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曾经引领热潮的网红蛋糕品牌克莉丝汀破产清算,昔日烘焙第一股走向末路

提到网红品牌,它不仅引领了热潮和引发了热议,如今还多了一层含义,那就是网红往往容易昙花一现。例如被称作“时代的眼泪”的蛋糕品牌克莉丝汀

近期,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发文表明,由于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在 2025 年 3 月 12 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2025)沪 03 破 187 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克莉丝汀的破产清算案。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征集财产线索。

创始人罗田安多次在网络上落泪,通过“我对不起消费者、供应商、所有员工”等发言来抒发情绪。从两年前全国店铺关闭开始,到今年 4 月上旬公开宣称进入破产清算,克莉丝汀顶着曾经“烘焙第一股”的光环,正式走向了末路。

“这是一个有救的企业,一定会大有希望!”

克莉丝汀有 32 年的历史。在这 32 年中,创始人罗田安非常重要。在他的掌控下,克莉丝汀经历了“濒临死亡”“起死回生”“走进末路”这样一个闭环,且完成得很完美。

中国台岛的罗田安靠在台岛以贩卖牛仔裤开始创业,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 30 岁时就达到了财富自由的状态。据说那时他已经担任了十数家公司的董事长,所投资的领域遍及十几个行业。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使得他的资产在一夜之间大幅减少,据说期间有数十亿资金出现断流的情况,最终他的台岛事业以破产告终。

1993 年,罗田安领投两家上海合资单位,由此克莉丝汀顺势诞生。克莉丝汀成为最早一批由外资投资的中式烘焙店。当时克莉丝汀的总投资为 150 万美元,其中两家上海公司各自持有 20%的股份,罗田安旗下公司持有 60%的股份,从而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罗田安并非克莉丝汀的管理者,他只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品牌的创建中。1999 年,克莉丝汀因亏损严重而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当时仅有 17 家门店。在两家国有企业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糖烟酒公司提出退股之后,罗田安果断采取行动,通过收购这两家上海公司的股份,实现了对克莉丝汀的全资控股,并担任了总经理一职。

当时罗田安对克莉丝汀作出了这样的形容,“这是一个能够被挽救的企业,它一定会拥有非常大的希望!”

罗田安进入管理者角色后表现得杀伐果断,他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来扩大克莉丝汀的市场份额。他首先收购了上海吉元德食品,接着在 2005 年收购了双红面包,并成立了第三家中心工厂。随后在 2007 年,他引进了日本的一家株式会社,以 2.2 亿元投资克莉丝汀。之后,克莉丝汀还收购了丹比艺术蛋糕。

2007 年,罗田安满头白发却格外精神。他登上了《福布斯》中文版的封面。《福布斯》评选他为年度创业人物。评语中说,他的冒险精神和创业激情使他成为年度创业人物。

2008 年,克莉丝汀一天能够生产 1 万多只裱花蛋糕。每天有几十万只面包被分送到 600 家门店。到晚上 8 点时,这些面包几乎都销售一空。据说在高峰时期,上海有 14%的人都是克莉丝汀的忠实粉丝,克莉丝汀成为长三角白领早餐桌上的“标配”。

克莉丝汀的高光时刻被定格在 2012 年,且是在其官网上的历史里程碑那一栏。在 2012 年,最新纪录停留在了这里,包括在港交所上市以及成立 20 周年。被称作“烘焙第一股”的克莉丝汀,于这一年达成了 13.88 亿元的营收,公司市值也曾一度突破 20 亿港元。

上市前后,罗田安曾传达出他对克莉丝汀的自信,他很骄傲地说:“我们一直坚持使用最好的原料,像新西兰的奶油以及法国的巧克力。即便成本较高,我们也一定要保证口感。因为消费者是能够尝出其中差别的。”

靠卖楼卖房偿还债务

克莉丝汀门店有一个最高纪录,这个纪录是全国有 1052 家门店。克莉丝汀门店最早出现颓势的时间是在上市后的第二年。

2012 年克莉丝汀的业绩从盈利转为亏损。到 2022 年上半年,其门店数量缩减至 200 多家。同年 7 月,公司被爆出因经营异常,几乎所有门店都暂停营业。关于品牌“拖欠租金、员工工资”的消息纷纷传开。待兑付的储值卡金额超过 2.5 亿元。两个月之后,克莉丝汀的官方公众号停止了更新。12 月,公司由于拖欠贷款以及资金等大约 5700 万元。因此,公司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了。并且,全部门店都进行了歇业。

2023 年 3 月,克莉丝汀发布公告。公告称因现金流紧张,被供应商启动了法律程序,且集团银行账户遭到冻结。当时,克莉丝汀通过卖楼卖房(卖掉了位于上海的两处物业)来偿还拖欠的租金和员工的薪资。然而,这些举措并未让克莉丝汀有任何起色。

2024 年 12 月 27 日,克莉丝汀的上市地位被撤销。罗田安多次公开表达渴望,希望能够追回被管理层挪用的资产,或者通过破产重组,使克莉丝汀避免走向被归为历史的结局。

回顾克莉丝汀的经营历程,许多业内分析师觉得品牌的失败原因是公司管理方面的内斗。确实如此,自公司上市之后,罗田安与董事会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管理层的分歧十分严重,公开的内讧几乎在克莉丝汀身上时常发生,罗田安曾直接说道“基金追求快速获利,战略无法得以实施”。

罗田安说,2012 年公司上市后,人心变得膨胀,没人再认真经营。股东们整天都在询问各种投资项目,意见不合之后甚至开始倒戈。而在其他的董事会成员看来,罗田安是一个谎话连篇的骗子。

2017 年的一场股东大会上,资本方联合起来将罗田安罢免了董事职位,其理由是因为“战略冒进从而导致了亏损”。

2024 年 6 月公司内部矛盾呈现出进一步升级的态势。罗田安表示已向香港警务处进行了报案。他对克莉丝汀管理经营者的账目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说,如果有关部门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最终能够让克莉丝汀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那么他非常希望可以让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把克莉丝汀做好的人来接手。

2020 年 5 月,罗田安向港交所递交实名举报信。他称执行董事朱永宁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股权和投票权。上市之后不断发生内斗,这拖垮了公司。而朱永宁则称罗田安“不诚信,一片谎言”。

其实到今天,克莉丝汀起死回生的可能性是可以想象的。罗田安仍保持着乐观态度,他期待克莉丝汀能够通过破产重组追回被挪用的资产,并且能够找到愿意接手的品牌方。

很多人都说克莉丝汀的倒闭意味着一代传统烘焙企业的结束。然而,很明显这条赛道的现状更加凄凉。回忆几年前,烘焙行业曾是“有头有脸”的投资机构们最为热衷且争抢的赛道,一轮融资常常以“亿元”作为单位,“国潮风格”“中式烘焙”是各个烘焙品牌用来标榜自身的标签。

克莉丝汀破产或许是时代的一种印记。我认为更令人感慨的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国民品牌的消逝,或许仅仅只是烘焙行业开始发生变化的一个征兆而已。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作者是喜乐,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4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