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4 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了一则公告,该公告是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并且此公告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在该公告发布之前,正值特朗普的“关税乱拳”出台。这项关税举措近百年来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冲击最为强烈,覆盖面也最为广泛。可以预料到,它将重塑美国和全球经济,会推高通胀并且拖累经济增长。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宣称那一天是美国的“解放日”,原因是美国在这一天达成了“经济独立”。中国此次针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目的就是要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经济独立”。
我国商务部并非第一次将稀土管制当作反制霸权式、单边化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的“抓手”。此次与之前相比有诸多制度式创新,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战略升级以及精准化打击的特征。
目标精准化的全链条管控升级
2010 年实行了稀土出口配额制。这是中国为争夺资源定价权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该尝试虽因 WTO 规则的限制而未能持续长久。但在客观上,它重塑了全球稀土产业的格局。并且迫使国际社会不得不正视中国的资源权益。
此次管制措施与 2010 年不同,它直接对钐、钆、铽、镝、镥、钪、钇 7 类中重稀土元素进行锁定。这些元素覆盖了激光晶体(钇铝石榴石)、永磁材料(镝/铽)、核反应堆控制材料等尖端技术核心领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精准打击对手国家的高端制造业供应链。例如,美国的高端战机如 F-35 的永磁体以及“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都需要镝、铽等关键元素,而美国的战略储备仅能维持非常有限的时间。
这一次新增了出口许可审查机制。该机制不仅针对稀土原料,还延伸至含稀土成分的制成品,比如钆铁合金。同时,它配合去年 6 月份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强化了将“技术关联性”(像稀土分离技术)纳入管制范围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从矿石开采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控制。
毫无疑问,美国对“技术关联性”纳入管治范围这一点颇为忌惮。
2015 年 6 月 29 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山口。Molycorp 在该地开采稀土矿。不久之后,Molycorp 宣布了破产这一消息。(@视觉中国)
2019 年,在与 ThREE 咨询公司总裁詹姆斯·肯尼迪的一场对话里。他敏锐地观察到,稀土资源在被精炼成金属以及其他后氧化物之前,几乎无法应用到技术或国防领域。同时,他还发现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锁定了获取稀土金属、合金、磁铁和大多数后氧化物的途径,并且当时全球只有这一家。
稀土精炼被抓住,就击中了对方的要害。咨询公司 Project Blue 的分析师戴维·梅里曼向媒体透露:“当下,除中国、缅甸和老挝之外,全球只有一座主要以重稀土为主的矿山在运营。”所说的“仅有一座”指的是巴西的 Serra Verde 矿,该矿的矿物仍然需要运往中国进行精炼加工。
多年来,美国试图借助“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来构建替代供应链,然而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其稀土精炼厂不得不依赖中国的技术。欧盟虽然计划在 2025 年实现电池的自给自足,但是其核心材料依然需要依赖中国进行精炼。
重构全球稀土价值链的定价权
在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之下,中国选取稀土当作反制的工具,这具有一箭双雕式的杠杆效应。美国有 80%的稀土是依赖中国进口的,并且稀土在 F-35 战斗机、制导导弹等军工产品当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的特性使得管制措施能够对美国《国防生产法》关键材料清单的落实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曾经,美国 MP Materials 公司已习惯于把开采的稀土精矿的三分之二运往中国进行加工,加工成磁体后又以高价卖回。与此同时,西方借助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等平台来主导稀土期货的定价,而中国作为最大的生产国,却在这方面缺乏话语权。
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是离中国内蒙古包头市北不远的白云鄂博矿
通过管制,能够促使海外企业把稀土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境内。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配套的稀土磁材生产线能够全部实现本地化部署,这样就有望改变长久以来“中国出口稀土原料—欧美日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这种利润分配模式。
多年来美国将稀土定价权视为极为重要且不容丢失的东西,就像把它当作“圣杯”一样。美国一直在为稀土定价权打造层层保护,不断为其保驾护航。例如,美国曾经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中的产业补贴政策,对本土的电动车产业链给予了数千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这一回,中国通过实行稀土管制措施,能够提高美国车企获取永磁电机的成本,从而削弱美国电动车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市场调研机构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进行测算后表明,此举动有使美国电动车电池成本增加 5%到 8%的可能性。
从“资源防御”转向“技术-规则进攻”
春风化雨的“王道教化”遭遇了铁幕横陈的傲慢壁垒,我们正以杀伐决断的方式书写东方式的“盐铁论”新篇。在这过程中,需注意到“即时生效”这四个字,尤其是在稀土管制策略方面。
公告在 2025 年 4 月 4 日发布当日就立即开始实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也进行了同步更新。此次没有设置过渡期,打破了以往政策中存在的缓冲期惯例,充分凸显了战略威慑的意图,使得进口国在短期内难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
敲山震虎有助于我们分化瓦解所谓美式盟友阵营。美国曾主导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计划,此计划在 5 年内投资 20 亿美元去开发替代来源。然而,刚果(金)钴矿以及缅甸重稀土项目的开发,因受到中国资本的广泛介入而受到限制,这实际上已使西方供应链重构的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
除此之外,此次稀土管制能够配套《稀土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稀土产品追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从矿山到出口的全流程进行区块链监管。这样一来,就使得灰色渠道的走私难度大幅度增加。
2024年6月29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稀土管理条例》
中国稀土集团掌控着全国 90%的开采配额,北方稀土也掌控着全国 90%的开采配额。它们通过“全口径供给约束”政策来对非法产能进行限制,以此进一步稳固全球定价权,并且丰富了我们的“技术 - 规则进攻”套路。
公告发布后,大洋彼岸立刻传来一片哀嚎声。NioCorp Developments 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史密斯称,该公司已获得在内布拉斯加州建设一座价值 12 亿美元稀土矿的许可,但尚未获得实质性融资。他表示:“找到替代方案还需要一些时间。”上周五,其股价下跌 8.1%,MP Materials 股价也随之下跌 10.1%。
总之,此次管制措施的出台表明中国稀土战略发生了转变,从“资源防御”转为“技术 - 规则进攻”。在关税战的背景下,开辟了新的博弈战场。其真正的威力并非在于立刻切断供应,而是在于制造供应链的“预期焦虑”,以此迫使对手在关键技术领域做出让步,同时与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形成政策上的共振,从而进一步锁定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主导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