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 图源:受访者提供
AI 再次迎来热潮,“人工智能+”这一行动在过去的两年里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需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要把数字技术和制造优势、市场优势进行更优结合。同时要对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予以支持。并且要大力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的发展。
3 月 3 日这一天,深圳发布了 4 个行动计划。这些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6 年要培育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到 8000 亿元以上,并且力争达到 1 万亿元。同时,要集聚不少于 10 家现象级的人工智能终端企业,还要让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产量突破 1.5 亿台。
近期,“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云天励飞每天都有各路人士前来调研。对方想要通过与一线企业进行交流,去理解未来的趋势,还要理解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怎样应用于自身。
云天励飞的副总裁郑文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边缘 AI 的时代正在加快到来。去年开始,他们认为大模型已具备迈向 C 端的能力。DeepSeek 的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让他们看到大模型在边缘端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可能性。
今年将是AI智能硬件的爆发元年
所谓边缘 AI 指的是把 AI 直接部署在边缘设备上,在靠近数据生成源的位置进行处理和推理,这样就无需依赖云端计算。
郑文先认为,传统云端模型的参数超过千亿,单次计算调用所需的算力成本很高。这是大模型技术难以推广的最主要因素。而在边缘端直接部署 AI 的话,就能够用更小规模、更低成本的模型去满足细分场景的需求,从而使大模型的市场化成为现实。
此外,把 AI 引入边缘端,能使调用更为灵活。同时,还可以在本地直接展开数据处理,这样就能避免将敏感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而增强了数据的隐私性与安全性。郑文先说道:“这些都是边缘 AI 的优势。”
问题在于,之前边缘侧 AI 的发展受到硬件算力条件的约束,其能力比较有限,给使用者带来的体验提升不是很明显。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 突然出现,这让郑文先看到了新的转机。DeepSeek 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效能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热烈追捧。然而,在业内人士的眼中,DeepSeek 最大的成就不是对 OpenAI o1 大模型能力的重复展现,而是在模型架构、蒸馏技术以及强化学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
DeepSeek 开发了一系列小尺寸蒸馏模型,除了完整版的 671B 模型之外。这些小尺寸蒸馏模型的参数范围覆盖 1.5B 至 70B。通过上述技术创新,DeepSeek 使简化后的小模型继承了强大的 AI 能力。LiveBench.ai 的数据表明,将 Llama 3.3 和 DeepSeek R1 蒸馏模型进行对比,这两个模型的参数都为 700 亿。从表现来看,后者在推理任务中表现更优,在编程任务中表现更好,在数学任务中表现更佳,在数据分析任务中表现也更出色。
DeepSeek 的技术创新表明,大模型在经过剪枝、量化、蒸馏等更轻量化的压缩处理之后,其推理能力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这使我们看到了大模型在边缘端大规模落地推广的可能性。郑文先作出了这样的表示。
高通在其最新发布的《AI 变革正在推动终端侧推理创新》白皮书中指出,DeepSeek 的推出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 AI 进入了推理创新时代。训练成本下降,能够实现快速推理部署,并且针对边缘环境进行了创新,这些因素正在推动高质量小模型的大量涌现,从而加速了 AI 在边缘终端的部署。
事实上,郑文先观察到,在今年 1 月举办的 CES 消费电子展上。能看到很多产品与 AI、大模型相关。80%的产品都属于此类。各家互联网大厂在推出相关智能硬件产品。制造业巨头也在推出相关智能硬件产品。人工智能企业同样在推出相关智能硬件产品。
从这个角度去看,我坚信 2025 年必定会成为 AI 智能硬件的爆发元年。郑文先如此说道。
深圳硬件优势放大
深圳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优势因 AI 智能硬件的爆发而进一步被放大。
AI 技术突破以 DeepSeek 为代表,这固然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器。然而,真正的革命必然源自底层算力架构、中间层算法工程与顶层商业模式的共振创新,而这正是深圳的优势所在。郑文先说道,在他看来,硬件是 AI 落地场景的重要抓手,并且深圳本身就是智能硬件之都。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此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透露,在 2024 年,深圳的民营企业数量达到了 262.3 万户。并且,其中有 286 家是 A 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市值为 5.1 万亿元。深圳的民营企业数量和市值在全国城市中均位列第一。深圳拥有 886 家民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处于首位;有 2.37 万家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位列第二;还有 34 家民营独角兽企业,在全国位居第三。
深圳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云天励飞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奥比中光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晶泰科技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万兴科技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元象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元戎启行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思谋科技在榜上。《2024 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50 强》数据表明,赛为智能在榜上。
深圳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数量方面位居全国之首,并且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企业分布上也位居全国之首,从而成为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如是指出。
郑文先认为,如同英伟达创始人所强调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同时具备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在这个大湾区中,深圳拥有技术和硬件基础,能够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很好地实现产业协同。当前发展的关键在于,要能够有效地把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圳的产业基础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以此打造出具有市场引爆力的创新产品。
去年起,云天励飞开始围绕 C 端需求进行布局。它研发了针对儿童教育的 AI 拍学机。还斥资 1.8 亿元收购了智能穿戴设备方案设计公司岍丞技术。并且与智能硬件厂商等联合打造了智能眼镜产品——AI 拍拍镜。据郑文先透露,云天励飞还在研发一系列与大模型相关的 AI 硬件产品,其中包括 AI 毛绒玩具。
深圳是一个富有希望且充满奇迹的地方。倘若能够把大模型的能力和深圳的优势产业进行良好的结合,那么在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如同宇树科技、深度求索这般的公司在深圳不断涌现出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