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84%的关税。
这一记“关税重拳”在全球贸易领域掀起了连锁反应风暴。
美国农民焚烧大豆,车企拆解流水线。然而,中国凭借“在途货物”政策展开了绝地反击。这场博弈中,究竟谁会成为赢家呢?
政策落地:精准到秒的“关税狙击”
海关总署公告规定,在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之后进行申报进口的美国货物,其关税税率会被直接提升到 84%。
中国留下了一个“活口”,对于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之前已经启运的货物,以及 5 月 13 日之前申报进口的“在途货物”,企业可以申请不加征关税。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货轮能够在 34 天内靠港并完成清关手续,那么它就能够逃过一劫。
这种“精准卡点”的操作,给企业留出了缓冲期。这种操作避免了一刀切对国内供应链的冲击。《华尔街日报》都感叹道,中国关税政策比美国 GPS 还精准。
美国农民崩溃:大豆烂仓库,玉米堆成山
这场关税战对美国农业来说是最为凄惨的。中国曾经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其购买量占美国大豆出口量的 62%。然而,在加征关税之后,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眼睁睁地看着大豆价格暴跌了 50%。他们仓库中爆满的粮食,也只能通过烧掉的方式来止损。
讽刺的是,中国转而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大量购买玉米,其粮食安全十分稳固。而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中西部 30%的家庭农场处于濒临破产的状态。网友不禁调侃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首先将自家的饭碗给砸碎了!”
全球供应链地震:墨西哥成“避险港”,越南工厂连夜跑路
美国对华加税,原本期望能促使企业回流。然而,这一举措却将全球产业链搅得极为混乱。东南亚的电子厂纷纷连夜开始搬家,比如三星的越南工厂有 30%的产能迁往了印度,英特尔更是直接取消了 10 亿美元的投资。与此同时,中国的车企奇瑞和比亚迪通过借道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但却遭到了“二次关税”的逼迫,不得不在当地疯狂建设电池厂。
特斯拉为躲避中国稀土管制,其 Model Y 的成本大幅上涨了 23%,这是最为魔幻的事情。与此同时,日本车企凭借日元贬值,将单车成本压低了 1800 美元。在这场混战中,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输家。
技术反差战:华为昇腾暴打“阉割版”芯片
特朗普原本企图用“特供版”H20 芯片来卡住中国 AI 的脖子,然而现实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H20 的算力仅仅是华为昇腾 910B 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中国企业却通过“算力租赁”这种模式,将成本降低到了美国的五分之一。
长江存储实现了 232 层 NAND 闪存量产,这一情况非常厉害,使得三星和美光不得不降价 30%;小米澎湃 OS 对游戏帧率进行优化后,其效果极为显著,直接将 iPhone 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硅谷的分析师发出哀叹:“对中国限制购买芯片,最终只会促使他们制造出更优秀的产品!”
关税战没有赢家,但中国已握住破局钥匙
1930 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导致了大萧条。2025 年,特朗普又走上了类似的道路。然而,如今的中国与百年前截然不同。
美国农民在烧粮,车企在裁员。与此同时,我们的“新三样”正借助中欧班列被运往 152 个国家。白宫采用“暴力算法”随意加税。而中国则通过“在途货物”政策,为全球企业留出了一条生路。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曾说:“21 世纪的竞争情况是,并非谁把墙筑得更高,而是谁把桥修得更多。”在这场关税战中,中国凭借产业链的韧性、实现了技术突破以及开展了开放合作,从而给出了答案。
美国若持续挥动关税大棒,最终被砸碎的,很可能是它自己的未来,对于此你们持何种看法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