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AI时代来临:61.6%受访者视AI为专业助手,63.5%认为学习更高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梁子祺

AI 技术蓬勃兴起,人工智能时代正向我们靠近。在你看来,AI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I 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开展了一项对 1340 名受访者的调查。调查显示,有 61.6%的受访者认为 AI 像是专业领域的智能助手;同时,61.3%的受访者觉得它更像是全方位的家庭顾问。当 AI 走进生活后,63.5%的受访者感慨学习与知识获取变得更高效了。

图片

“‘豆包’的封面呈现的是一位女性,我曾让它充当一位大姐姐,给我讲述关于女性的生理知识。接着它从科普的层面,以非常坦诚且很有关怀的态度与我展开交流,我觉得这种沟通效果比和普通人聊天还要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陈柏彤感受道,AI 已然成为她的“好朋友”,她时常会让 AI 扮演一个角色来与她聊天,“这非常有意思”。

人们眼中,AI 接近何种角色呢?本次调查表明,有 61.6%的受访者觉得是专业领域的智能助手;61.3%的受访者感觉更像是全方位的家庭顾问;45.7%的受访者认为是情感支持陪伴的对象。此外,15.4%的受访者认为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AI 在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我几乎都快记不清没有 AI 的生活是啥样了。陈柏彤感叹道,没有一个搜索引擎能如 AI 这般迅速地回答她的问题,还能自主地完成一些任务。他今天还输入了两张产品的图片,让 AI 帮他以表格形式来分析两款产品的特点与区别,AI 很快就把这事给完成了。自己去做的话,需要逐个进行输入,然后还要调整格式,这样至少需要半小时。而有了 AI 之后,我的工作学习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杨靖坤 29 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他感叹,如今人们工作压力大,与外界以及其他人的交互越来越少。AI 的出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途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让大家有更多时间留给生活。“并且还能协助自己更合理地安排与自我成长和提升相关的事宜。”

调查中,63.5%的受访者觉得 AI 使学习与知识获取变得更高效。有了 AI 后,56.6%的受访者感到生活的便利性有所增强,49.6%的受访者指出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42.8%的受访者感慨娱乐体验实现了个性化升级。

同时,有 34.0%的受访者觉得产生了个人隐私方面的担忧以及就业被替代的担忧。25.7%的受访者担心思考认知能力会隐性退化。16.5%的受访者指出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压力有所增加。

陈柏彤明确表示,她之前曾对 AI 可能会替代一些职业这件事感到担忧。如今,她的态度变得更加开放且包容,她说道:“我希望成为一个能够拥抱技术的人。”她认为,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技术变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且技术变革也会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她现在满怀期待,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的生活将会呈现出何种模样。她注意到现在有陪伴性的 AI 宠物在出售。它可以和人类互动、对话,并且具备记忆功能,因此还能延续之前的对话。我认为,今后 AI 产品会拓展到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些期待远远超过了我的担忧。

陈柏彤发现,AI 很喜欢运用名词性的长句式结构,其思维和文风都带有“AI”的味道。后来她与人交流时,在措辞方面也有了些“AI”的味道,她感觉这种情况有些怪异。她认为这对自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过她表明,目前自己每周用于文学性文字撰写的时间至少有 6 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她摆脱 AI 在语言方面对自己的影响。

重庆大学法学院的齐爱民教授称,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使得人机协作方式得以重新界定,给普通人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机遇。要正确对待这些机遇,一方面我们得积极地去迎接技术变革,另一方面要用理性、批判性以及创新性的思维去应对挑战。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里,00 后的占比为 9.5%,90 后的占比是 48.4%,80 后的占比为 34.4%,70 后的占比是 6.1%,60 后的占比为 1.4%,其他群体的占比为 0.2%。中学生所占比例为 0.4%;在校大学生占比 6.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 9.7%;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占比 20.3%;私营/外资企业工作人员占比 47.2%;个体户占比 7.7%;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者占比 7.5%;无业/失业人员占比 0.6%;已退休人员占比 0.1%;其他占比 0.4%。

(文中杨靖坤为化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6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