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 3 月 6 日电 张乃月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为中国核电董事长。近日他表示,人工智能与核能存在“共赢”的前景。他指出,人工智能与核能领域的合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核能企业能够为算力提供极为强大的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方面的支撑,与此同时,AI 技术还能够推动管理创新以及科技创新。他认为,核能与算力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为之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要把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把数字技术与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网络上有一句话流传着,人们认为 AI 的尽头是算力,而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同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为,电力的尽头是核动力。这句话虽然并非十分全面,但却体现出了我们对核能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寄予的憧憬以及所赋予的厚望。卢铁忠如是说道。
核电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卢铁忠认为,一方面能够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升核电的经济性。
漳州核电“智慧工地”控制中心。
他以三门核电为例进行解释。该核电站凭借超过 40 个数字化场景应用,获得了全球核电行业首个“灯塔工厂”称号。这得益于核电数智化建设,使得机组能力因子提高了 1.5%,大修工期缩短了 46%。
中国核电旗下的运行研究院已成功接入 DeepSeek ,中核武汉前期自主研发的“核智·龙灵”大语言模型也已成功接入 DeepSeek ,“核睿思语”大语言模型同样已成功接入 DeepSeek 。这些接入 DeepSeek 的模型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 40%-50% ,在智能回答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也提升 40%-50% 。
谈及近期在网络上很火爆的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卢铁忠觉得,机器人呈现什么样的形态并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能够解决核电厂的需求。
目前,中国核电领域应用的机器人具备高耐辐照的能力,同时具有高安全性,还能适应核电的特殊环境。例如,用于强辐照环境下的反应堆换料的机器人,用于水下设备检测和运维的水下爬行机器人,用于设备维护的无损检测机器人,以及用于日常巡检工作的轮式巡检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已经在核电现场得到了成熟的应用。
此外,中国核电在对关键设备进行运维保障时,运用了众多自主研发的特种机器人产品。目前,其旗下的中核武汉正计划设立一个专门针对核行业的机器人专业化平台。(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