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模具,如注塑模具,一直是金属3D打印在行业内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方向。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复杂的冷却通道只能通过3D打印来制作; (2)必须与仿真结合,难度够大; (3)模具的附加值能够承受3D打印带来的高价格的威胁(请原谅我用这个词),能够通过用户成本效益分析过程的考验。
比如这张广为流传的图:
3AD模具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对成功,主要是因为模具存在“一粒老鼠屎毁了整锅粥”的问题。 昂贵的模具很可能因为无法有效均匀地冷却内部的几个“深坑高凸”而导致成型效率低、质量低。
假设ABS塑料制品的模具模具寿命为50W,原始良品率为98%。 采用3D技术,效率提升10%,良品率提升1%。 那么在模具的整个寿命期间,合格产品的数量将从490万件增加到49.5万件。 同时,时间节省了10%。 这 10% 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这可以释放生产线以产生进一步的效益。
如果把合格产品带来的收入和节省时间产生的综合效益算起来,把效益分配给3D打印后还有余额,那么这个余额就是价值。 如果值为正则可以执行,但如果值为负则不能执行。
但3D打印模具有两个缺点:
(1)密度不够,存在数十微米级缺陷(孔洞、夹杂物等); (2)可供选择的材料不多,导热也很简单。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第一个:密度问题。 至于第二个导热问题,我稍微提一下。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给我留言并详细说明:
目前使用的主流3D打印模具钢材材料有18Ni300(MS1)、H13等,导热系数一般在10W/mk-20W/mk,还是相当低的。 不过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选择。 常用的铁基合金中,最高也只有100W/mk,大部分都在30以下。虽然3D打印可以提供密度更高、分布更均匀的流道,但它能提高的冷却效率上限是有限的。
存在”
熔池热过程1-解析解的推导及应用
》我们用热传导方程:
式中λ为热导率。 可以看出它是挂在试件前端的。 温度梯度(冷却速率、加热速率)与其成正比,可见其影响是巨大的。
有时在3D模具中,我们必须将流道尽可能靠近表面,但这种接近毕竟是有限制的。
例如,有些模具采用铍铜等高导热材料来实现快速冷却。 这个时候就强制要求使用18Ni300+优化的冷却水道来替代这个方案,估计已经跟不上了。这就是行业所需要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mjg/1100.html