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中国商务部行动:因美纳被禁出口基因测序仪,15家美企被管制出口军民两用技术

头条转发到微信上一大堆字母_头条转发到微信打不开_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2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这则公告震动了生物医药行业。美国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被正式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

头条转发到微信上一大堆字母_头条转发到微信打不开_

公告措辞十分严厉。美纳存在违反正常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它中断了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还对中国企业采取了歧视性措施,这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上述实体采取相应的措施。

时隔一个月整,“相应措施”靴子落地。

因美纳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即时生效。

商务部在同日不仅将因美纳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还将另外 15 家美国企业列入。这些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将被禁止出口军民两用技术,并且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必须立即停止。

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此前中国外交部已列入反制清单的企业。此次是由直接承担着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审批职责的商务部作出表态。这无疑意味着实际执行力度将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连番公告,如同一声春雷,中国传递的信号再清楚不过:

昨天的胡作非为,今天要付出代价。

对于因美纳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后果立竿见影。

头条转发到微信打不开__头条转发到微信上一大堆字母

这声春雷十分响亮,并非毫无预兆。美纳的苦果,在多年前的战略抉择时就已经种下了因。这家公司从技术先锋变成了政治棋子,其沉浮既是企业转型的悲歌,也是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里,企业到底是自认为的操控者呢,还是被随意摆布的棋子呢?答案,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更加残酷。

曾代表美国创新精神的硬科技企业们,是怎样一步步让自己陷入地缘旋涡的呢?这些企业原本代表着美国的创新精神,可如今却陷入了地缘旋涡之中,这一过程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呢?

美纳从行业先驱转变为行业“百草枯”,这正是一个包含野心、诱惑以及美国商业土壤腐化等元素的故事。

千禧年前后,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这家初创公司,凭借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对基因组学进行了重塑。这使得 DNA 解码变得高效,并且成本也能得到控制。全球的医院、大学和制药公司都在疯狂地抢购它的设备。因美纳在这个领域曾经一度是称霸天下的霸主。

实验室到医院之间,因美纳使生物医学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创始团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当第一代创业极客功成身退之后,因美纳的灵魂逐渐发生了变化。

卡尔·伊坎进入了公司,同时一批履历光鲜的职业经理人接管了公司。他们将公司从原本以技术驱动的先锋状态,推向了资本运作这条甜蜜而又危险的歧路。

回购股票,这是一种金融操作;并购扩张,也是一种金融行为;融资运作,同样属于金融范畴。这些金融方面的“炼金术”,逐渐替代了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前沿探索。

因美纳曾经是梦想改变世界的创新者,如今却蜕变成了自己当初所厌恶的那种样子,就像“800 磅大猩猩”一样。

这种转型不是个别的情况。在全球化以及资本化这双重力量的推动之下,很多美国的科技企业都走过了相似的历程。

华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实现了史诗级的崛起,因美纳曾经长期处于一种习以为常的“躺赚”状态,而这种状态开始发生变化。

新一代因美纳管理者们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选择从事枯燥且困难的工作。他们认为,与拼研发和拼成本相比,诉诸盘外招似乎要“聪明”很多。

竞争的舞台,就此从实验室、工厂和商店,转向法庭与密室。

2019 年,因美纳开始针对华大发起多起专利诉讼,并且指控华大窃取知识产权。华大方面展现出毫不畏惧的态度,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回击,对因美纳发起了专利侵权反诉。

2022 年,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裁决。裁决的内容是,因美纳侵犯了华大智造的双色测序专利,所以因美纳需要赔偿 3.34 亿美元。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华大智造宣布,与因美纳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了和解。并且,因美纳同意向华大智造支付 3.25 亿美元的净赔偿费。

这场败仗给因美纳带来了多方面的打击。在财务方面,3.25 亿美元的赔偿金虽然没有动摇其根基,但让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产生了疑虑。在战略上,专利战的失败没能遏制华大智造的扩张,反而使因美纳自身在技术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吞下苦果的管理层,随后被秃鹫投资人卡尔·伊坎的“宫斗”踢出了因美纳。

然而,法庭遭遇挫折并没有让因美纳的掌控者们警醒。相反,这促使他们转而进行更为危险的政治化操作。

公开记录表明,美纳之后大幅提升了游说投入。在《国防授权法案》中塞进私货并成功试水后,美纳果断从能量巨大的游说公司 S - 3 集团聘请了重要人物。接着,美纳开始就与国家安全、基因组安全相关的问题进行游说。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BIOSECURE 法案》,对美国实体与华大基因等公司的合作进行了严厉限制。

因美纳久违的“胜利”,最终证明不过是饮鸩止渴。

今天,中国商务部的反击按时到来了。禁止进口的裁决对于因美纳来说,一方面意味着其约 7%的公司营收会立刻变为零;另一方面,也动摇了它的供应链稳定性以及市场信心。

更深层的代价在于,美纳因短视策略而被推向了地缘政治的旋涡中心。它曾有这样的想法,即政治可以作为资本的延伸和工具,能够为其扫除正常商业规则无法逾越的障碍。然而,与狼共舞所带来的风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美纳的遭遇并非是个例。此次商务部反制的另外 15 家美国企业大多是硅谷的初创公司。正如心智观察所在《中方这次反制,打到了美式“硬科技”七寸》这篇文章中所展现的那样,这些企业一方面高度依赖着中国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通过迎合反华议题,试图得到硅谷右翼金主和华盛顿军工复合体的接纳。

如果说因美纳体现的是千禧年前后美国科技企业的发展脉络,那么它的开端至少还饱含着激情、真诚以及理想主义。而此次商务部进行反制的那些硅谷初创公司,它们连最初的故事都充斥着谎言与虚假的装饰。

当下美国硬科技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究竟有多大呢?日前,Clone Robotics 的创始人达努什(Dhanush Radhakrishnan)透露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察情况。

一些美国机器人初创企业依靠在中国套个壳子,就宣称是自主研发,这种做法已较为普遍,约占 99%。这些企业在起步阶段,常常被资本与政治的诱惑所包围,于是选择了“滑下去”这种便捷的方式,而没有走上“奋发向上”的正道。

因美纳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了全球化企业在地缘政治旋涡里的那种脆弱以及迷茫。现实非常冷酷地证明了,在国家利益相互碰撞的时候,那些自以为自己是棋手的企业,通常却会成为最容易破碎的棋子。从专利战这方面,到政治的操弄,再到中国市场的禁令,因美纳的每一个抉择都在历史的注视之下留下了教训。

美纳的故事不会是终章,还有更多自认为了不起且傲慢的棋子会在棋盘上起伏。对于那些依然在追求利益的玩家来说,禁果的代价才刚刚开始显现。

中国的反制措施,对于现今的美国制造业来说,绝不是可以忽视的事情。每一道禁令,每一次制裁,对于众多美国人而言,代价不再是虚幻的,而是实实在在且迫在眉睫的现实。

今天的美国企业在凝视着意识形态与利益相互交错的深渊,那深渊中的诱惑以及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已经越来越需要他们进行清醒的审视了。

是继续追逐金融炼金术和游说魔法,还是回归技术与市场的本源?

风暴尚未消散,阴影依然存在。答案或许只能在时间的锤炼下逐渐显现,它在关闭的工厂里低语,也在寂静的实验室间诉说。

来源|心智观察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2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