为核心的预期天花板。也为在受限资源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算法方面主要有混合专家模型;工程创新方面主要包含低秩注意力机制、强化学习推理、小模型蒸馏,还有诸如 FP8 混合精度以及 GPU 部署优化等。

马斯克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是 Grok3,它属于 xAI 。xAI 团队宣称 Grok3 比 Grok2 强大 10 到 15 倍,并且从演示中的基准测试来看,它实际上或许能与市场上最好的模型相匹敌。

图片

Gro3与DeepSeek相比,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Gro3 在性能和效率方面表现突出,它是以 20 万块英伟达 GPU 为依托进行训练的“算力巨兽”。在数学推理以及编码能力上,Gro3 超越了 GPT-4o 和 Gemini-2Pro15。它的“思维链”技术能够通过使推理过程透明化来减少幻觉问题,不过即便如此,仍需要人类进行监督和修正。

DeepSeek 采用“小模型办大事”的策略,利用 278.8 万 H800GPU 小时训练出了当前的 V3 模型。DeepSeek 借助结构化稀疏注意力和混合专家系统,达成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突破,其成本仅为 557.6 万美元,是 Grok3 的 1/20,正因如此,它甚至被认为对英伟达的算力霸权构成了挑战。

Grok3 在生态策略方面具有优势,其在实用性方面表现突出,比如能够生成包含成本估算的餐食计划;在人性化交互上也较为出色。然而,它延续了闭源策略,与特斯拉机器人以及 X 平台的社交数据深度绑定,试图构建起从硬件到软件的垄断生态。尽管 Grok3 在推出几天后改为面向所有人免费,但却存在使用次数的限制。

DeepSeek 在结构化技术回答方面展现出潜力,在行业定制化领域,比如气象预测和医疗诊断等方面也展现出潜力。同时,它通过 MIT 协议开源模型,将权重、架构以及训练代码全面开放,支持商业进行二次开发,并且没有强制的开源要求。这些特点让更多的人能够以 DeepSeek 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与创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并且吸引了全球的开发者一同构建生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对话模式。

DeepSeek 与 Grok3 存在竞争,这种竞争的本质是两种文明愿景的较量。前者通过“普罗米修斯之火”来点燃技术平权;后者则凭借“奥林匹斯神系”去构筑性能巅峰。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写下机器人三定律的时候,或许没有预见到,真正的挑战并非是对 AI 进行约束,而是人类能否在算力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守住伦理的底线。未来的智能文明,需要让技术既不会成为《美丽新世界》里的那种麻醉剂,也不会成为《弗兰肯斯坦》中那种失控的造物,而是能够照亮人性深处的镜子。

参考资料:

[1]#Second_AI_winter

[2]

[3]#

[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