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是观察者网的齐倩所写。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计划在 2 月 26 日举办 2024 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财报电话会议。
路透社 24 日称。英伟达即将公布业绩之际,市场将关注焦点放在对昂贵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需求上。中国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的 AI 模型 DeepSeek 并震撼世界后,投资者开始对英伟达 AI 芯片的巨额支出产生怀疑。
报道表明,英伟达在过去的两年里成为了全球大型科技公司 AI 浪潮中的最大获益者。它的全球市值已经上升到了第二位,并且其股价是 2023 年和 2024 年表现最为出色的股票当中的一支。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了一款 AI 模型,此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它以极低的成本达到了能与美国顶级 AI 模型相匹敌的效果,受到了从业者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一些投资者开始产生怀疑,即英伟达的尖端芯片在 AI 竞赛中是否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服务或投资公司 Spear Invest 的首席投资官伊万娜·德勒夫斯卡持有英伟达股票,她表示:投资者一直对 DeepSeek 及其对 AI 芯片需求的影响极为关注。所以,如果英伟达能够证实他们依然能够“超越并提高”,这会对该公司股票产生相当积极的影响。
近两年,英伟达在全球市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长,成为仅次于苹果的公司。(路透社制图,以下情况相同)
去年 3 月,英伟达宣布推出新一代 AI 芯片架构 Blackwell。预计 Blackwell 芯片的出货量在第四季度会加速增长,从而使该公司在第四季度的营收增加。到目前,市场对英伟达 AI 芯片的需求依然没有减弱。微软、Meta 等大客户之前表示,他们打算继续增加对 AI 数据中心的投入。
分析师预计,英伟达推出一款新型复杂芯片的成本增加了,这会导致英伟达第四季度的利润率受到挤压。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英伟达第四季度的营收预计会增加 72%,能够达到 380.5 亿美元。这一增幅是英伟达七个季度以来最低的,在此之前,该公司的收入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在近几年里,英伟达让投资者逐渐适应了这样一个世界,即该公司每个季度的业绩都能超出投资者的预期。这也就意味着,倘若英伟达的业绩低于预期,其股价就会遭受重大的打击。
贝尔德董事总经理泰德·莫顿森称,英伟达需要做到“像以往那样超越”,不然就会“失败”。
数据显示,英伟达收入增长开始放缓
过去两年,因为 AI 大模型对算力获取存在焦虑,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飙升,如同太阳般炽热。然而,随着 DeepSeek 的突然出现,市场对英伟达的“算力神话”开始产生动摇。到美东时间 2 月 3 日时,英伟达的股价相较于 1 月的高点,累计下跌了 23.8%,其总市值累计减少了 893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5 万亿元。
2 月初,摩根士丹利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将英伟达 AI 芯片 GB200 NVL72(其在 NVLink 域中可支持 72 个 GPU)的 2025 年出货量进行了下调。原本预计的出货量是 3 万到 3.5 万件,现在下调至 2 万到 2.5 万件。在最坏的情形下,出货量有可能低于 2 万件。
中国工程师们在这个时候加班加点工作。国产算力开始陆续与 DeepSeek 进行合作。华为、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京东云、天翼云、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等国内众多云平台,都已经宣布了对 DeepSeek 的支持以及适配事宜。
路透社在 2 月 10 日有相关报道。OpenAI 正在着手开发其首款自家的 AI 芯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有芯片行业的媒体作出评价,称 OpenAI 打响了抛弃英伟达的第一枪。
当地时间 20 日,英伟达的 CEO 黄仁勋首次对“DeepSeek 冲击”作出回应。他说,DeepSeep-R1 推理模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还称赞 DeepSeek 的创新使得 AI 产业充满活力,“R1 模型在全球激发的活力让人感到惊叹”。
黄仁勋表示,投资者似乎觉得,“向 AI 问一个问题,它就会立刻给出一个答案”。很明显,这种思考模式是不正确的。他称,AI 的后训练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教会人工智能模型更好地“推理”,这是科技行业的下一个拓展前沿,并且依然依赖于巨大的计算能力。
他表示,DeepSeek 具备推理功能,凭借这一功能,它在获得更高质量的回答之前会进行大量的“思考”,而这将会促使算力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