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没有朋友的青春期:社交缺氧的孩子们如何在现实与网络间挣扎求生

“你见过溺水的人抓住浮木的样子吗?”

我合上《三联生活周刊》中那篇《没有朋友的青春期》后,脱口说出了第一句话。这些孩子在现实社交中折腾得疲惫不堪,接着转身扎进网络世界去寻求安慰,然而谁能知晓那是否是另一片会让人深陷其中的危险之地呢?

这样的青春期并非孤例,而是一个在不断扩大的社会现象。我每天都能听到类似的案例,孩子们因学业而脊背弯曲,在人际交往的迷宫中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在校园里成为“透明标本”。他们以“解离式”的存在来对抗现实,然而逐渐失去真实感的世界,正将太多人推向意义感的边缘。低着头摆弄衣角的是少年,被家长拽着胳膊推进诊室的是孩子。他们并非病例编号,而是我每天都要面对的、有着鲜活生命的“社交缺氧者”。

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现象。北医六院的医生这样表示。他们清楚地知道,近些年来,前来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不断增加。在这个问题方面,家长有着焦虑,学校存在无奈,校园环境有着局限,这些因素使得困境形成了一个难以冲破的闭环。很多孩子将目光转向网络去寻求支持。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极为丰富且混杂,有好有坏。他们为了能获得一点点的理解,常常不得不承受极大的信息压力,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回报往往不成正比。

比起网络支持的杯水车薪,让人更猝不及防的是,AI已经到来。

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这篇文章名为《心理学上的一个研究:班上“受欢迎”的孩子正在被“点赞”吞噬灵魂》。文中指出,数字地位已然成为孩子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 AI 有可能让这场身份焦虑游戏的速度变为原来的二倍。它会成为孩子们的心理治疗师吗?还是会成为批量生产新型孤独的流水线呢?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扒开了 2024 年的这篇研究。我们想要了解 AI 在青少年社交支持中的角色,想知道它能做些什么,擅长什么,以及有哪些风险值得我们警惕。

研究标题具有学术性,是关于《AI 在青少年同伴支持中的角色:对人类与 AI 生成回应的偏好研究》。然而,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到眼眶发酸,那就是研究者如同绕过雷区一般,避开了 10 - 18 岁的孩子,他们宁可让样本的年龄往上移,也不愿意去惊扰正在经历青春风暴的少年。

太长不看

如果您不想看具体的原因,只想知道研究结论,可以只读这里。

在不同的求助主题方面,AI 与 Human Help 的优势比较明显。

_没学历学java有出路吗_友谊被别人代替应该发什么说说

研究问题

这项研究对青少年在线求助的典型场景进行了模拟,重点关注了他们最为经常遭遇的四类问题。其一为人际关系方面的困境;其二是与自杀相关的想法;其三是自我表达方面的困惑;其四是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研究者都准备了四种不同来源的回应。其中有朋友给出的建议;有成年导师进行的开导;有专业心理治疗师提供的方案;还有 AI 自动生成的回复。

622 名青年参与者通过线上实验,以“盲测”的形式(不告知回复来源),对 16 种问题与回应的组合进行评分(1 - 5 分),同时写下了具体感受。

研究结论 1️⃣当代青少年的求助图鉴

当代年轻人习惯将网络当作情绪出口。97%的参与者有过在线求助或提供帮助的经历。近半数人偶尔在社交平台吐露心事。有 24%的年轻人形成依赖,每 4 人中就有 1 人将评论区当作深夜树洞。在这片数字荒原中,不同角色的表现令人深思。

2️⃣不同困境中的求助密码

支持效果排行:AI> 成年导师> 治疗师> 同龄朋友

AI 具有“不站队、不评判”的特质,它的建议在喜爱度方面和实用性方面都获得了冠军。参与者表示这些回复“真的在很努力地帮助朋友,而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朋友”,并且特别认可 AI“像真正在乎你的朋友那样全力去做”的沟通风格。

成年导师陷入了“正确废话”的困局。开场白充满了理解,比如会说“我明白你的感受”。然而,他们给出的建议常常停留在表面,这被吐槽为“兜着圈子不说重点”。

专业咨询面临着温度方面的危机:它虽然能够专业地引导情绪表达,然而,标准话术却给人一种“急事需要预约排队”的感觉。有参与者无奈地说道:“我此刻就急需帮助,就像需要救命稻草一样,而你们却将帮助安排到了下周。”

同龄人的安慰会触发信任危机:年轻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却得到了最多的差评。参与者指出,朋友的建议“太直接,完全没有共情之心”,“这些话听起来既刺耳又粗鲁,根本没有考虑求助者的情绪”。

年轻人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他们要的并非是那种教科书般完全正确的,而是那种能够“懂我并且能够有所作为”的解决办法。

支持效果排行:AI> 成年导师)> 治疗师> 同龄朋友

AI 的制胜点在于像过来人那样分享心路历程,这样既能够产生共鸣,又能够给出实际操作的指南。

成年导师以“我懂你”开场,然而语气是“疏离”的。成年导师表达了同情,也就是“为他人感到难过”的情感,但却缺乏“共情”,即“与他人一同感受”的情感。参与者评价说,求助者并未真正被理解,缺乏深度共鸣。

专业咨询存在一种温度悖论。心理咨询师的回复能够被一眼辨认出来,人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这条回复带有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然而,同时又会让人感觉像是在听理论课,缺少那种能够触达人心的人性化元素。

同龄安慰时的“已读乱回”情况:朋友本应最懂彼此,然而其回复却被指“缺乏足够支持性,没能有效安抚求助者”。并且也无法真正与求助者产生共情,这并非是他们不能共情,而是他们不愿意投入足够努力去表达共情,即“缺乏真正的共情。感觉这位回复者并未真正投入太多精力……”

沟通密码:要共鸣不要指导,要策略不要鸡汤。

支持效果排行:AI> 成人导师> 治疗师> 同龄朋友

AI 的制胜点在于:既不会进行说教,也不会给出空头承诺。它能够懂得我的难受,并且还能提供解决方案,就像是随时准备为我服务的健康管家一样。

成年导师会说一些看似正确但实际没什么用的话,比如认可“需要休息”,然而却被批评为“把放松当作万能药”。参与者指出,这种安慰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没有问题,结果反而耽误了求助的时机。

专业建议落地存在困境:治疗师坚持只采用“继续咨询”这一方案,遭到了质疑,有人质疑说“明明没有效果却还要硬撑着”。费用问题引起了共鸣,大家都认为“心理咨询的费用太高了,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亲友的陪伴”。

沟通密码在于,当身体和心理问题相互交织的时候,年轻人非常渴望能够拥有既具备医学方面的严谨性,又能够融入生活之中的智慧的解决方案。

支持效果排行:成人导师> 治疗师> 同龄朋友> AI

成年导师的制胜点在于:他们凭借“真诚共鸣”而获得了最高评价,就好像有人真的很在乎你的处境,并且想要陪伴你梳理那些混乱的事情。即使他们给出的建议稍微有些冗长,但是那种“搏命相劝”的迫切感,却成为了在绝望时刻的关键支撑点。

同龄人的安慰陷入了“机器人悖论”。原本应该是最了解彼此的朋友,然而他们给出的建议却被参与者误以为是 AI 生成的。这些话就像是自动回复一样,除了说“挺住”之外,给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专业咨询遭遇了信任的崩塌。有参与者愤怒地指出,他们还没有说自己想自杀,然而咨询人员就给他们贴标签。这种过早使用敏感词以及过度聚焦风险评估的做法,让求助者感觉自己像是在接受审讯,而不是在被拯救。

AI 会推荐专业医疗资源。然而,参与者却痛批它,说不能帮忙就算了,至少别讲“你该去看心理医生”这种话。这种“合规但冰冷”的回应,暴露出算法在极端危机面前存在共情的天花板。

生死关头的沟通密码:

共情先于方案:救命的关键在于先建立"我与你同在"的情感连接

专业并不等同于有效。标准的危机干预话术有可能会成为压垮求助者的最后那一根稻草。

人类所特有的人性的那一丝微光:即便算法再怎么精密,也绝对无法复制出那句饱含着颤抖的“求你别做傻事”。

AI 在三种求助场景里表现得很出色,然而研究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重要的共识:技术是无法替代人类情感连接的。我们与其去争论 AI 能不能取代人类,不如更加关注它的桥梁价值,也就是作为情感支持网络的智能导航仪,AI 或许能够:

优化连接精度的方式是通过语义分析来匹配最合适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可以是经历相似困境的志愿者。

破除沟通屏障:为羞于表达者提供"共情话术库",降低求助门槛

构建安全空间:实时监测对话中的伤害性语言,守护脆弱时刻

在该研究设计里,参与者不知道回答是由 AI 给出还是人类给出的。当人类得知温暖的回复来自算法时,人类到底是被精密计算的共情策略所触动呢,还是真正认可了 AI 的情感智能呢?这不但属于技术方面的命题,更是一种哲学上的拷问。

写在最后:人性永不退场

深夜屏幕亮起,年轻人向 AI 倾诉绝望。我们看到的并非技术的胜利,而是人类对连接有着永恒的渴望。AI 或许能成为精密的情绪反射镜,然而真正能治愈人心的,始终是镜中映照出的那缕被理解、被在乎的人性微光。让算法成为传递温暖的导管,而不是替代温暖的源头,这或许就是人机协作最智慧的姿态。未来会有突破,这种突破不在于让 AI 变得更像人,而在于让技术更加懂得如何去守护人之所以为人的那种脆弱以及尊严。

参考文献

Young、J、Jawara、L. M、Nguyen、D. N、Daly、B、Huh-Yoo、J 和 Razi、A 在 2024 年 5 月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为年轻人提供同伴支持方面的作用,即对人类生成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响应的偏好研究。此研究发表在 2024 年人机交互计算系统会议论文集中(第 1 - 18 页)。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作者是 FloraWYH,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2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