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出现了最强的稳市组合拳。4 月 9 日这天,市场在全天的时间里出现了触底反弹的情况。其中,沪指处于领涨的态势。北证 50 指数上涨超过了 10%。沪深两市在全天的成交额达到了 1.7 万亿,相较于上个交易日,放量了 740 亿。沪指连续两天呈现收涨的状态。
中国版平准基金突然出现。有多路资金坚决地进行买入操作。那么到底用了多少真金白银进行买入呢?市场数据能够最为直接地体现出来。
Wind 数据表明,仅从场内 ETF 方面来看。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全市场股票 ETF 的资金总计流入达到了 1753 亿元。8 日那一天,全市场股票 ETF 在前一天获得了 1062.75 亿元的资金净流入,突破了千亿元的规模。其中有 6 只宽基 ETF 的净流入超过了百亿元。
4 月 9 日,港股 ETF 的成交量显著增加。其中,华泰柏瑞恒生科技 ETF 的成交额达到 156.39 亿元,创造了次高的成交记录,仅低于 2024 年 10 月 8 日的成交额。同时,华夏恒生科技指数 ETF 的成交额也突破了 151.12 亿元。此外,华夏恒生互联网 ETF 和易方达中概互联网 ETF 的成交额也都突破了 70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南向资金在全天的交易中大幅净买入了 355.86 亿港元。并且,这一净买入金额创出了历史最高的单日净买入纪录。
国家队等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一“明牌”之下,市场人士摸出了护盘资金的路径。7 日托举沪深 300ETF 等宽基 ETF;8 日将护盘范围延伸至中证 500ETF、中证 1000ETF 等中盘;到 9 日,护盘范围跨过香江,延伸至港股。这一路径获得了市场认可,有观察人士指出,此次行动坚决,护盘更加透明,范围也更广泛。
强势护盘,两天买了1750亿元
ETF的放量与资金流向成为观察市场资金变动的最好窗口。
4 月 7 日、8 日,上市公司表示回购增持后,多只宽基 ETF 显著放量。4 只沪深 300ETF 合计净流入 533.5 亿元。
近两个交易日的净流入金额为 1753 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的净流入是 340 亿元。易方达沪深 300ETF 获得了超过 200 亿元的净流入。华夏沪深 300ETF 也获得了超过 200 亿元的净流入。4 只头部沪深 300ETF 在这两天合计净流入 934.77 亿元。这 934.77 亿元占总净流入金额的比例超过 5 成。
从 8 日的流入板块情况来看,排名靠前的前 5 个板块分别是:沪深 300,其净流入为 539.4 亿元;中证 1000,净流入 255.8 亿元;中证 500,净流入 149.9 亿元;上证 50,净流入 64.4 亿元;港股科技,净流入 41.3 亿元。
沪深 300 指数相关产品依旧是大资金最为集中的领域。国家队有增持的惯例。因为沪深 300 相关 ETF 规模较大且流动性良好,所以才会有如此大体量的买入。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据悉,沪深 300 指数是国内首条能集中反映沪深两地市场的跨市场指数。该指数汇集了两市规模大且流动性好的较具代表性的 300 只证券。以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为例,它规模较大,同时还是上交所沪深 300ETF 期权合约指定的现货标的以及融资融券标的,具备规模与流动性的优势。去年,头部巨无霸 ETF 们都纷纷进行了降费操作。目前,0.15%的管理费率处于当前市场指数基金的最低水平。
8 日值得注意的是,护盘资金对中证 1000ETF 和中证 500ETF 都有兼顾。相关 ETF 中,中证 1000ETF 净流入 256 亿元,中证 500ETF 净流入 150 亿元。从大盘向中盘延伸这一情况来看,在市场人士眼中,护盘资金的目标不只是托举沪指,而是着眼于整个市场。
南下资金强势护盘港股,恒生科技放量大涨
4 月 9 日,护盘资金跨越了香江,抵达了港股。有 15 只港股以及中港股相关的 ETF,它们的成交额超过了 20 亿元。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 ETF 的成交额在全市场 ETF 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成交额达到了 156.39 亿元。这一成交额创下了历史次新高。该次新高仅次于 2024 年 10 月 8 日的成交额。
成交额居前的有华夏恒生科技指数 ETF,其成交额突破了 151.12 亿元。易方达相关证券 ETF 的成交额达到 92.27 亿元。此外,华夏恒生互联网 ETF 的成交额突破 70 亿元,易方达中概互联网 ETF 的成交额也突破 70 亿元。
中概互联网 ETF 的成交额超过 40 亿元,港股创新药 ETF 的成交额也超过 40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板块未受特朗普所发“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威胁的影响。并且,港股医药主题 ETF 呈现出放量上涨的态势。
对此,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原因有三:
中国创新药对美出口规模较为有限,直接进行出口的药品主要为一些仿制类的制剂以及生物类似物,这些药品与创新药药企的关联不大。
一是中国的创新药出海能为海外提供就业岗位,并非冲击海外就业。二是中国的早期药物出海后需经过临床试验才可能上市。三是创新药出海是在为美国提供临床就业岗位。四是创新药出海是所有出海行业中少有的不冲击海外劳动力市场且能帮助海外提高就业的行业。
第三,中国创新药具备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全球的需求。到目前为止,不管美国与哪个国家存在贸易摩擦,美国都从未对单一的药物或者器械实施过制裁,所以中国创新药企业遭受美国封杀和制裁的可能性比较低。
看好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
此次特朗普加征关税,使得港股在 7 日遭受重创。然而到了 9 日,港股的三大指数低开并出现转让情况。其中,恒生指数曾一度下跌 4%,但最终强势收红。
南向资金持续买入,这是港股的底气之一。4 月 9 日,南向资金在全天时间里大幅净买入 355.86 亿港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的单日净买入纪录。从买入的榜单来看,南向资金对腾讯控股、小米集团、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的净买入超过了百亿。
另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期间,南下资金进行了净买入操作,买入的金额为 4386.53 亿港元。这一净买入额刷新了季度净买入额的新高纪录。并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接近 5 倍,增长幅度非常大。
兴业证券研报表明,港股的资产现今仍处于值得进行战略性配置的范围。从短期来看,在 3 月和 4 月期间,因为前期有着高波动的资金纷纷涌入港股,追高的资金显得较为兴奋,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一些因获利而进行回吐的压力。然而,这种因获利回吐而进行的调整,恰恰使得牛市主升浪的时间得以持续更久,这对中期的行情是有益的。
申万宏源表示,在市场大幅调整的时候,中国资产又回到了相对全球而言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估值位置。市场或许会迎来一个重要的、处于中长期的周期低点。它继续看好后续港股回调之后的中期投资机会,也看好 A 股的产业趋势以及低估反转行业轮动的机会。
海富通基金觉得,在全球股市这一层面,因为关税所涉及的国家范围极为广泛,所以市场整体呈现出降温的态势。在短期内,投资者可以继续对关税的进展、业绩期的结束以及经济数据的影响进行验证。对于港股从长期来看,在 AI 变革的大背景之下,港股的科技公司有希望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迎来“第二春”,并且其估值体系也将会面临重新进行定价的情况。港股科技股的整体估值水平有吸引力。以港股通科技指数为例,到今年一季度末的时候,它的滚动市盈率(PE-TTM)是 24.21 倍,并且处于近十年的较低分位点。这表明港股科技股和它的历史水平相比,以及和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相比,或许依然处于被低估的状态,给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创业板观察”,作者是闫军,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