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2025英伟达GTC大会:黄仁勋揭示AI与物理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新时代

2025 年英伟达 GTC 大会上,CEO 黄仁勋进行了一场主题演讲。这场演讲充满前瞻性,展示了 AI 与尖端计算技术对各行各业的重塑作用。

黄仁勋强调,AI 已从简单的感知任务演进到成为具备推理、规划和行动能力的“代理系统”。这些进步需要更强劲的计算能力,进而推动了英伟达在芯片架构以及企业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黄仁勋称:“下一波浪潮已经来临。我们今日将着重探讨机器人技术,它是由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物理 AI 所驱动的。”它能够理解像摩擦力这样的概念,也能够理解惯性,还能理解因果关系以及物体恒存性。例如,一个东西绕过墙角,这并不意味着它从这个宇宙中消失了,它依然存在,只是我们暂时无法看到它。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理解三维物理世界的能力,才会开启一个新的 AI 时代,我们把它称作“物理 AI”。并且它会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每一波浪潮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nvidia物理引擎__英伟达物理运算引擎

英伟达为下一代 AI 计算规划了明确的蓝图。黄仁勋展示了英伟达即将推出的 AI 芯片,其中有 2025 年发布的 Blackwell Ultra(20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2026 年的 Vera Rubin(50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还有 2027 年的 Rubin Ultra(100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英伟达发布了 Groot N1,它是面向人形机器人的开源 AI 模型,此行为标志着公司对通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押注。英伟达为高端企业和研究应用设计的“个人 AI 超级计算机”是基于 Grace Blackwell 芯片的 DGX Spark 和 DGX Station。英伟达与通用汽车展开合作,把 AI 引入到制造、车辆设计以及自动驾驶领域,从而对汽车体验进行重新定义。与此同时,英伟达与 DeepMind 以及迪士尼携手合作,开发出了 Newton,它是一款下一代物理引擎,并且计划在 2026 年应用于迪士尼主题公园中逼真的机器人互动。

谷歌 AI 商业化负责人 Eva Dong 认为:人类的智力并非普通之物。它的范畴很广,深度很深,并且是一个能够不断被塑造的过程。他个人倾向于 AMI(Autonomous Machine Intelligence)。他认为 AMI 不会很快到来,这一点他和我个人的观点是一致的。要让机器真正达到人类智力的水平,确实还需要很多年。

小米战略总监 Mingyue Wang 称:英伟达对 AI 发展的思考极为深层。它的布局并非三五年的短期之举,而是着眼于十年、二十年这般极为未来的事情。我认为它的布局很深,几乎将所有与 AI 基础设施相关的硬件、软件、存储以及整个平台都涵盖其中,这些都给人一种非常完整的感觉。

安永咨询经理 Allison Hishmeh 补充说:现在整个市场在逐渐以技能为基础。所以,紧跟趋势以及掌握能告知各个行业发展方向的某些关键数据点是很重要的。因此,不仅要对某些狭窄的细分领域很精通,还要知晓即将到来的机会,这一点很关键。

英伟达在 GTC 2025 再度彰显了其在 AI 领域的领导地位。然而,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英伟达必须持续进行创新,以此来维持自身的优势。AI 计算的未来并非由某一家独揽,而是呈现出多元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随着更多参与者的投身其中,AI 技术的普及以及应用将会加快推进,从而为全球的各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看看新闻记者: 任美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0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