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均胜电子十年并购扩张之路:从汽车安全到电子业务的战略转型

过去十年期间,均胜电子一直在推进业务转型。它一方面促使传统汽车安全业务进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发展更有前景的汽车电子业务上。

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主要采取的是并购扩张的发展模式。

上市之后,均胜电子发起了 11 起跨国并购。这些并购是陆续进行的。累计耗费超过 300 亿元。它将德国普瑞、美国 KSS、日本高田等国际巨头相继收入囊中。也正因如此,它获得了 A 股“并购王”的称号。

大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__大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图源均胜电子官网

这种并购策略确实为其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以德国普瑞作为例子,这次的收购给均胜电子带来了诸如保时捷和劳斯莱斯这样的顶级客户资源。并且,此次收购帮助均胜电子突破了汽车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瓶颈。与此同时,这次收购还让均胜电子在欧洲市场建立了首个业务据点。

均胜电子可以通过并购获取客户、技术及市场。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依赖外延式扩张,是存在隐患的。

每场“蛇吞象”式的并购,都有着收购来的资产,同时也伴随着原有资产的整合。

2018 年,均胜电子进行了一项收购行动。这项收购行动的对象是日本高田资产,收购金额为 15.88 亿美元,且不包含问题气囊业务。这笔交易具有创纪录的意义,通过此次收购,均胜电子得以跃居全球汽车安全行业的第二位。

但整合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要剥离高田原有的气囊安全相关事宜,重新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完成涉及 22 个国家的 50 家工厂的业务整合工作。

当下,均胜电子正持续努力对收购来的企业进行整合,期望业务与组织能够实现协同发展。2019 年到 2024 年期间,均胜电子在各年的企业整合费用分别为 5.98 亿元、2.70 亿元、1.47 亿元、2.41 亿元、1.81 亿元以及 5.5 亿元,这些费用总计达到 19.87 亿元。

大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__大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图源均胜电子官网

均胜电子因频繁的并购,所以需要不断去寻找更多的资金。并且,它还曾经进行过反向资本运作。

2020 年到 2024 年期间,它把智能座舱业务的 51%股权(之后调整为 24.06%)注入到香山股份,使该业务实现了证券化,并且累计获得了 25.5 亿元资金;2024 年 3 月,为旗下重要的子公司安徽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以 147.5 亿元的估值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资金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压力。

未来,在对存量资产进行优化的同时,均胜电子有可能会继续借助并购来实现扩张。在筹划港股上市的过程中,它依然将“潜在的并购机会”当作主要的募资用途之一。

冲刺A+H股上市,均胜电子也要趁热打铁

均胜电子目前依旧有着较大的资金需求,而这很可能会成为它选择前往香港上市的关键动因。

过去,A股市场对均胜电子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同花顺的数据来看,在 2011 年到 2023 年这段时间里,均胜电子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累计融资超过 150 亿元,这些资金支撑了多起规模较大的并购行为。

此次港股进行 IPO 时,均胜电子的募资规划表明,这些资金会主要投向以下四个方向:一是新一代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以及商业化;二是生产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三是海外市场的拓展;四是战略性的投资并购。

这些规划契合当前汽车行业智能化的走向。新能源汽车迅速普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技术成为车企竞争的关键领域,同时也给均胜电子带来了转型发展的契机。

当下,均胜电子怀着再创业的决心,对具身智能这一新兴领域进行布局。凭借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它已经开始为包含车企在内的机器人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并且计划打造“采集 - 训练 - 应用”的全产业链能力。

这个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特斯拉、广汽、小鹏等属于头部的车企,还有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它们都已经对该领域进行了布局,并且都在竞相争夺这一前景广阔的千亿级市场。

均胜电子已经向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交付了样品。不过,在商业化进程方面,它的速度并不快。与特斯拉等已经公布了明确量产时间表的企业相比,它的产业化进度大概有 2 到 3 年的差距。要实现规模化量产和市场化应用,还需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及进行产能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_大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_大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源均胜电子官网

面对竞争压力时,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是很重要的。然而,均胜电子的研发投入与同行相比并不突出。在 2024 年,其研发投入约为 37 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6.6%左右,这个比率低于博世的 8.5%以及大陆的约 10%。

从均胜电子的布局角度而言,它正处于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位置。机器人的故事在当下是很受资本市场喜爱的。或许,在港股市场它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从市值方面来看,均胜电子在 2014 年时市值曾突破 300 亿元。到了 2024 年 4 月 9 日,其市值已回落至 204 亿元左右。在均胜电子冲刺港股的过程中,市场会对其进行重新估值。

可以预见,募资是均胜电子的重点。同时,它也需要在扩张与效率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5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