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苹果面临双重压力:供应链迁美成本飙升,iPhone价格恐涨至天价

封面新闻记者边雪

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4 月 9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苹果能够把 iPhone 的生产转移到美国,从而避开关税”。然而,投行 Needham 的分析师劳拉·马丁对此设想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她认为,如果苹果将供应链迁回美国,成本将会急剧上升,并且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

中国反制性加征 84%关税的政策在 4 月 10 日 12 时已经生效。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iPhone 的价格很可能会飙升到很高的程度,也就是“天价”。同时,苹果的全球市场地位也处于非常危险、即将失去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件事,即美国对部分贸易伙伴暂停 90 天执行新关税政策,并且将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 125%。之后,在美东时间 4 月 9 日,美股的三大指数出现了大幅反弹的情况。道指狂飙将近 3000 点,标普 500 指数上涨超过 9%,纳指上涨超过 12%。苹果公司的股价上涨了 15.33%,重新回到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关税加码:苹果供应链的“致命一击”

2025 年 4 月 10 日开始,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进行了上调。原本是 34%,上调后变为 84%。这是因为美国此前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 34%提升到了 84%,中国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这一政策对苹果依赖中国制造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产生了直接冲击。

目前,约 90%的 iPhone 是由苹果在中国进行组装的。其供应链包含 151 家中国大陆供应商,在全球总数中占比 48%。关键元件的重复征税问题较为显著,比如,美国生产的高端传感器,首先要出口到中国进行组装,然后再返销回美国,这样就使得同一部件会被中美双方双重征税。

摩根士丹利测算显示,若苹果将关税成本完全转嫁出去,那么 iPhone16 系列在美国的售价有很大可能会上涨 75%至 100%。其中,入门款的 iPhone16 价格可能从 799 美元急剧飙升到 1400 美元到 1600 美元之间。而顶配版的 iPhone16ProMax 的 1TB 版本售价或许会突破 3000 美元。在中国市场,其售价可能会超过 2 万元人民币。这样的涨幅将会远远超过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范围。

科技巨头需直面“涨价”与“流失市场”的艰难抉择。消费者最终会在国产手机和高价 iPhone 之间,通过钱包投出决定性的一票。一位使用苹果十年的果粉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从 iPhone4 开始就一直在用苹果,但要是新款手机价格超出一个月工资,再忠诚的果粉也得考量性价比。”

“美国制造”不现实:成本与时间的双重枷锁

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的“美国制造”方案,在供应链专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美国银行的报告表明,如果将 iPhone 的生产线迁回美国,其制造成本将会急剧上升超过 90%。

在叠加关税之后,成本会再增加 30%-40%。

迁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也成为了美国制造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分析师表明,就算苹果立刻开始进行迁移,也得花费 5 到 7 年的时间才能够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在这期间,需要投入至少 2000 亿美元,这个金额相当于苹果 2024 年净利润的 1.8 倍。

国内分析师向封面新闻记者透露,进一步预测显示,要是强制推行“美国制造”,那么 iPhone 的售价可能会达到 3500 美元(约 2.5 万元人民币),比现在的均价高出 250%。此价格会完全改变苹果“高端但可触及”的市场定位,从而使需求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转移产能印度、越南成“避风港”?

苹果近年为了规避关税风险,把部分产能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地。然而,新的关税政策让这一策略几乎失去了作用。

美国打算对印度加征 26%关税,对越南加征 46%关税,这使得印度和越南的成本优势被消除。印度的工厂良品率比中国低 5%到 8%,并且由于政府的审查,立讯精密等核心供应商的扩产计划被暂停了。越南因为劳动力技能不够以及供应链薄弱,其总成本仅仅比中国低 5%到 8%。

中国依靠保税区政策以及全产业链的优势,从而成为了成本的“避风港”。虽然面临着关税方面的压力,但是中国组装的 iPhone 成本仅仅只是微涨了 7%到 10%,这一涨幅远远低于其他地区。

关税政策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苹果股价在四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了 23%,其市值蒸发超过了 7700 亿美元。然而,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对部分贸易伙伴暂停 90 天执行新关税政策之后,苹果股价上涨了 15.33%,重新回到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图片

苹果股价。(截图)

分析师普遍存在担忧。如果苹果选择自行消化关税成本,那么其年净利润率有可能从 27%急剧下降到 18%。倘若苹果将成本进行转嫁,那么它就会面临销量下滑 25%至 30%的风险。

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加快抢占市场。IDC 的数据表明,在 2024 年,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 17.4%下降到了 15.6%。与此同时,华为、小米、OPPO 等品牌凭借卫星通信、徕卡影像、折叠屏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它们的市场份额总和已经达到了 58%。华为把 2025 年的出货量目标上调到了 1 亿台,小米计划在年底之前将线下门店扩张到 2 万家。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它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这个布局包含了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方面。山东省先进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公维锋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实现“从 0 到 1”的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也需要达成“从 1 到 N”的市场化应用。

从长期来看,这场关税战有可能成为促使全球产业链进行重构的因素。对于中国来说,加快推进半导体以及精密制造等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已经是极为紧迫的事情;而对于美国而言,如果执意推行“脱钩”的策略,不但会使本国的通胀上升,还有可能失去在全球科技产业当中的主导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4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