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博
报道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得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TARS)完成了 1.2 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蓝驰创投和启明创投共同担任领投方。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参与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融资额在中国具身智能行业的天使轮中是最大的,创造了新的纪录。
它石智航正式成立还不足两个月,其背后的创始人团队便浮出了水面。其中有前华为车 BU 自动驾驶 CTO 陈亦伦,还有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李震宇。这两人一同联手,意味着具身智能领域迎来了真正的 AI 玩家。
此时,具身智能在创投圈极为火爆,一笔笔巨额融资表明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即将来临。它石智航的创始人兼 CEO 陈亦伦介绍说,他们的使命是以物理世界的 AI 和通用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打造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使高性能 AI 能够大规模地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之中。他判断,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序幕已经拉开。
1 大牛集结,他们联手创业,正在招人
这是它石智航团队首次正式亮相。
翻看履历可以得知,CEO 陈亦伦博士在技术和产业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是中国具身智能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人。曾担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的首席科学家,还曾担任华为自动驾驶的 CTO 以及大疆机器视觉的总工程师。
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博士曾是华为的“天才少年”。他是具身智能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也是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研究员。他曾从无到有地主导了华为智驾端到端的决策网络,还打造了复旦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
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是国家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他曾担任原华为 ADS 智能导航部部长,也是空间感知的首席技术专家。他在工业制造、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产业领域深耕多年,曾带领多个产品成功实现商用。
首席战略官 Vincent 是多模态学习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持续创业者。他带领多家创业公司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曾经担任过华为和百度关键技术岗位的负责人。在公司中,他担任投融资负责人这一职务,以高效率完成了本轮融资。
董事长李震宇曾担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的总裁。他牵头构建了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他还牵头打造了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他是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支队伍至此正式集结,阵容十分豪华,可预见的是,此团队会融合以往成功打造明星级 AI 产品技术的丰富经验,引领石智航专注打造具身智能创新技术产品。
它石智航的核心壁垒是什么呢?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独具特色,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也具备本体研发能力,还具备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技术路线上,它石智航构建了全新的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新范式。在行业中,开创了 Human-Centric 具身数据引擎。此引擎能够实现真实世界具身数据获取能力的重大突破。这将为物理世界 AI 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公司在行业内首创了空间感知与推理决策一体化的具身大模型。该模型通过打造数据驱动且可泛化的通用物理世界智能系统,从而加速了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 GPT 时刻。
投资界获悉,它石智航的核心团队组建完成之后,其员工已经正式进驻上海的办公区域,并且公司正在加紧进行研发岗位的招聘工作。
未来已经到来。石智航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震宇称,凭借着成熟的智能硬件产业链基础,以及持续升级的人工智能技术储备,再加上丰富的应用场景与顶尖的人才资源矩阵,具身智能领域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它石智航团队会一直秉持创业的初心,对创业的基本规律予以尊重,期望能与全球的具身智能企业一同努力前进,借助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促使具身智能产业达成可持续发展。
2 今年最大天使轮融资
投资界交流一圈下来,一幅融资画面徐徐展开。
2024 年年底,它石智航团队萌生创业初步想法之后,首先联系了蓝驰创投团队,与他们沟通思路并寻求融资。蓝驰创投团队随即在产业界和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及交叉验证。此前,蓝驰创投长期在具身智能赛道深耕,投资过多个顶级创业项目,然而它石智航团队的核心成员还是给投资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分析道,它石智航团队具备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其一,拥有全球顶尖的世界模型构建能力,同时具备超大复杂系统的工程化落地能力;其二,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算法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且具备软硬件一体交付能力;其三,公司对目标行业的痛点有着深度洞察,能够精准锚定高价值应用场景,交付完整的解决方案。
启明创投在 2024 年 5 月的全球机器人领域顶级会议 ICRA 上结识了丁文超,与它石智航结缘。初次碰面时,丁文超展现出聪慧敏锐的特质,对具身智能领域新兴技术趋势有透彻的认知,并且周身洋溢着创业热忱,这些都给启明创投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年底,启明创投与它石智航的创始团队进行了多次深度交流。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觉得,投身具身智能领域创业,一方面要对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拥有丰富的工程化经验、产品化经验以及量产经验。他认为石智航所在的团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能力的优秀团队。
在线性资本创始人兼 CEO 王淮的视角中,这支团队能够把之前做自动驾驶的软硬件经验与大模型的思考和推理能力相结合,并体现在具身机器人上,所以被称作“梦之队”,随后他很快就做出了投资决定。除了对团队成员印象深刻之外,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在当时的融资环境下,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第一轮融资筹集到这么多资金,这体现了市场对技术的信任,是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它石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融资能力都非常厉害。”
恒旭资本对具身智能赛道的战略价值高度认可。他们认为,它石智航团队的技术路径一方面传承了汽车工业级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 AI 算法实现了认知决策的升级,并且期待该团队能够助力行业向前发展。
洪泰基金的投资人表示:它石智航是洪泰基金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投资布局。它石团队曾在具身智能的自动驾驶应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对它石智航未来成为全球具身智能赛道的头部公司持看好态度。
投资界获悉一个细节:襄禾资本的负责人是跟进创始人多年的资深投手,联想创投的负责人也是跟进创始人多年的资深投手。他们听到它石融资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从国外赶回,并且以闪电般的速度锁定了份额。
襄禾资本创始合伙人汤和松称:通用机器人是一个极为巨大的赛道,这几乎已成为共识。更为关键的在于怎样去选择最具实力的团队。我们认为,AI 模型的研发能力在通用机器人领域很重要,工程能力也很重要,量产能力同样重要。自动驾驶背景团队在这个赛道上具有基因上的契合性,并且有优势。在这个意义层面,亦伦和震宇无疑是处于最高段位的组合,也是最顶尖的组合。我们相信,帮助他们创业,一定会对世界产生改变。
2024 年底,高瓴创投开始与它石智航团队接触。公司团队的背景独特,给高瓴创投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既有从 0 到 1 进行端到端 AI 模型落地的经验,又一直保持着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嗅觉。在双方接触过程中,高瓴创投团队察觉到它石智航对具身智能技术路径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们不是单纯地去追求单一某个技术的突破,而是依据对 AI 与机器人融合所蕴含的底层逻辑,提出了一套具有系统性的具身智能架构。
各方汇聚,今年最大一笔天使轮融资就这样诞生了。
3 具身智能,进入“中国时间”
中国的具身智能赛道,目之所及之处,正在掀起融资风暴。巨量的资金纷纷涌入具身智能领域,其背后的逻辑是不难理解的。投资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相似的观点,那就是具身智能行业正在进入“中国时间”。
前不久,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人形机器人 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这份报告列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 100 家核心企业。其中有 56 家企业来自中国。该报告称,中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份额高达 63%,主导着全球供应链。
高瓴创投团队向投资界表明,中国具备全球最为庞大规模的工程师红利。并且,越来越多顶尖的 AI 科学家以及机器人专家选择投身创业。“凭借中国在人才规模方面的优势,还有高效且完备的供应链,以及大规模可进行验证的场景等,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能够孕育出领先于全球的企业。”
这一观点与蓝驰创投的朱天宇观点一致。行业增长的第一性从优化配置转变为大国竞争,在此过程中,中国在供应链、人才和场景方面的传统优势能够迎来能力提升,从而使中国人才具备创造世界一流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激发自身与全球的需求。尽管行业的 PMF 时刻尚未到达,但或许会比预想的时间更快地到来。人类初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南坡和北坡都需要去探索。因此,蓝驰一直持续地关注着赛道中的那些优秀选手。
前景是笃定的,但现实也清晰地摆在眼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具身人形机器人都还处在早期阶段,要实现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的一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美国的同行们经常能够获得几亿美金这样起步的资金支持,在国内则更需要把大量的资金聚拢起来。
启明创投周志峰认为,当下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投资人对短期成果有着急切的期待,而技术实现落地却需要较长的周期,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大家通常会过度关注技术在短期内的变革,然而却低估了技术的长远发展潜力。具身智能行业需要有耐心,需要有具备长期投资意愿的资金注入,这样才能助力行业稳健地前行。
这是一场充满冒险的征途。虽然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看到彼岸,但是也要有人照常拉起船帆,驶向那未知的远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